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XML地图 最新文章
国考 | 北京 | 天津 | 山东 | 河北 | 湖北 | 广东 | 江苏 | 福建 | 四川
上海 | 重庆 | 山西 | 河南 | 湖南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辽宁 | 内蒙古
广西 | 浙江 | 江西 | 贵州 | 海南 | 安徽 | 新疆 | 青海 | 吉林 | 深圳 | 黑龙江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范文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半月谈

改革文化体制申论范文:大学治理不需要中国特色吗

发布时间:2016-08-23 09:15:09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这是一篇改革文化体制申论范文,该范文指出:在现阶段,过高地估计或热衷于模仿、移植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治理体系,或简单称道我国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大学制度与生态,并将其作为解决当前我国大学问题的一剂万能灵药,显然并不可取。请阅读:

  改革文化体制申论范文:大学治理不需要中国特色吗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这是推进我国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基本思路。不过,也有人对此持有疑义。一些人在回答“钱学森之问”时,把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大量杰出人才的症结归结为大学治理的“中国特色”,认为只有向西方大学治理体系看齐,或者向我国民国时期的大学治理体系看齐,才能建成一流大学。这是有失偏颇的。

  从一般意义上讲,完善大学治理的实质在于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政府、大学、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大学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更好地激发大学办学活力,进而健全并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大学治理中,的确有普遍性和共通性问题。大学之所以各国都要办,正是因为它具有全球共通的职能与使命:传承文化、追求真理、创新知识、培养人才。大学诞生至今,其发展虽历经坎坷、跌宕起伏,但这些职能和使命一直没有变化。这决定了大学在治理体系上具有共通性。我们对此并不否认。

  同时,还应看到大学的历史性和地域性问题。世界大学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所大学的改革与发展都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尽管所有大学都是从事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的,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大学从事这些活动的内涵和任务会发生变化,大学需要通过改变自身的形式、结构与职能来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既保持稳定,又保持活力。进一步说,大学治理体系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要求,深深地嵌套于现代民族国家的治理框架之中。这是大学治理的深层次内在因素。从我国的情况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现代国家建构具有很强的同步性。近百年来,我国的大学一直承载着为实现赶超型发展培养杰出人才的使命,这种同步性、这种使命为我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依据。没有这种充足的动力和依据,我国的大学不会实现这么快的发展。

  完善大学治理体系,既要遵循大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模式,又要适应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即大学治理体系既要呈现共性又要反映差异,反映不同政体和国体的组织状况,培养不同国家和民族发展所需的杰出人才。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学理基础。现代大学虽然起源于西方,但已成为世界文明的共同财富。我国在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大学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亟须步入大学治理的“中国时代”,彰显“中国特色”。

  今天,我国大学确实还存在各种问题,一些大学过于看重经济利益,学术被有意无意淡化,甚至学术价值被边缘化,培养人才的现状与社会的期望也有很大距离。但是,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治理体系上的“中国特色”。完善我国大学治理体系,离不开对世界大学发展走向的敏锐捕捉,更离不开对我国大学问题的理性分析、对我国历史传统和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多重认知,决不能以偏概全、妄下论断。在现阶段,过高地估计或热衷于模仿、移植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治理体系,或简单称道我国近代特别是民国时期的大学制度与生态,并将其作为解决当前我国大学问题的一剂万能灵药,显然并不可取。

  相关主题范文:

  改革文化体制申论范文:为何放不下“沉重的书包”  

  改革文化体制申论范文: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改革文化体制申论范文:公共文化服务的回归与创新

  改革文化体制申论范文: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刻不容缓

  改革文化体制申论范文:志书古今 启迪未来

  改革文化体制申论范文:让世界聆听“学术中国”的声音

  改革文化体制申论范文: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有理有据有效

  改革文化体制申论范文:以“大学之道”烛照青年心灵

  推荐内容申论真题范文电子书

Copyright (C) 2009-2014 Gwyzk.Com INC ◎ 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法律顾问:陈家诚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 鲁ICP备120157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