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热点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半月谈

2015年公考热点聚焦: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发布时间:2015-07-15 08:15:33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2015年公考热点聚焦: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背景链接】

  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激流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2015年以来,“新一轮创业潮”成为外媒讲述中国故事时的一个热词。《华盛顿邮报》网站以《去东方吧,创业者们》为题刊文称,中国正在迅速改变,技术和创新逐渐引导中国走向新的高峰。英国《金融时报》指出,创业精神已在中国蓬勃兴起,这是不可逆转的进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简单是一句口号,也不是要在社会上刮一阵风,而是要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实实在在地释放出新一轮的改革红利,在更广范围内激发和调动亿万群众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创新创业从“小众”走向“大众”,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民心,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新创业的新浪潮,打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

  【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

  青年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双创”的人越多,社会就越有活力,也能带动更多就业。

  ——李克强

  通过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让每个有创业意愿的人都拥有创业空间,在中国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热潮。

  ——李克强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前就是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李克强

  培育创客文化,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李克强

  [新一轮创业潮行成的良好环境和基础条件]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当前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1600多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毕业企业超过5.5万家,其中上市和挂牌企业近500家;大学科技园115家,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200多家,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5万个;2014年,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诞生科技企业1.3万余家、武汉东湖超过5000家,115家国家级高新区总收入达23万亿元,每年吸纳应届毕业生超过50万人;技术市场体制不断健全,201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77亿元;创业投融资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400多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带动我国创新创业愈加活跃,规模加速扩大,效率显著提升。

  透过大众创新创业繁荣活跃的现象,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不难看出其出现的必然原因和基础条件。

  一是新技术革命为新一轮创业潮提供了便捷工具。互联网、大数据、开源软硬件、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让社会大众可以方便地将创意和想法形象化,并快速转化为现实产品,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和成本。

  二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为新一轮创业潮提供了条件保障。我国信息产业在移动通信、宽带网络、超级计算、卫星导航、智能终端、光通信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走在世界前列,互联网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O2O等创新平台,带动以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

  三是高素质人才为新一轮创业潮提供了智慧源泉。由于几十年坚持不断的教育发展,以当代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新创业群体具备了扎实的科学基础、网络技术和开放视野,可以轻松快捷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社会大众需要什么,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创新创意。

  四是改革开放为大众创新创业提供了宽松包容的政策环境。商事改革、第三方支付、P2P金融等改革措施创造了政策支撑条件。宽容失败、鼓励个性的社会文化氛围让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观念,理解、认同和投身创新创业,使得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

  [意义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第一,大众创新创业是保持“中高速”的新动力。从扩大消费需求看,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将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帮助创业者制造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高质量利基产品,挖掘产业“长尾”中蕴藏的富饶金矿,充分激发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从增加投资需求看,大众创新创业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创造新的投资空间,创新投融资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第二,大众创新创业是迈向“中高端”的新途径。大众创新创业能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领域培育出铺天盖地的初创企业,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这些初创企业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洗,一部分势必脱颖而出,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第三,大众创新创业是创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随着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等对大众创业者的开放普及,个体能够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生产开始出现,从而带动传统大规模生产逐渐向柔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按需生产、规模定制正在变为现实。开放的社交网络使用户作为产业生态中的重要角色,直接参与到产品构思、设计、制造、改进等环节,与创业者充分交流产品创意、体验及个性需求。“众筹”“众包”“众创”的融资模式和生产方式,将优化封闭的产业资源配置方式,让智力资源、产业资源、社会资本更加自由流动。

  第四,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但收入分配制度、社会基本保障、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社会问题依然存在,社会底层群众和年轻人发展存在“玻璃天花板”的体制性障碍。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就是要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促进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自由分配,让每个有创新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每个有梦想的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全体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上升通道。

  第五,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满足人的最高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自我实现列为人的最高需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的人需要通过创造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要给人民群众创造出满足人生需求、实现人生价值的发展渠道,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人民当中蔚然成风,让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保持着不断追求卓越的积极心态和精神风貌。

  第六,大众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大众创新创业从根本上是要通过完善法治环境和加大简政放权,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破除一切不公平、不合理、制约人民群众创新创造的政策制度障碍,让政府的权力运行在阳光下,让有权者不可任性也不敢任性,让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之风。

  [措施]

  其一,净化创业生态。减轻负担以利轻松上阵,是增强创业创新者信心的必要之举。中央已陆续出台一批针对中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各地各部门也要尽快落实相关实施细则,严查并制止形形色色的“土政策”,取消不合理收费。同时,还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严格规范基层行政执法人员行为,惩治“小官大贪”、治理“苍蝇扑脸”,根除故意刁难、吃拿卡要、滥权牟利的“蝇贪”之患,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其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提升有利于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政府部门出实招推动。要研究制定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加快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形成一套全链条的优惠政策和服务体系。可以考虑在各地设立创业创新基地、创业扶持基金及创业创新指导中心等专门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政策支持和市场分析指导。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实现大众创业创新重在人才“破茧”

  2.点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星星之火

  3.优化创业创新制度环境 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4.让“大众创业”为青年人争一个未来

  [开头示例]

  1.2015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人民勤劳而智慧,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在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经济发展现状下,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强发展后劲是应有之义。这其中,创新驱动必不可少,“创客”,也将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只要给“创客”搭好舞台、留好空间,点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星星之火,经济社会定能迸发出勃勃生机。

  2.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3.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创业创新始终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掀起过多轮创业创新浪潮,每一次都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可以预期,随着新一轮创业创新大潮的到来,通过深化改革将激发数以亿计的各类人才的创业和创新潜能,从而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打造不熄引擎。

  [分析示例]

  1.大众创新创业是保持“中高速”的新动力。从扩大消费需求看,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将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帮助创业者制造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高质量利基产品,挖掘产业“长尾”中蕴藏的富饶金矿,充分激发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从增加投资需求看,大众创新创业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创造新的投资空间,创新投融资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2.大众创新创业是迈向“中高端”的新途径。大众创新创业能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领域培育出铺天盖地的初创企业,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这些初创企业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洗,一部分势必脱颖而出,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3.大众创新创业是创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随着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等对大众创业者的开放普及,个体能够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生产开始出现,从而带动传统大规模生产逐渐向柔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按需生产、规模定制正在变为现实。开放的社交网络使用户作为产业生态中的重要角色,直接参与到产品构思、设计、制造、改进等环节,与创业者充分交流产品创意、体验及个性需求。“众筹”“众包”“众创”的融资模式和生产方式,将优化封闭的产业资源配置方式,让智力资源、产业资源、社会资本更加自由流动。

  [结尾示例]

  1.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会一帆风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只有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时不我待的改革精神和破釜沉舟的改革勇气,破除制约大众创新创业的各种障碍,才能充分调动起亿万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热情,激发出全社会的智慧才能和创造活力,助力经济发展实现“双中高”目标,推进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2.正是从这些意义上说,我们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稳经济作用的同时,还要密切跟踪其可能产生的其他积极效果。因此,我们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赴基层实现梦想而喝彩,为大量城市“白领”、“金领”有勇气从头创业而叫好,为已经取得成功却再起航的二次创业者而鼓掌,更期待着政府部门能够与创业创新者良性互动,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动力与活力。

  3.在这个多元化的创新时代,点燃星星之火,就要以创客为基点,社会为土壤,全力营造鼓励支持创客追逐梦想、敢为人先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创客们的内在能量,让创客“小圈子”影响社会发展“大环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梦想转变为现实。

  【参考范文】

跨越经济意义看“双创”的溢出效应

  自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地创业创新之火迅速呈现燎原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鼓励创业创新已成为稳增长、保就业、促转型的重要抓手,被认为是中央推进经济工作的“一招妙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正被实践证明,这里不必赘言。需要指出的是,“双创”战略看似是个纯经济政策,其影响和意义却绝不止于经济领域。各地政府不应仅将其视作稳增长的短期政策工具,更要用长远的眼光,重视其在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社会治理、保障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溢出效应。

  比如,鼓励创新创业将倒逼一些地方政府转变发展观念。这些年,少数地方将抓经济工作等同于“抓项目”,有的甚至异化为抓“招商引资”。为了找项目,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资时要求干部职工全员上阵,甚至还要摊派任务指标。为了上马某个项目,有的地方不惜违反政策给优惠,违反百姓意愿搞拆迁,破坏生态环境搞征地。在这种思路引领下,经济工作的任务似乎变得十分明确,发展经济的政绩也能较快体现出来,但发展却留下大量后遗症,并且不可持续。

  与上述思路不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是要让群众唱主角,把大众请到经济发展的中心舞台。政府不能再将目光仅仅盯在少数几个大企业、大项目身上,必须彻底转变理念,思考如何更好提供公共产品,更加科学地开展市场监管。本质上,这就是要求政府主动“自我革命”:只有破除了不合理的行政审批门槛,创业者才能顺利走进市场;只有提供相对完善的社保医疗,创业者才能减少后顾之忧;只有搭建起科技、人才、融资等公共平台,创业创新的社会成本才能降低;只有科学履行市场监管、加强产权保护,创业创新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可以预见,创业创新的大潮有望倒逼政府转变经济工作思路,转变社会事务管理方式,这种作用显然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将有助于加快不同群体和阶层间的流动融合,形成更加良性和谐的社会互动。从政府治理的角度看,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防止不同群体的相对固化和阶层割裂。试想,如果农村人难以找到进入城市的通道,年轻人要获得成功必须“拼爹”,拥有财富者可以一劳永逸,那长此以往,社会的公平公正就会遭到质疑,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也将降低。政府通过鼓励创业创新,正是要打破这样的固化与割裂,给一切有才能、肯拼搏、愿奋斗的人搭建公平的竞争平台和上升通道,给他们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将在全社会发挥巨大的示范引领意义和精神凝聚力量。

  正是从这些意义上说,我们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稳经济作用的同时,还要密切跟踪其可能产生的其他积极效果。因此,我们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赴基层实现梦想而喝彩,为大量城市“白领”、“金领”有勇气从头创业而叫好,为已经取得成功却再起航的二次创业者而鼓掌,更期待着政府部门能够与创业创新者良性互动,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动力与活力。

  更多热点内容查阅2015年最新申论热点 2015时事政治电子书(汇集所有申论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