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XML地图 最新文章
国考 | 北京 | 天津 | 山东 | 河北 | 湖北 | 广东 | 江苏 | 福建 | 四川
上海 | 重庆 | 山西 | 河南 | 湖南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辽宁 | 内蒙古
广西 | 浙江 | 江西 | 贵州 | 海南 | 安徽 | 新疆 | 青海 | 吉林 | 深圳 | 黑龙江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热点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半月谈

申论热点深度解析:美育改革

发布时间:2016-10-12 10:54:33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申论热点深度解析:美育改革

  [综合分析]

  “美”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和谐愉悦的境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释放的是崇高壮美,戏剧音乐剧中的生离死别诠释的是悲剧美,喜剧美则让生活充满生机乐趣。诸如此类美的熏陶,开阔了学生视野,提升了他们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实现均衡发展。

  可由于当前美育素质高低与升学关系不大,真正落实到工作中,美育还是会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纸上谈兵。比如美育教师在职称评定中仍有被遗忘的情况;不少基层学校仍然存在美育师资不足;美育基础设施、启动资金,还存在不小的缺口等。这些软件、硬件问题不解决,要想真正发挥美育课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功效,恐怕不够现实。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906年,王国维在中国首倡美育。1912年,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将美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方针,“使人们能怀着类于宗教信徒所拥有的宽厚之心,以祛除利害得失之计较,突破人我之见”。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继承传统教育和美育精华,让学生得到道德上的优雅、人格上的完善,最终成为内外兼修的人。

  [对策措施]

  专家总结:

  一是将美育发展纳入综合素质考核范畴,倒逼学校和家长重视美育发展。

  二是通过为美育教师招聘设定必要的比例,保障相应的师资力量,确保美育工作有人做,乐于做。

  三是通过将美育投入等纳入相应考评范畴,为美育发展提供足额的公共财政支持。

  更多热点内容查阅2016年最新申论热点 2016时事政治电子书 (汇集所有申论素材)

Copyright (C) 2009-2014 Gwyzk.Com INC ◎ 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法律顾问:陈家诚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 鲁ICP备120157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