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体系申论范文:网络公民道德建设探析
这是一篇核心价值体系申论范文,网络公民道德建设成为关涉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键问题。本文从以底线伦理与法治建设铸就网络公民道德防线;理智明辨奠定网络公民的辨别力;因地制宜、知行合一引导网络公民信仰三个层面论述网络公民道德建设,以期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塑造合格的网络公民。请阅读:
核心价值体系申论范文:网络公民道德建设探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社会作为新时期我党意识形态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必须重视其特殊性质,兴利除弊,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交流不断重塑与传播强化的中枢,有理由寄望其培育良好的网络公民精神,而这也是广大民众藉由网络自我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条件下得以充分实践的平台。(编者按:开篇引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亮明观点,开宗明义)
“底线伦理和法治建设”铸就网络公民道德防线
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底线伦理与法治作为网络全体公民的基本要求尤其需要加强建设与重审。网络公民不但要学会遵守底线伦理,同时要结合法治的协助巩固对道德底线的遵守。维持基本的理性判断,警惕违反社会和谐安定的信息传播;反对违反政府公信力信息的渲染,尤其警惕泄露国家机密信息的迹象;不信谣,不传谣,不进行或鼓动他人进行人肉搜索;不涉足违反社会秩序的网络活动等,这些就不再是基本的“网络用户守则”,而是升级成为对合格网络公民的基本道德与政治要求。
在实践中,网络社会多次检验人们的道德防线。比如在某些危害突发事件如“山东招远杀人案”乃至最新的“三里屯砍人案”的网络报道后,众多小道消息纷至沓来,微信微博飞速转载,一时间人心浮动。从事发后疯狂转载的视频、猜测和流言来看,不少网民未能充分顾及其对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而是一味追求刺激,逞口舌之快,对社会安全带来很大危害。另外一个例子是网络反腐,近年来“网络曝光腐败”已成为推行反腐的重要渠道,同时由于网络本身信息查证的不确定性,传播的模糊性,网民本身信息辨识能力有限,甄别与屏蔽不当言论的技术瓶颈限制,催生和助长了虚假新闻和极端言论的蔓延。这些现象容易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使网络公民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不应有的制裁权。因此,底线伦理与法治铸就严明的公民道德界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构建才有保障。(编者按:引用社会事件作为案例,凸显论点的说服力)
“理智、明辨”奠定网络公民判别力
众所周知,新媒体等技术使得议题的扩散与聚集非常迅速。只需要一个链接点击,就可以看到汇聚了大量评论和建议的回应,其中大多数是具有道德含义的,不少话题即使最初不具有道德含义,也会很快归结到道德取向讨论上。尤其最近关注被拐乡村女教师“郜艳敏”的讨论中,网民对于多年来“消费苦难”行径的追溯抨击,引发了网民对网络从众价值观的反思;腾讯用户对一则“女小偷被民众抓住剥光暴打”的新闻及图片的细致分析,不少网民表示对这种现象鼓励的“以恶惩恶”社会道德风气不满,也显示我国人民基本道德情感仍是健康、理性、充满正义感的;在层出不穷的“被救者尤其老人讹诈救助者”新闻“丛聚”背后,引发了“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了”的社会道德深入讨论,显示网民们对我国道德情况的关注和焦虑。而这些对新闻真相背后道德意涵的追问,对大数据展示的新媒体、新业态的警惕与有保留的接纳,都显示了在公民意识觉醒情况下,我国网络公民逐渐理性、警觉、具有辨别力的社会心理与思考方式。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的背景文化,也是考验社会道德传播力,公民塑造能力的良机。
加强网络公民的理智判断能力,在公共意识培育中渗透核心价值,很大程度上既得益于我国深厚的传统道德资源,又离不开政府相关机构的良好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巩固主流价值观,又保障多元价值诉求。“自由,平等,公正,文明”的核心价值观要想作为普遍贯穿新时期广大群众的价值取向,其道德品质的“红线”应该在“真理越辩越明”的自信中成为每个网络公民时刻遵守的准则。
“因地制宜,知行合一”安置网络公民信仰
因此,为了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不仅需要借助新媒体的自发组织作用,还需要在引导舆论,增强法律约束的同时,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不同地区和职业属性网民的使用习惯,开发相关网站和博客,对党报的搜索、集成技术加以完善,推动微信平台关联产品建设;尤其是结合大数据平台的技术优势,分析各省市、各地区人民的消费、观看、收听心理与回应新闻的思路,主动调查相关新闻媒体回应机制和科学规律,如利用节日、纪念日宣传民族情节,增强和谐友善的实践;或结合线下亲身实践,或推广优秀民族文化,比如“挖掘福州家风家训”的推行;或树立典型优秀人物形象,结合英雄人物宣传加以推广,比如,重庆整合网络平台用微视频传播“好人在身边”节目;或吸收国外有益的网络自组织经验,增强社会凝聚力,如为树立我国环境保护组织的优良形象,建设志愿者自发组织活动平台;或增强网络公益的创新形式,比如救助特殊病如“自闭症”“瓷娃娃”等展开的义卖或跨省骑行等相关慈善活动等,这类活动不仅对网络公民自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了创新引导作用,也对“文明、和谐、自由、友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起到了有效推动力。构筑多元、多层次的从“线上平台宣传”到“线下实践”再到“网络讨论改进”的正反馈循环,构建健康、积极、创新、有社会责任意识的公民道德文化,而不是宣扬无责任担当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人格,或造就“键盘侠”盛行,“老人摔倒”避之唯恐不及的“分裂人格”。因地制宜,知行合一,落实并真正提升网络公民的精神信仰。
结语
20世纪以来,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全党全民族面临着一场艰巨的竞赛,我们处于一个“渴望道德,呼唤良知,标举正义”的时代,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顶层结构规范与稳定社会,调整社会道德风尚按照新常态运行的作用。在新时期如何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塑造网络公民,进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切到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课题。因此,以底线伦理与法治铸造公民道德底线;依托我国传统伦理资源加强公民基本道德中“理智明辨”能力;并因地制宜,知行合一推动适合各类型群体的实践推广活动,才能稳妥把握网络公民的塑造阵地,开创和谐社会的发展新局面。(编者按:这篇范文大量引用社会热点事件,充分体现出“源自于社会,应用于社会”的申论核心价值理念,如果考生能平时注意积累大量相关素材,在应考时能根据不同主题应用自如,必脱颖而出)
(编者按:网络公民道德建设成为关涉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关键问题。本文从以底线伦理与法治建设铸就网络公民道德防线;理智明辨奠定网络公民的辨别力;因地制宜、知行合一引导网络公民信仰三个层面论述网络公民道德建设,以期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塑造合格的网络公民。)
相同主题范文:
核心价值体系申论范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体系申论范文: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多变中牢牢把握正确导向
推荐内容:申论真题范文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