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XML地图 最新文章
国考 | 北京 | 天津 | 山东 | 河北 | 湖北 | 广东 | 江苏 | 福建 | 四川
上海 | 重庆 | 山西 | 河南 | 湖南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辽宁 | 内蒙古
广西 | 浙江 | 江西 | 贵州 | 海南 | 安徽 | 新疆 | 青海 | 吉林 | 深圳 | 黑龙江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范文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半月谈

促进教育公平申论范文:推进教育公平不能强制干预

发布时间:2015-09-28 10:57:49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这是一篇促进教育公平申论范文,该范文指出:在起点不公平的基础上,统配招生的确具有平衡作用。请阅读:

  促进教育公平申论范文:推进教育公平不能强制干预

  为了让薄弱学校的学生也有机会享受省级示范性高中教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兰州市自2007年开始实施统配计划。按照该规划,2015年,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统配比例为60%。也正是这一新政策,让很多孩子“低分能读名校,高分却无好学校上”。除了让很多中考学子在这个暑假经历了别样的喜与忧,与此同时,对于兰州中考招生政策的质疑也在坊间流传。

  在教育失衡和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严格按照分数作为评判标准的话,那么高中教育的失衡问题就难以解决,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日益严重。因为相比较而言,优质学校的环境和基础更具有优势,因而学生自然更具有竞争力,反之亦然。在起点不公平的基础上,统配招生的确具有平衡作用

  从最初的5%到时下的60%,兰州的统配计划似乎也能满足最基本的公平诉求。毕竟谁都有上好学校的权利,统配恰给了那些寒门学子更多机会。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至少可以让生源实现体系内的流通,示范性的名校不再只有高分生源,那些非重点学校也有因为统配指标有限,而读不上名校的高分生。

  不过,这样的政策性扶持与计划性安排,显然是求小公平而舍了大公平,也是对公平的一种曲解性执行。不可否认,人人都有读名校的权利,教育的起点公平也很重要。但起点公平在于基础教育,也就是在起始阶段而不在后续环节。统配虽然可以达到体系内的平衡,在保护了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却伤害了更多人的利益。毕竟高分不是天上的恩赐而是靠努力学习得到的,因为统配招生而落榜,这对高分学生及其家长并不公平。不能人为的扶弱而“压强”,这样的公平保障不符合公平的要义。

  8月22日,由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完成的《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北京社会心态分析报告(2014-2015)》发布。调查显示,居民普遍认为名校代表的是高水平的师资和优良的校风,近六成家长赞成设法让孩子上名校。值得注意的是,“上名校”是普遍性的权利诉求,而不能人为制造强弱的分化,也不能为了“扶弱而劫强”。事实上,包括“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在内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都只是治标的手段,不容易改变整体不均衡的状况。

  在教育起点公平的讨论中,有一个屡被提及的词语叫“穷人教育学”。造成教育领域出现“马太效应”,根本上还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出现了问题,城乡二元化的结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对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的投入偏少,导致其面临着空心化的境地;另一方面则是在一些城市中,人为制造大量的示范校、重点校,花巨资打造超级名校,把本应均等化的资源集中到少数名校身上,让少数人获得了过多的教育资源,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了主动。

  表面上看,通过招生统配可以让高分者“回吐多占的便宜”,实质上却是本末倒置的权利伤害,是一种为公平而公平的行政强制干预,这样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与鼓励。真正的教育公平保障,应该是在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中,尽量做到城乡一致、区域协调,让每个孩子都能从开始就享受到与别人一样的待遇,获得同等的教育权利。比如让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同酬,让区域内的教师流转起来,让乡村学校也有优质师资,让城乡之间没有过大的鸿沟。除此之外,人为制造的公平都经不起时间的检验。

  相关文章链接:

  促进教育公平申论范文: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与教育公平

  2015年公考热点聚焦:教育公平

  公考热点聚焦第67期:自主招生与教育公平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用教育公平照亮国家未来

  申论热点之教育问题:教育公平的本质

  申论热点之教育范文:城门洞开等于教育公平吗

  推荐内容申论真题范文电子书

与促进教育公平申论范文:推进教育公平不能强制干预相关的文章

Copyright (C) 2009-2014 Gwyzk.Com INC ◎ 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法律顾问:陈家诚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 鲁ICP备120157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