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逻辑判断
有的电视广告采取同一句广告词反复多次的方式,以期加深观众的印象,让观众记住其所要推销的产品。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调查显示,数家长期做这类广告的商家近来都陷入了经营困境,产品大量积压。可见,商家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产生了负面效应。
以下哪项如果成立,能最有力的加强以上的论证( )。
A. 尽管有些电视观众并不在意同一句广告词反复播放,但许多观众觉得广告最好更多地兼顾艺术性
B. 由于观众急于要观看广告之后精彩的电视节目,因此任何广告的播放都会让观众不耐烦
C. 虽然《广告法》并没有禁止同一句广告词反复多次播放,但商家应该考虑不同观众的多样化感受
D. 同一句广告词反复播放会引起电视观众的厌烦,甚至愤怒,从而对商家所要推销的产品产生强烈反感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商家陷入了经营困境。论据为反复播放广告词。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本题论点经营困境和论据反复多次播放的广告间不存在明显因果联系,需要加强论证,在论点与论据之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C项没有紧扣经营困境和负面效应,属无关选项;B项无端引入新概念所有广告,属无关选项;D项符合条件,充分有力地论证出反复多次播放的广告和经营困境两概念间的因果联系。故正确答案选D。
标签
加强论证
82
(单选题)
甲:犯罪嫌疑人没有全部交待,但他没有说他不知道的。
甲的意思不包括( )。
A. 犯罪嫌疑人没有把他知道的全说出来
B. 犯罪嫌疑人说的都是他知道的
C. 犯罪嫌疑人隐瞒了事实真相
D. 犯罪嫌疑人歪曲了事实真相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句:犯罪嫌疑人隐瞒了部分事实,
第二句:他说的都是他知道的。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犯罪嫌疑人没有把他知道的全说出来,由第一步中的第一句可知A中说法题干意思包括;
B项:犯罪嫌疑人说的都是他知道的,由第一步中的第二句可知B中说法题干意思包括;
C项:犯罪嫌疑人隐瞒了事实真相,由第一步中的第一句可知A中说法题干意思包括;
D项:犯罪嫌疑人歪曲了事实真相,“歪曲”事实真相,题干并未涉及,因此D中说法题干意思不包括。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83
(单选题)
有人说:“只有肯花大价钱的足球俱乐部才进得了中超足球联赛。”如果以上判断是真的,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①某足球俱乐部花了大价钱,没有进中超。
②某足球俱乐部没有花大价钱,进了中超。
③某足球俱乐部没有花大价钱,没有进中超。
④某足球俱乐部花了大价钱,进了中超。
A. 仅④
B. 仅①、②、③
C. 仅③、④
D. 仅①、③、④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进中超⇒足球俱乐部花大价钱。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题干问“进中超⇒足球俱乐部花大价钱”为真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即只要不是上述推导关系矛盾关系的都是可能的,上述推导关系矛盾关系为:进中超∧-足球俱乐部花大价钱,即足球俱乐部进了中超且没花大价钱。
通过分析,只有②中说法符合上述推导关系的矛盾关系,因此①、③和④中说法都是可能出现的,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矛盾关系
84
(单选题)
两个实验大棚里种上相同数量的黄瓜苗,在第一个大棚里施加镁盐但在第二个不加。第一个产出了10千克黄瓜而第二个产出了5千克。由于除了水以外没有向大棚施加任何别的东西,第一个大棚较高的产量一定是由于镁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严重地削弱了上述论证?( )
A. 两个实验大棚的土壤里都有少量镁盐
B. 第三个实验大棚施加了一种高氮肥料但没有加镁盐,产出了7公斤黄瓜
C. 两个实验大棚里都种植了4个不同的黄瓜品种
D. 两个实验大棚的土质和日照量不同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削弱题型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信息
本题结论为第一个大棚较高的产量一定是由于镁盐,条件是两个实验大棚里种上相同数量的黄瓜苗,在第一个大棚里施加镁盐但在第二个不加,第一个产出了10千克黄瓜而第二个产出了5千克,除了水以外没有向大棚施加任何别的东西。
题干描述符合类比论证,即两类对象,要保证其他条件均相同,唯一的不同是一个加镁盐,另一个不加镁盐,比较二者的实验结果。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土壤里都有少量镁盐,是两个实验大棚的相同条件,与施加镁盐与否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
B项:第三个实验大棚施加了一种高氮肥料但没有加镁盐,产出了7公斤黄瓜,施加氮肥与施加镁盐与否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
C项:4个不同的黄瓜品种,种类与与施加镁盐与否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
D项:两个实验大棚的土质和日照量不同,说明不是只有镁盐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也不同,从而削弱了实验过程。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类比加强 类比削弱
85
(单选题)
某宿舍住着四个留学生,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和日本。他们分别在中文、国际金融和法律三个系就学,其中:
(1)日本留学生单独在国际金融系;
(2)韩国留学生不在中文系;
(3)美国留学生和另外某个留学生同在某个系;
(4)加拿大学生不和美国学生同在一个系。
以上条件可以推出美国留学生所在的系为( )。
A. 中文系
B. 国际金融系
C. 法律系
D. 中文系或法律系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排列组合
解析

86
(单选题)
厂领导:我们厂一直很重视产品质量。
质检领导:这次检查你们厂有产品不合格。
根据质检领导的意思,以下一定为真的是( )。
A. 是否重视质量我不确定,但这次检查你们厂有产品不合格
B. 多数产品合格了,少数没有合格
C. 有的产品合格了,有的没有合格
D. 重视质量与产品是否合格没有必然联系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及其关系
第一句:厂长重视质量。
第二句:有产品不合格。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A项完整陈述了第二句话的意思,题干中质检领导也没对厂领导提到的重视质量予以回应,所以是否重视质量他不确定;B项、C项质检领导没有说明不合格产品的比重是多还是少,错误;D项中重视质量与产品是否合格的关系题干中两句话没有论证,不能说明,也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87
(单选题)
在一次选拔赛中,有评委给所有参赛者都投了通过票,由此可以必然推出的是( )。
A. 所有参赛者都至少得了一张通过票
B. 所有的参赛者都通过了
C. 有评委没有投参赛者通过票
D. 对所有的参赛者投通过票不只一个评委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抓住话中的对象及其关系
有评委给所有参赛者都投了通过票,指出票数和选手的关系是:每个选手至少有一票。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正确
A项符合选手和票数的关系,正确;B项题干中没有参赛者和通过的信息,错误;C项显然和题干相矛盾;D项中全通过票评委的个数题干中没有相关信息,错误。
故正确答案选A。
88
(单选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一口号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它提醒人们注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以下哪项与这句口号的提出者的想法最接近( )。
A. 在宇宙中,其他的星球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B. 在宇宙中,即使有其他的星球适宜人类居住,人类也无法迁往那个星球
C. 人类不可能找到比地球更适宜自己居住的星球了
D. 只有地球才有温暖的阳光和充足的雨水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日益严峻,第二点说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一口号提醒人们注意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在宇宙中,其他的星球都“不可能”有生命存在,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并未涉及,属无关选项;
B项:人类无法迁往其他的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与口号提醒注意环境保护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
C项:人类不可能找到比地球更适宜自己居住的星球了,说明了人类只有地球这一个适宜自己居住的星球,从而很好的与题干中口号相符合;
D项:“只有”地球才有温暖的阳光和充足的雨水,说法过于绝对,题干并未涉及,属无关选项。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89
(单选题)
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否则,即使是当事人双方自愿签订的合同,非但不能受到法律保护,还要根据情况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与以上论述等值的是( )。
A. 如果双方当事人的行为都是自愿的,就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B. 如果双方当事人的行为都是自愿的,就要承担法律责任
C. 只有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合法,才能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受到法律的保护
D. 如果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合法,就会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受到法律的保护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受到法律保护⇒遵守国家的法律∧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由题意可知“遵守国家的法律∧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行为合法”,再根据第一步中的推导关系可得:受到法律保护⇒遵守国家的法律∧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行为合法。
A项:自愿签订⇒受到法律保护,“自愿签订”不是有效条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
B项:自愿签订⇒承担法律责任,“自愿签订”不是有效条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
C项:受到法律保护⇒行为合法,正是第二步中得到的推导关系,因此C中说法可以推出;
D项:行为合法⇒受到法律保护,“行为合法”是第二步中得到的推导关系的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联言命题
90
(单选题)
在大型游乐公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轻公园餐馆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励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即:
以下哪一选项作为本段的结束语最为恰当( )。
A. 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
B. 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
C. 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D. 尽可能地找来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览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第二点说明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轻公园餐馆的压力,而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是为了鼓励参观者留下来吃晚餐;第三点说明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中“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B中“吸引人看现场表演,增加利润”,C中“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三项的内容均可能是现场表演的直接目的,而不是背后统一的潜在目标,因此都不适合作为本段的结束语;
D中吸引顾客再次游览,说明了现场表演潜在目标,很好的总结了题干信息,因此D中说法适合作为本段的结束语。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