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XML地图 最新文章
国考 | 北京 | 天津 | 山东 | 河北 | 湖北 | 广东 | 江苏 | 福建 | 四川
上海 | 重庆 | 山西 | 河南 | 湖南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辽宁 | 内蒙古
广西 | 浙江 | 江西 | 贵州 | 海南 | 安徽 | 新疆 | 青海 | 吉林 | 深圳 | 黑龙江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热点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半月谈

申论热点解析:花样就业歧视需法治解药

发布时间:2017-08-23 09:06:47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申论热点解析:花样就业歧视需法治解药

  【背景链接】

  说起就业歧视,人们马上会想到最为常见的性别歧视、乙肝歧视、年龄歧视等,但这些都还算“波澜不惊”的,有些招聘单位已经挑剔到要看长相、星座、属相、家乡等,这样的奇葩要求让求职者直呼“很受伤”。

  《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就业促进法》还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这意味着任何形式、手段的就业歧视,都违反了法治精神,属于一种违法行为,这一点毋庸置疑。

 

  【综合分析】

  长期以来,明目张胆的就业歧视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就业公平,侵犯了求职者的合法权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法治不给力;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和就业岗位的供需失衡。

  第一,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就业歧视的定义比较笼统,缺少细化的就业歧视认定标准,这让一些奇葩的就业歧视行为处于一种打擦边球状态,让求职者难以维权,逃避了法律的制裁。而用人单位就业歧视的违法违规成本太低,法律法规达不到惩戒的作用,形成不了威慑力。即便用人单位实施的就业歧视行为被曝光、揭发,在舆论压力之下,一般也只是道歉和纠正就业歧视了之,并不会遭受其他处罚,反过来纵容和助长了就业歧视之风。

  第二,就业歧视之所以存在,首先在于毕业生和就业岗位供需失衡。近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历年递增,仅2017年,毕业生预计就将达795万人。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逐渐加大,用人单位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不仅没有明显增加,一些行业反而下降趋势明显。供需失衡下,用人单位挑肥拣瘦、设置花样或者隐形就业门槛也就有了底气。

  【参考对策】

  总结如下措施:

  要有效破解花样就业歧视,扭转就业歧视格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法治解药。

  第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和细化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将花样就业歧视纳入其中,方便人社部门对就业歧视案件进行定性操作。

  第二,在就业歧视案件上,不妨引进举证责任倒置机制,由用人单位提供招招聘工作人员过程中不存在就业歧视的证据。当然,保证公平的原则,减轻用人单位的举证成本,保障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认定为不属于就业歧视的案件,举证成本应当由求职者承担。

  第三,加大对实施就业歧视行为的用人单位的惩罚力度,提高实施就业歧视的违法违规成本。用人单位就业歧视行为一旦定性,除了要纠正错误之外,还必须向遭受就业歧视的求职者进行经济补偿,同时人社部门要对用人单位给予经济处罚,严重的要直接吊销营业执照。如此,才能营造出一个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

   更多热点内容查阅2017年最新申论热点 2017时事政治电子书 (汇集所有申论素材) 

Copyright (C) 2009-2014 Gwyzk.Com INC ◎ 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法律顾问:陈家诚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 鲁ICP备120157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