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之逻辑判断

发布时间:2013-07-25 15:58:37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111

  (单选题)

  据某知名房产中介机构统计,2010年9月份第二周全国十大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总体呈上涨趋势,并且与8月份第二周相比上周幅度更明显。如果没有其他因素抑制,按照这种趋势发展,9月份或将创新政以来成交量最高水平,虽然现在还不能明确楼市完全回暖,但未来楼价调控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下列最有可能是上述论证前提假设的是( )。

  A. 炒房者将大量资金投入楼市

  B. 国家对楼价的调控手段不足

  C. 消费者对房子的购买热情没有减退

  D. 楼市成交量的增长会带动楼价的上涨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未来楼价调控的压力很大,论据是商品房成交量上涨。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楼价,论据强调成交量,所以论点与论据间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需加强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D即在楼价和成交量间搭桥,是答案。ABC均不必然促使楼价上涨,属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加强论证

  112

  (单选题)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母亲在怀孕的头几个月接触杀虫剂较多,那么出生的婴儿在智力上可能较差。他们认为,妇女怀孕后不久胚胎大脑便开始发育,因此怀孕前期是婴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接触杀虫剂较多可能改变孕妇体内正在发育的胚胎大脑周围的环境。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的观点?

  A. 由于母亲接触杀虫剂较多,导致许多婴儿提前出生

  B. 杀虫剂对人们的健康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它还会导致帕金森症、癌症和心理疾病等很多疾病

  C. 此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较多地接触杀虫剂会导致孕妇的甲状腺出现问题,而孕妇的甲状腺状况会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

  D. 研究人员对1500个孕妇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较多地接触杀虫剂的孕妇所生育的孩子在数学和语言学科上表现显著较差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怀孕母亲在头几个月接触杀虫剂较多,则婴儿智力差。论据是杀虫剂影响胎儿大脑周围的环境。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怀孕母亲接触杀虫剂,论据强调杀虫剂对胎儿大脑的影响,论点和论据间无明显逻辑关系,需加强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的婴儿提前出生、B项的帕金森症、癌症和心理疾病等疾病、D项的在数学和语言学科上表现显著较差均不能说明婴儿智力差,属无关选项,C项说明较多地接触杀虫剂会导致孕妇甲状腺出现问题,从而影响胎儿的智力发育,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加强了论证。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加强论证

  113

  (单选题)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之中,一个人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任何人也只信赖充分了解他的人,包括他自己。试想,如果一个人根本不了解你,他如何值得你信赖呢?

  由此可以推出( )。

  A. 只有信赖自己,才能信赖别人

  B. 不了解自己,就不会被任何人信赖

  C. 他充分了解你,所以他值得你信赖

  D. 充分了解自己,就可以获得许多人的信赖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二句:了解别人⇒了解自己①,被别人信赖⇒了解别人②,第三句:别人不了解你⇒不信赖别人,这是对②的逆否命题,所以与②的信息实质意义。

  将①②式推导关系连起来即是被别人信赖⇒了解别人⇒了解自己。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A项信赖自己⇒信赖别人,由题干条件无法推出;B项不了解自己⇒不被别人信赖,是题干推导关系的逆否命题,B正确;C项别人了解你⇒信赖别人,“别人了解你”属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C项错;D项了解自己⇒被别人信赖,“了解自己”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D项错。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114

  (单选题)

  研究人员对四川地区出生的一批恐龙骨骼化石进行分析后发现,骨骼化石内的砷、钡、铬、铀、稀土元素等含量超高,与现代陆生动物相比,其体内的有毒元素要高出几百甚至上千倍。于是一些古生物学家推测这些恐龙死于慢性中毒。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不能质疑上述推测的是( )。

  A. 恐龙化石附近土壤中的有毒元素会渗进化石

  B. 恐龙化石内还有很多相应的解毒元素

  C. 这批恐龙化石都是老年恐龙,属于自然死亡

  D. 在恐龙化石附近的植物化石里,有毒元素含量很少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削弱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恐龙死于慢性中毒。论据是化石内有毒元素比现在动物高出几百倍甚至上千倍。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本题论点和论据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需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说毒素来自死后;B项说有解毒元素,指出可能不会中毒;C项说死亡是因为年老,是自然死亡,不是中毒;均削弱了论点。D项说的是植物化石,与恐龙无关,属无关项,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削弱论点

  115

  (单选题)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者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会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由此可以推出,在一定时期内( )。

  A. 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经济在稳定增长

  B. 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涨幅过大,对该国经济必然有负面影响

  C. 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不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

  D. 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下降,该国的大多数商品价格也会下降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经济稳定增长⇒大多数商品、服务价格上涨①,第二句:价格涨幅较小⇒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②。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A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经济稳定增长,“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A错;

  B价格涨幅过大⇒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价格涨幅过大”属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B错;

  C大多数商品价格不上涨⇒经济没有稳定增长,是题干①式的逆否命题,C正确;

  D经济发展水平下降⇒大多数商品价格下降,“经济发展水平下降”属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D错;

  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116

  (单选题)

  北京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实行机动车辆限行政策,每辆机动车周一到周五都要限行一天,周末不限行。某公司有A、B、C、D、E五辆车,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已知:E车周四限行,B车昨天限行,从今天算起,A、C两车连续四天都能上路行驶,E车明天可以上路。

  由此可知,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

  A. 今天是周四

  B. 今天是周六

  C. A车周三限行

  D. C车周五限行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排列组合

  解析

  本题使用代入法解答,逐一将选项代入题干判断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如果A项正确,则A、C在一、二限行,B车周三限行,符合题意;如果B项正确,则A、C两车周一周二都能行驶,B车周五限行,E车周四限行,由此推出A、C两车都周三限行,与题干“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不符,因此B项错误;并且此时C、D两项全部不满足,故正确答案为A。

  117

  (单选题)

  2008年上半年原油期货价格一度上涨到每桶147美元,是2000年同期价格的4.2倍,年均增长20%,而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在5%左右,世界石油消费需求并没有出现跳跃式的、急剧的增长。这说明原油价格的迅速攀升并不是由于世界石油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而是国际投机资本在石油期货市场进行疯狂投机的结果。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哪项不能质疑上述推论?

  A. 2000年至2008年,各国政府普遍加大了石油的战略储备量

  B. 较小的经济增长率总带来较大的石油需求增长率

  C. 石油需求变化率和石油价格变化率并不对称

  D. 即便对于国际投机资本身,投资石油期货也是风险巨大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削弱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的论点是原油价格急涨不是供求关系引起的,而是国际投机资本炒作的结果。论据是两项在2000-2008期间的年均增长率的不同。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本题论点和论据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需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说明战略储备影响了供求关系,削弱了论点;B项解释了数据差异产生的原因,因而削弱了论点;C项说明两个数据间并不是对等出现的,因而有差异是正常的,所以也能削弱论点;D项投资石油期货也是风险巨大,与价格迅速攀升无关,属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削弱论点

  118

  (单选题)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经常喝酸奶有降低儿童患上蛀牙的风险。在此之前,也有研究人员提出酸奶可预防儿童蛀牙,还有研究显示,黄油、奶酪和牛奶对预防蛀牙并没有明显效果。虽然多喝酸奶对儿童的牙齿有保护作用,但酸奶能降低蛀牙风险的原因仍不明确。目前一种说法是酸奶中所含的蛋白质有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预防有害酸侵蚀牙齿。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这项研究发现?( )

  A. 黄油、奶酪和牛奶的蛋白质成分没有酸奶丰富,对儿童牙齿的防蛀效果不明显

  B. 儿童牙龈的牙釉质处于未成熟阶段,对抗酸腐蚀的能力低,人工加糖的酸奶会增加蛀牙的风险

  C. 有研究表明,儿童每周至少食用4次酸奶可将蛀牙发生率降低15%

  D. 世界有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研究酸奶对预防儿童蛀牙的作用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经常喝酸奶有降低儿童患上蛀牙的风险。

  论据:酸奶中所含的蛋白质有附着在牙齿表面,从而预防有害酸侵蚀牙齿。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C项的研究数据说明多喝酸奶能降低蛀牙发生率,加强论点;A项说的是晃悠、奶酪和牛奶对儿童牙齿的防蛀效果,跟喝酸奶降低蛀牙发生率无关;B项说的是人工加糖的酸奶,不能说明其他酸奶是否有防蛀牙的作用;D项说的是科学家的研究,跟论点无关;A、B、D均属于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加强论点

  119

  (单选题)

  S市规定,适龄儿童须接种麻疹疫苗,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下图表示:

  

  1990年到2010年间S市儿童数量的一些统计,其中M表示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总数,N表示新生儿总数,P表示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总数,下面哪一项最能解释2000年到2010年间S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总数与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总数下降程度的不同?

  A. 2000年至2010年间,有部分在S市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没有在S市入学

  B. 2000年至2010年间,约有20%的父母没有按照S市的规定让他们的孩子接种麻疹疫苗

  C. 2000年至2010年间,每年都有不在S市出生但已接种了麻疹疫苗的儿童在S市入学

  D. 2000年至2010年间,S市新生儿总数下降,因此入学儿童总数和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总数也随之下降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现象

  适龄儿童须接种麻疹疫苗,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但在2000年到2010年间,S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总数与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总数下降程度的不同。

  第二步:分析题干现象,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图表中,S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总数下降速度(M曲线)比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数量的下降速度(P曲线)慢。C项说明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中,包含了不在S市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从而导致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数量要多于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数量,使M曲线的下降程度小于P曲线。A项把M曲线和P曲线的关系说反了;B项错误,从图表中可以看到,新生儿总数(N曲线)下降程度也大于接受义务儿童(M曲线),说明这些年间,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中有些不在S市出生,跟S市的父母有没有让规定给自己的孩子接种麻疹疫苗没有关系,因此导致P曲线下降程度大于M曲线的原因,不能通过20%的父母没有让孩子接种疫苗来解释。D项都无法解释P曲线和M曲线相对变化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120

  (单选题)

  提起极地冰,很多人眼前总是浮现一幅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的景观。然而,在北纬71度,西经168度附近的北冰洋海域,"雪龙"号首次驶入一片"脏"冰区,只见一块淡蓝色的浮冰中间夹杂了许多脏兮兮的黄色冰块,这种黄色冰块,既出现在当年的新生冰块上,也出现在多年冰块上。对于"人类造成的污染已经殃及极地浮冰"的说法,有专家解释说这只是生活在极地冰中的一种特有生物--黄褐色的冰藻。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能够反驳专家上述观点的是( )。

  A. 在新生冰块上形成冰藻需要多年

  B. 北极冰中生长有冰藻并不是普遍现象

  C. 近年来人类踏上北极的次数逐年增加

  D. 北冰洋周围的陆地有沙尘天气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削弱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人类造成的污染已经殃及极地浮冰。

  论据:这只是生活在极地冰中的一种特有生物--黄褐色的冰藻。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提问句是否定专家观点,而专家观点是原因解释,所以本题削弱论据。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在新生冰块上形成冰藻需要多年,说明出现在当年的新生冰块上的黄色冰块不可能是水藻,否定了专家的解释,是本题答案;B项说冰藻不是在北极冰块普遍存在的,但并不见得不是原因,所以是无关选项;C项说明可能是人类踏上北极次数增加造成极地浮冰,属削弱论据的他因削弱选项;D项说明黄色冰块的形成可能跟北冰洋周围的陆地学的沙尘天气有关,同样属于削弱论据的他因削弱。A项的削弱力度比C、D都强,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