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申论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0年重庆9.18联考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13-07-16 16:35:52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真题材料:2010年重庆9.18联考申论真题

  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15分)

  要求:简洁,准确,200字以内。

  问题解析:

  1.首先找出观点或案例。

  材料3一方是县政府和汾西煤矿集团想要并购黄某的煤矿,另一方是黄某不愿意被并购,双方争论的问题是并购价位究竟合适不合适,也就是说在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大企业有没有侵犯小企业的权益,相应的补偿和并购金是否合理。

  材料4一方是社会普遍担心全国煤炭供应会紧张,一方是省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担心没有必要,其争论的实质是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否会造成民营经济被迫退出的现象,是否造成“国进民退”的问题。

  材料6专家D认为政府干预经济过多,专家A和B都支持煤炭资源整合,其实质是否会出现“拉郎配”的问题。

  材料10讲述了一起“东梁煤矿”案例,一方是区政府评估东梁煤矿价值1万元,一方是相关专业评估人士,认为价值至少3.15亿元,其争论的实质是资源整合过程是否遵循了相关制度,相关制度是否完善,国有资产能否流失的问题。

  2.调整答案,分条作答。

  因为争议问题主要有四个,建议考生分做四条清晰作答。在答案表述中突出双方观点,体现“争议性”。

  参考答案:

  1.政府主导资源整合,是否过多、过度干预经济,出现“拉郎配”现象,还是能够有效主导此次资源整合。(3分)

  2.在兼并重组过程中,是会产生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被迫退出的“国进民退”现象,还是能够做到“优进劣退”、“大进小退”。(3分)

  3.在兼并重组过程中,是否会侵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否会有及时、合理、充分的补偿,得到中小投资者的认可。(3分)

  4.在资源整合中,是能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按价而估,还是会出现违法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3分)

  赋分说明

  按点给分。每点3分,共4个点,总共12分。表达顺畅,条理清晰给3分表达分。

  (二)“给定资料7”提到,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请结合资料内容,谈谈这一观点得出的主要依据。(20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

  问题解析

  1.阅读材料,找出线索。

  材料1指出山西煤炭资源没整合之前的现状:资源回收率低、矿难频繁、滋生腐败,那么考生可以反推出整合就是为了改变这些状况,所以整合的意义就在于提高回收率,降低矿难发生频率,提高监管力度。

  材料2在谈到朔州途径时指出,作为煤炭资源整合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拥有先进的开采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而且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做大做强的发展机遇。另外材料中还提出煤炭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能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回采率,提升资源利用率,保证生态绿化和修复。

  材料4谈到煤炭资源整合后煤炭产量逐月逐季增长,经济效益稳定,安全生产形势趋稳趋好。这也是煤炭整合的积极意义。

  材料5谈到煤炭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和实现产业集中高效生产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这个趋势也是煤炭整合必须“大进”、“优进”的主要依据。

  材料6专家A和专家B的话,提醒考生煤炭整合尤其是“大进”和“优进”,可以顺应生产力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实现煤炭产业素质、核心竞争力、安全保障水平的巨大飞跃,并能够满足现实和生态环保的需要。

  材料7指出,这场大进小退,优进劣退的改革能够使得煤炭产业追求规模、效益和绿色,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

  2.提炼关键词,优化作答表述。

  梳理完材料之后,将进行关键词的提炼与分门别类的优化。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主要有六个点,分别是:顺应趋势、能够发挥大企业优势、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减少事故、绿色环保。考生可以将“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减少事故”进行合并,总结为资源整合效果明显,与其他条目并列作答。这样表述更加清晰、条理。

  参考答案:

  1.煤炭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和实现产业集中高效是世界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或表述为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符合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是煤炭产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具有重大意义);(3分)

  2.煤炭产业整合有利于大企业、大集团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和规模化经营等方面的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3分)

  3.煤炭产业整合重组后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了产量。全省煤炭产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3分)

  (2)增加了效益。煤炭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稳步提高;(3分)

  (3)减少了事故。2009年煤矿事故起数下降40%,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3分)

  4.煤炭产业整合重组提高了煤炭业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绿化。(3分)

  赋分说明

  按点给分。共6点,关键词分别为“意义或趋势”、“大企业优势”、“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减少事故”、“生态保护或可持续发展”。共18分。

  语言顺畅、条理清楚给2分表达分。

  (三)结合“给定资料10”中“东梁煤矿被低价转让”这一事例,指出煤炭资源整合应从中吸取哪些教训?(25分)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楚,具有针对性。300字以内。

  问题解析:

  1.阅读资料,找出线索。

  给定资料10:这是发生在山西某市一桩令人费解的事。一家被视为拥有巨额市场价值的煤炭企业“东梁煤矿”,以“1万元”的价格被私人竞买者买下。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该企业挂牌出售的前一个半月,转让结果的文件已经出笼,且文件所述内容与最终的转让情况几乎完全一致。(注:涉嫌暗箱操作,需要进一步明确交易流程,做到公开、公、公平)

  据悉,该市某区经贸局将“东梁煤矿”的产权以1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徐某个人。区政府对“1万元”的价格作了如下解释:经评估,“东梁煤矿”总资产约3210万元,总负债约3209万元,净资产约1万元。对于这一转让价格,当地不少人认为“简直低得离谱”。(注:资产评估体系有待健全)区煤炭工业局某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根据当时的煤炭市场价格,1万元确实太低了。”他表示,在煤矿权属、企业性质存在争议的情况下进行改制转让“确有不妥”。(注:明确权属和性质)

  那么,“东梁煤矿”到底值多少钱呢?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相关专业评估人士。他们认为,煤矿价值主要取决于煤炭储量。而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东梁煤矿”的煤炭储量有两个大相径庭的版本:来自山西省煤炭资源管理委员会等多个部门1988年的数份文件显示,“东梁煤矿”年生产能力21万吨,煤炭储量为1151万吨;而“东梁煤矿”2007年底作出的改制方案中称,煤矿年生产能力21万吨,储量229万吨。一些业内人士质疑,在煤矿开采的20年里,即便是每年都按照21万吨足额生产,也就开采了420万吨,到煤矿转让时煤炭剩余储量起码也还有1000余万吨,为何在改制方案中只剩下了229万吨储量?按照专业评估人士的算法,如果以储量1000万吨估算,按照当时煤炭保守利润每吨50元计,1000万吨大约价格5亿元,乘以约60%的回采率,价值约3亿元,再加上“东梁煤矿”以“国有”身份上交1500万元的资源价款必须纳入转让价格,因此,“东梁煤矿”的保守价值应为3.15亿元。

  法律界人士和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煤矿转让主要包括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两部分。实物资产主要是指地上地下建筑、设备等,无形资产主要是指采矿权。事实上,在煤矿的财产结构中,采矿权是重中之重,通常占总转让价格的百分之八九十。因此煤矿的转让实际上主要是采矿权的转让。就“东梁煤矿”而言,如果此次转让包括了采矿权,那转让价格就严重背离了煤矿价值,涉嫌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流失(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需要依法严加惩处);而如果没有涉及采矿权的转让,那么,这次交易就违反了国家有关政策,属无效交易。(注:在转让过程中不能违反国家有关政策)

  2.提炼要点,优化答案。

  根据材料梳理,一共找出五处问题。分别是:交易流程不透明公开、资产评估体系不健全、煤矿权属企业性质不明确、国有资产有流失隐患、没有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按照题目作答要求,考生最好采取正向表达方式,以表示“吸取教训”,而不是简单的“找出问题”。例如:“交易流程不透明公开”可以表述为“制定规范的交易流程,保证交易过程公开、公平、公正,防止人为操作和暗箱操作”。

  参考答案:

  1.制定规范的交易流程,保证交易过程公开、公平、公正,防止人为操作和暗箱操作;(5分)

  2.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评估体系和标准,进行科学、客观评估,防止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5分)

  3.煤炭资源整合应该首先明确权属和企业性质;(5分)

  4.加大监督力度,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事件,严格按照党纪国法进行处理。(5分)

  5.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防止违法、违规交易;(5分)

  赋分说明

  按点给分。

  关键词分别为“规范交易流程”、“建立评估体系”、“明确权属性质”、“建立责任制”、“遵守法律法规政策”。每点5分,共5点,总共25分。

  (四)围绕“给定资料2”提到的“朔州途径”,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2)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逻辑严谨,表达流畅;

  (3)总字数1000—1200字。

  问题解析

  《从“朔州途径”看煤炭资源整合》

  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维系着国计民生的良性运转,更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与这种重要地位不相匹配的是煤炭产业的混乱现状:多、小、散、乱的格局,导致煤炭资源遭到极大的浪费和破坏;缺位的安全监管,导致矿难多发、频发;混乱的开采秩序,导致腐败滋生、税收流失严重……这不仅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碍国家的能源安全,也使我们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和沉重的资源环境与生命代价。打破现状,进行煤炭资源整合成为当务之急。

  “朔州途径”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作为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朔州,坚决打破所有制界限,只要有实力的企业,不论是民营还是国有都可以参与整合,对于中小煤矿则不论是民营的还是国有的都是被整合的对象。这就实现了产权的多元化,在提高行业门槛的同时也放宽身份条件,从而有效防止了垄断。同时因地制宜,因矿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科学制订适合自身的整合方案,最终顺利完成了资源整合。朔州途径在开发中重效率,在开采中重环保,在整合中重包容,其取得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将煤炭回采率由以前的30%提高到75%以上,更是以“以煤补林,以黑补绿”的政策保证了矿区的生态平衡,实现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朔州途径”虽为个案,但绝非偶然,其显著特点是推动煤炭企业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实现煤炭的规模化生产,符合世界煤炭工业发展趋势。将“朔州途径”在全国推广开来,实现整个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正是应时之举。我们看到,各地相继出台政策推进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河南、内蒙、山东都提出了煤炭资源整合方案,规定了新建煤矿的最低规模,大力支持大型煤炭生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但所有事物都具有一体两面性,在这场改革中,“朔州途径”兼并、重组的经验固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其另一个特点是因地制宜,因矿制宜。这实际上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这也是统领整个整合改革规划的指导思想,没有了实事求是的精神,采取一刀切的模式,不顾当地实际,对“朔州途径”进行生搬硬套,其结果之成败可想而知。

  另外,进行煤炭的规模化生产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过去以中小个体煤矿为重大安全隐患的煤矿主体,已经转为以国有重点煤矿为主;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各方利益尚未达成合理共识,成为改革推进的重要障碍;一些地方打着“改制”的名义,低价贱卖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流失等现象。这些都是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并在各方面予以遏止和规范的。

  改革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坦途,煤炭资源整合亦是如此。这样一次涉及范围广、影响深远的利益重组和行业洗牌,注定任重而道远。顺利完成这项历史性的变革,需要我们在遵循“兼并重组”大方向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小心求证,制订出适应当时当地的科学标准。有效地借鉴利用“朔州途径”成功经验的同时,更要从“朔州途径”跳出来,将这项经验推广上升到普遍意义,并最终实现提高煤炭业生产力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标。

  赋分说明

  文章给分按照先归档次,再定分值的原则评定。评分档次分为四档。

  一档(33—40分):文章紧扣主题,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二档(24—32分):文章能够扣住主题,观点比较明确,说理比较充分,结构比较合理、完整,语言比较流畅;文章主题与材料2有关,观点鲜明,说理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三档(23—15分):文章能够扣住主题,观点不够明确,结构明显不合理或不完整(叙述过多,论证不足,论证逻辑不清楚等),语言表达不流畅;文章主题与材料2有关,说理比较清楚,结构基本合理,但有明显瑕疵,语言比较通顺。

  四档(0—14分): 文章完全跑题;体裁错误;大段抄袭材料内容;立场错误;观点不明,思路混乱;结构严重不完整;语言表达差。

  另:文章没有标题扣2分;文章不足750字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