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与真题答案之逻辑判断(社招)
高明一定是位游泳高手,因为他每天都去游泳。
以上论断是以下面哪项前提作为依据的?( )
A. 所有的游泳高手每天都去游泳
B. 如果一个人是游泳高手,他自然会喜欢游泳,从而天天去游泳
C. 如果不是每天都去游泳,高明可能就不是一位游泳高手
D. 除非是游泳高手,人们不会每天都去游泳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在条件和结论不同的对象间搭桥
在游泳高手和每天游泳间搭桥。
第二步:搭桥的方向由条件指向结论
每天游泳⇒游泳高手
第三步:充分的表达
所有每天游泳的都是游泳高手。
A项的游泳高手⇒每天游泳,与题干搭桥方向相反,排除,B项的游泳高手⇒天天游泳,与题干搭桥方向相反,排除;C项的-每天游泳⇒-游泳高手,利用逆否则即为游泳高手⇒每天游泳,与题干搭桥方向相反,排除;D项每天都去游泳⇒游泳高手,与题干相符。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32
(单选题)
如果天气晴朗,小刘就去郊游,如果老婆不与他同去,小刘就不去郊游;如果单位有急事,小刘就不去郊游;如果今天不是星期六,小刘就不去郊游。
假设以上说法正确,那么,如果小刘去郊游,则不能判定下述哪项正确?( )
A. 老婆与小刘同去郊游
B. 天气晴朗
C. 小刘单位没有急事
D. 今天是星期六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天气晴朗⇒小刘去郊游,﹣老婆去郊游⇒﹣小刘去郊游;
第二句:单位有急事⇒﹣小刘去郊游,﹣星期六⇒﹣小刘去郊游;
第三句:小刘去郊游,该句为事实信息,即已经成立的事实。
第二步:从事实信息开始推导,得到结论
对题干中第一句和第二句话利用逆否规则得到,小刘去郊游⇒老婆去郊游,即为A项,小刘去郊游⇒﹣单位有急事,即为C项,小刘去郊游⇒星期六,即为D项。B中,对于天气晴朗⇒小刘去郊游是肯后件,无法得出天气情况,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33
(单选题)
一次逻辑考试后,兰兰、晶晶、玲玲在一起讨论考试成绩,兰兰说:“如果我能得到100分,则晶晶也能得100分。”晶晶说:“我看兰兰能得100分,我不能得100分。”玲玲说:“如果我能得100分,则晶晶得不了100分。”事实上,考试成绩出来后,证明她们三个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下述说法中哪项是正确的?( )
A. 玲玲说的是真话,晶晶没得100分
B. 兰兰说的是真话,晶晶得了100分
C. 晶晶说的是真话,晶晶没得100分
D. 玲玲说的是真话,兰兰得了100分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真假破案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兰兰和晶晶的话之间的矛盾关系,两人的话必有一真和一假。
第二步:看其他的话
本题三个人的话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则玲玲说的话必为假话。由矛盾关系知识点知知其“真话”为,玲玲得100分,且晶晶得100分。
第三步:判断突破口中两句话的真假
由第二步中,玲玲得100分,且晶晶得100分。可推知,晶晶的话为假,兰兰的话为真。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矛盾关系
34
(单选题)
如果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并且梅拉是克里特岛人,则梅拉说谎。
由上述命题出发,要逻辑地推出:“有的克里特岛人不说谎”,则需要加上下面哪个选项?( )
A. 梅拉不说谎,并且所有的克里特人都说谎
B. 梅拉不说谎,并且梅拉不是克里特人
C. 梅拉不说谎,并且梅拉是克里特人
D. 梅拉说谎,并且梅拉不是克里特人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梅拉是克里特岛人⇒梅拉说谎。
第二步:分析题干,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提问句中“有的克里特岛人不说谎”是“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的矛盾命题,因此只要推出“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为假,就可推出“有的克里特岛人不说谎”。根据逆否规则,否定题干推导关系的后件,即梅拉不说谎,可得出“-梅拉说谎⇒-(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梅拉是克里特岛人)”。根据摩根规则,-(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梅拉是克里特岛人)等价于“-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梅拉是克里特岛人”,这是个相容选言命题,根据相容选言命题的规则,否定其中一个选言支必然推出肯定另外一个选言支,因此要得到“-所有的克里特岛人都说谎”,则需保证“梅拉是克里特岛人”。综上分析,可知要得到“有的克里特岛人不说谎”,得满足两个前提条件,梅拉不说谎,并且梅拉是克里特岛人。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选言命题 摩根规则
35
(单选题)
为降低企业工资成本,顺利度过金融危机,长城钢厂计划裁减一部分员工。经厂董事会讨论决定,率先裁减的是那些工作效率极为低下的员工,而不是像有些企业那样,根据工龄长短进行裁员。
长城钢厂的这个决定最具备下列哪项前提?( )
A. 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是不同的
B. 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就不是好员工
C. 有能够评判工作效率高低的可行办法
D. 每一个员工,尤其是那些技术工人,都会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内容: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为董事会讨论决定率先裁减工作效率极为低下的员工。没有论据。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据有利于说明论点,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所以需要增加论据加强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C项能够加强论点,如果董事会没有能够评判工作效率高低的可行办法,就无法判断哪些员工工作效率极为低下,也就无法率先裁剪工作效率极为低下的员工,故C项是董事会作出该决定的前提。A项员工的工作效率是否相同、B项工作效率低下的员工是不是好员工、D项员工是否有一技之长更董事会作出的裁员决定都没有直接关系,属于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加强论点
36
(单选题)
为了实现重回过去苗条身材的梦想,身材越来越胖的吴太太开始使用法国蔓莎减肥药,她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服用,不敢有丝毫懈怠。可是,一个月过去了,她的体重仍然没有减轻。可见,法国蔓莎减肥药完全无效。
下面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
A. 如果不使用法国蔓莎减肥药,吴太太会更胖
B. 法国蔓莎减肥药获得我国卫生部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C. 法国蔓莎减肥药连续三年销量稳居同类减肥产品之首
D. 法国蔓莎减肥药比国产减肥药贵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削弱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为法国蔓莎减肥药完全无效,论据为吴太太用药一月体重未减。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本题论点和论据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故需要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若为真,则说明不用药,吴太太可能会更胖,故可削弱结论“用药无效”;B,C,D项为无关项。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
削弱论点
37
(单选题)
小周、小吴、小郑和小王四人的职业是:舞蹈演员、护士、教师和服装设计师。还知道:小周比护士的工资高,小郑比小吴的工资低,舞蹈演员比服装设计师的工资低,教师比护士的工资低,服装设计师不是小郑就是小王。
根据以上陈述,可知下述哪项为真?( )
A. 四个人的职业都能确定
B. 四个人中只有三个人的职业能确定
C. 四个人中只有两个人的职业能确定
D. 四个人的职业都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排列组合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信息量最大对象,即小周。由“小周比护士的工资高”、“教师比护士的工资低”,可知小周既不是护士,也不是教师。又只“服装设计师不是小郑就是小王”,可知小周也不是服装设计师,因此小周是舞蹈演员。由小周是舞蹈演员,根据“小周比护士的工资高”,可知“舞蹈演员比护士工资高”,因此四人职位工资高低为:服装设计师>舞蹈演员>护士>教师。
第二步:抄信息于表中,即将题干和第一步的所有信息放在一个表中

第三步:填空,即集合题干其他信息,填上每一个集合的空格
由上述信息可知,服装设计师工资最高,由“服装设计师不是小郑就是小王”和“小郑比小吴的工资低”可知,服装设计师不能是小郑,只能是小王。由“小郑比小吴的工资低”和“教师比护士的工资低”可知,小郑是教师,小吴是护士。四人对应的职位如下:

故正确答案为A。
38
(单选题)
有6个人——G,H,I,J,K,L——每个人或者只下围棋或者只下象棋。如果有多个人下同一种棋,则下该种棋的人按下棋水平从高到低排名。给出下列条件:
(1)J: 下象棋。
(2)K:下围棋。
(3)在下围棋的人中间,H排名最高。
(4)如果I下围棋,则K和L下围棋,K的排名低于I但高于L。
(5)如果I下象棋,则L下象棋,L的排名低于J但高于I。
(6)如果K下象棋,则G下象棋,J的排名低于G但高于K。
下面的哪一个选项能够是真的?( )
A. I下象棋,L下围棋
B. G下象棋,K下围棋
C. K和J下象棋,K的排名高于J
D. I和L下象棋,I的排名高于L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本题题干信息没有紧密的推导关系,不存在明显的突破口,可以使用代入排除法来解题。
假设A项为真,I下象棋,L下围棋,则与条件(5)中“如果I下象棋,则L下象棋”矛盾,故A项排除;假设B项为真,G下象棋,K下围棋,与条件(6)相符,为正确选项;假设C项为真,K和J下象棋,K的排名高于J,则与条件(6)中“J的排名低于G但高于K”矛盾,故C项排除;假设D项为真,I和L下象棋,I的排名高于L,则与条件(5)中“J的排名低于G但高于K”矛盾,故D项排除。A、C、D均有不符合题干条件的地方,故正确答案为B。
39
(单选题)
王强不适合担任如意酒店大堂经理的职务。因为近半年来,只要他向总经理请假,就说自己身体不舒服。
为使上述论证成立,以下哪项是必须要假设的?( )
Ⅰ胜任大堂经理的职务,必须要身体健康。
Ⅱ王强向总经理请假的理由是真实的。
Ⅲ近半年来,王强经常向总经理请假。
A. 只有Ⅰ
B. 只有Ⅱ
C. 只有Ⅱ和Ⅲ
D. Ⅰ、Ⅱ、Ⅲ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为王强不适合担任如意酒店大堂经理职务,论据为王强向经理请假,说自己身体不舒服。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和论据间缺少部分论证链条,故需要加强论证。
第三步:逐一判断各个假设的作用
Ⅰ在“职务”和“身体健康”间建立联系,可补充题干缺失链条;Ⅱ说明“王强”请假理由真实,即其确实是由于身体问题请假,故也为题干前提;Ⅲ说明“请假”是“经常”的,在“身体不舒服”和“身体不健康”间建立联系,亦为题干缺失前提之一。故正确答案选D。
标签
加强论证
40
(单选题)
在1950至1970年间,德国教师的数量持续增加,然而却低于全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以下哪项与上述情况相冲突?( )
A. 在1950至1970年间,德国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比例有所增加
B. 在1950至1970年间,德国教师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保持不变
C. 在1950至1970年间,德国针对教师的经费投入比以前增加了将近3倍
D. 在1950至1970年间,德国教师在同龄人中所占比例由10%下降至9%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德国教师的数量持续增加,第二点说明德国教师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德国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教师职业的比例有所增加,加强了第一步中第一点信息,与第二点信息无直接关系,因此A中说法不与题干情况相冲突;
B项:德国教师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保持不变,由第一步中第二点“德国教师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可得教师在全国总人口中比例会下降,因此B中说法与题干情况相冲突;
C项:针对教师的经费投入的变化,与第一步中第一点和第二点的信息无直接关系,因此C中说法不与题干情况相冲突;
D项:德国教师在同龄人中所占比例由10%下降至9%,由对B项的分析可知,教师在全国总人口中比例会下降,从而D项加强了第一步中第二点信息,因此D中说法不与题干情况相冲突。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