城市建设申论范文:城市建设当以古为镜,以今为本
本申论范文是2012年甘肃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题目要求如下:
请根据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以从《清明上河图》想到的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城市建设当以古为镜,以今为本
——从《清明上河图》所想到的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然而我们来到城市、居住在城市遭遇的不尽然是美好:高楼大厦栉比鳞次,却失落了历史人文;马路广场宽阔宏大,却忽略了以人为本;规划没有创新,建设实为破坏……让时间追溯到800多年前,在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中呈现出的却是另一番城市风貌:街巷狭小但鲜少拥堵,商业繁荣却井然有序;处处其乐融融,人人安居乐业。
是什么造就了城市“前生后世”的迥然差异?又是什么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难寻美好?急功近利的发展理念和政绩观是始作俑者。利益先导,城市规划受到各种利益团体影响,缺乏时序性、延续性、稳定性,导致不经调查研究便妄自判断,不能科学安排先建什么、后建什么,劳民伤财的最后却总是推倒重建,也不能按照既有规划从一而终地执行,计划只是常变却不见常新。城市建设以大为美,不顾客观条件追求速度、规模,忽视质量、功能,缺乏协调、和谐,导致公共工程建设滞后,城市的承受力不足。
城市该向何处去?城市建设又该走向何处?这抉择的背后是我们如何看待历史,以古为镜做到文化传承;也是如何对待现在,以今为本做到以人为本。
城市建设要注重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文化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时空的变换,更是让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最显著的特质,是城市精神的旨归。保留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历史,就保住了这个城市的“根”,就能让子孙后代稳稳地在这“根”上繁衍生息,而不是只能去冰冷刻板的图书馆、博物馆找寻先人的足迹。《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景观则可以作为一面镜子,照出当下我们城市建设的缺陷与不足,我们应当从中借鉴真正的城市建设理念,让文化与现代生活密切融合,使城市因文化而更加繁荣。
城市建设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关注人的感受和需求。人是城市的主体,而城市也本是因为有了人才成其为城市,忽略了人的感受,认为城市只是空间范围的无限扩大和钢筋水泥的简单叠加,城市的发展也必然会失去其本来的目的和原始的动力。城市建设的根本原则应当是更好地为人服务,让城市中的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舒适、更加幸福。台湾文化学者蒋勋评价《清明上河图》中一个场景时说,“一个城市的多元在对视的一瞬间展现了。”我们对城市的建设既应当实现今与古的 “对视”,也应当实现建设与人性的“对视”。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今为本终能铸辉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种“美好”能够真正地到来。
城市建相关内容链接:
公务员考试考前必看申论范文: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构建良好城市形象
与“城市建设申论范文:城市建设当以古为镜,以今为本”相关的内容推荐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