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XML地图 最新文章
国考 | 北京 | 天津 | 山东 | 河北 | 湖北 | 广东 | 江苏 | 福建 | 四川
上海 | 重庆 | 山西 | 河南 | 湖南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辽宁 | 内蒙古
广西 | 浙江 | 江西 | 贵州 | 海南 | 安徽 | 新疆 | 青海 | 吉林 | 深圳 | 黑龙江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热点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半月谈

申论热点深度解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发布时间:2016-03-30 11:41:20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申论热点深度解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背景链接

  想不到,一个农民辛辛苦苦打工一年,还不够春节回家打几场牌。2016年春节期间,安徽省的一些农村青年反映,过年亲朋好友聚会都会摆上牌局,有人甚至将一年的辛苦钱输了个精光。为此,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春节农村赌博成俗,从表面看,是由于有关部门对这一社会恶习打击力度不够。但从深层次分析,反映出的是农村文化设施比较匮乏,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加之农村组织活动不够,农民参与享受的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不断提升,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治理农村赌博等陋习旧俗的根本途径。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范围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形成一套符合实际、运行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一支扎根基层、专兼职结合、综合素质高的基层文化队伍。

  深度分析

  [现状分析]

  基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和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成效明显,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但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流动人口大幅增加,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特点,现有的基层文化设施和服务已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其主要体现在一些几方面:

  一是基层特别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尤其在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基层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突出。

  二是面向基层的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特别是内容健康向上、形式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种类和数量少,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三是由于缺少统筹协调和统一规划,公共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多头管理等问题普遍存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服务效能低等问题仍较突出,总量不足与资源浪费问题并存,难以发挥出整体效益。

  [重要意义]

  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有利于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补齐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有利于增加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增进认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统筹利用资源,促进共建共享,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参考对策]

  对此,教育专家认为:

  首先,明确责任主体,破解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难题。长期以来,由于重视不够、责任主体不够明确以及主体责任落实不够等原因,我国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一直存在着公共文化设施缺乏、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多种方式按标准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其次,充分整合资源,破解基层资源分散、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难题。长期以来,由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方缺乏统筹、没有形成合力等原因,我国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一直存在着人、财、物等资源分散,优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要整合各级各类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通过中心进行整合,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同时,着眼于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向城乡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流动服务点,加大基层优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

  再次,丰富完善功能,破解基层文化设施功能单一、内容单调、吸引力不足难题。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流动人口大幅增加,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群体持续扩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特点,现有的基层文化设施功能单一、内容单调,已很难形成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要增加和完善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的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的娱乐方式,应着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文化为民和文化惠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努力发展村落文化,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引导和保障农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最后,创新运行管理机制,破解基层文化设施服务效能低下难题。长期以来,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一直存在管理难、管理不规范、服务效能低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实现设施良性运转、长期使用和可持续发展。要鼓励群众参与建设管理,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捐助设备、资助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采取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参与基层综合性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同时,引入社会第三方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以此来促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服务效能的不断提升。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让更多农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

  2.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是顺应民之所需

  3.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4.建设农村文化要“破”更要“立”

  5.健全公共文化服务 别忘了农民

  [开头示例]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逐步提高,精神追求成了不可缺少的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也成了近几年的大热话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成,并对大众开放,但依然存在着僧多粥少的局面。在大城市中,由于商业的娱乐场所很多且更加能吸引住大众的口味,使得不少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活动等的利用率和参与度比较低。而在农村和一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都还亟需提高,基础文化的投入相对更少。

  2.随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进程的推进,近些年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小有成果。当以农村书屋为代表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已经逐步完善,更多的文艺作品开始倾向基层,大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治理逐步走向现代化,此时,可以骄傲的说,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指日可期。

  [对策示例]

  1.文化基础设施是农民汲取精神食粮和陶冶心灵情感的重要场所,应坚持标准化和实用性相统一,加大力度,全方位构建县(市)、乡(镇)、村三级文化、图书馆(站、室),使广大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及参加集体文化活动更加便利。在此基础上,更要强化管理与运用,让它们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成为广大农民欢迎和喜爱的地方。科学配置流动文化设施,加强基层群众文艺辅导基地、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建设力度,农村、偏远山区加强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等流动文化设施建设配送力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使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服务。

  2.做足“自主创新”,打造特色文化。“文化下乡”就像给农村文化建设“输血”,自己“造血”才是保证其活力的根本。因此,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农民结合当地民俗习惯,自主创新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拓宽文化活动载体,创造属于当代农民的文化新形态。

  [结尾示例]

  1.建立完善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之一,也是向文化强省迈进必须认真回答的一道考题。有着光荣文化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河北,一定会拿出与时俱进的劲头来,真抓实干,大力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服务人民、走近人民、亲近人民!

  2.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非一时之功,功未必在当下。因此,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和均等化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基层建设的重点,管理也要随之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就是要建的好、管的也好,如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更持久。

  申论范文

  补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建文化强国

  人类的发展,有物质的需求,也有精神的需求,精神需求中包括着文化需求。习近平曾经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构建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基础工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当文化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基本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就谈不上文化的繁荣发展,谈不上文化惠民,更谈不上新农村建设,也就无法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目的。

  但多年来,我国经济勃兴,文化衰微。显见的现实是,农村一些乡土文化沦为“非遗”古董,逢年过节,传统的扭秧歌等乡村演出已非常罕见;企事业单位原先办得红红火火的各种文艺队、体育队也早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枯燥的加班、再加班;中小城市里大大小小的电影院,不是被拆迁,就是改为他用,偶尔能有几次文化演出,但“天价门票”只能使其变为权贵者的“盛宴”。一些地方动辄提出“文化搭台”,而“唱戏”的却是经济;文化只是媒介和装扮,而非涵养公众的思想文化的有益养分。而这种文化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已成为影响我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相对滞后。在这种形势下,补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势在必行。

  政府部门必须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要适应形势变化和顺应群众期盼,增强文化惠民的渗透力,坚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让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普通百姓倾斜,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文化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民;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要不断探索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形式、新途径,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激发农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农民自办文化。

  一个社会群体健康成长,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一个国家的富强,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对提高,与此相应的,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此,我们要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落到实处,在丰富他们文化娱乐生活、陶冶情操的同时,向文化强国继续迈进。

  更多热点内容查阅2016年最新申论热点 2016时事政治电子书 (汇集所有申论素材)

Copyright (C) 2009-2014 Gwyzk.Com INC ◎ 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法律顾问:陈家诚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 鲁ICP备120157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