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逻辑判断
女人构成了国家人口的大部分,医生所开的镇定剂处方的大部分都是给女性患者的。然而却只对男人实施药物试验来完成这些药物疗效的检测以及推荐剂量的校准。甚至用于检测药物毒性的动物也使用雄性。
上述观点最支持下列哪一项?( )
A.与男人相比,一些镇定剂更适于开给女人
B.还没有人说开给女人的镇定剂出现副反应
C.同种药物对女人的毒性要弱于对男人的毒性
D.目前尚不知道镇定剂的推荐剂量是否适合女人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日常结论 解析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女人构成了国家人口的大部分,医生所开的镇定剂处方的大部分都是给女性患者的,第二点说明只对男人实施药物试验来完成这些药物疗效的检测以及推荐剂量的校准,甚至用于检测药物毒性的动物也使用雄性。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一些镇定剂更适于开给女人,由第一步中第一点的“镇定剂处方的大部分都是给女性患者的”并不能得到“适于开给女人”,因此A中说法无法推出;
B项:没有人说开给女人的镇定剂出现副反应,副反应出现与否题干并未涉及,因此B中说法无法推出;
C项:同种药物对女人的毒性要弱于对男人的毒性,题干中只是涉及检测药物毒性用雄性动物,并没有提到毒性对于女人和男人的强弱,因此C中说法无法推出;
D项:目前尚不知道镇定剂的推荐剂量是否适合女人,由第一步中第二点的“只对男人实施药物试验来完成这些药物疗效的检测以及推荐剂量的校准”可知,D中说法可以推出。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72(单选题)只有部分人能德才兼备。有的人有“德”但缺乏“才”,而有的人有“才”却没有“德”。前者虽然对社会贡献不大,但对社会没有危害;后者“才”越大对社会危害就越大。
由此可见( )。
A.“才”越大的人“德”越少
B.有些人“才”越小对社会越有利
C.“才”的大小不影响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
D.社会应减少有“才”的人,增加有“德”的人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日常结论 解析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及其关系
第一句强调只有部分人德才兼备,第二句说明部分人在德才中只拥有一个,第三句说明有德无才对社会贡献不大,但无害,有才无德的人才越大对社会危害越大。
第二步:判断整体关系
德才之间无必然联系,有德无才对社会没有贡献也没有危害,有才无德,才越大,对社会危害越大。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中使德才产生因果关系,不符合题干;B中通过有才无德,才越大,对社会危害越大,可以说明有些人“才”越小对社会越有利,符合题干;C从题干可知,有德无才的人对社会贡献不大,有才无德的人对社会没有贡献,可以知道“才”的大小影响人对社会贡献的多少,C不符合题干;D社会应减少有才无德的人,增加德才兼备的人,D明显不能从题干中推出,故正确答案为B。
73(单选题)狭义的心育指培养良好的性情,广义的心育则指完善人格,包括培养性情,也包括培养高尚的道德感。我国现行学校教育虽较重视德育,但对学生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关注。许多孩子尽管道德感很强,心理却很不成熟,常常不能接纳现实的自我。
由此可以推出( )。
A.德育不能代替心育
B.心理越成熟的人道德感越弱
C.德育对完善学生的人格不起作用
D.我国现行学校教育没有心育的内容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日常结论 解析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题干包括两个主要信息,一是我国现行学校教育上,虽较重视德育,但对学生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关注。二是学生实际表现上,许多孩子尽管道德感很强,心理却很不成熟,常常不能接纳现实的自我。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通过题干信息可分析得到道德感强,不见得心里成熟,德育也不难代替心里教育,A正确;B:心理越成熟的人道德感如何,无法判断;C:表达绝对化,题干仅说德育不能培养完善的学生人格,但不见得不起作用;D:表达绝对化,题干仅说我国对学生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关注,但不见得完全没有心育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A。
74(单选题)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对象的一半作为实验组,食用了大量的某种辣椒。而作为对照组的另一半没有吃这种辣椒。结果,实验组的认知能力比对照组差得多。这一结果是由于这种辣椒的一种主要成分——维生素E造成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有助于证明这种辣椒中某些成分造成这一实验结论( )。
A.上述结论中所提到的维生素E在所有蔬菜中都有,为了保证营养必须摄入一定量这种维生素E
B.实验组中人们所食用的辣椒数量是在政府食品条例规定的安全用量之内的
C.第二次实验时,只给一组食用大量辣椒作为实验组,而不设不食用辣椒的对照组
D.实验前两组实验对象是按认知能力均等划分的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加强题型 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维生素E造成认知能力降低,论据是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对象的一半作为实验组,食用了大量的某种辣椒。而作为对照组的另一半没有吃这种辣椒。结果,实验组的认知能力比对照组差得多。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B都与实验无关,属于无关选项,C中去掉了对照组,实验更加没有说服力,属于削弱论据,D中控制了实验中的变量即人本身的认知能力,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类比加强75(单选题)为验证一种治疗高血压的新药疗效如何,临床医生给100位高血压患者使用该药物。有65人的血压的确下降了。因此制药厂宣称该药的确有效。
最能削弱以上结论的是( )。
A.服药期间测量血压时间不固定,而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一天中原本有一定波动
B.给高血压患者服有一种和该药物外型一致但不含药物成分的药片,患者血压不下降
C.给一组100名高血压患者服用该药物,另外一组100名高血压患者服用外型一致但不含药物成分的药物。前一组患者中血压下降人数和后一组患者中一样多
D.医生给1000名高血压患者使用该药物,患者中只有500人血压下降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削弱题型 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新药的确有效,论据是临床医生给100位高血压患者使用该药物,有65人的血压的确下降了。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BD中的说法都不能确定新药是不是有效,C项为类比削弱,两组对象分别是100名服用该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和100名服用外型一致但不含药物成分的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其他条件均相同,实验结果是前一组患者中血压下降人数和后一组患者中一样多,说明该药没有明确的效果,从而有力地削弱了题干,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类比削弱76(单选题)在合成氨的过程中,没加入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很慢。加入铁作为催化剂后,反应速率加快,而铁的化学性质却没有发生改变。
据此可以判断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催化剂铁在未改变自身化学性质的情况下,加速了氨的合成过程
B.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C.在合成氨的中间过程中,对铁的性质没有影响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日常结论 解析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及其关系
第一句说明在合成氨的过程中,没加入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很慢,第二句说明加入铁作为催化剂后,反应速率加快,而铁的化学性质却没有发生改变。两句之间形成对比。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BD都是扩大了题干的范围,题干只说了在合成氨的过程中,催化剂加快了反应速度,并不能说明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的参与;C题干中说铁的化学性质却没有发生改变,不是说铁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铁的性质还有物理性质,C也扩大了题干的范围,故正确答案为A。
77(单选题)某饮料生产厂家去年改变了他们生产的某种著名饮料的成分,而同时印度洋某小岛的出口额开始下降。这个小岛的唯一出口产品——香子兰豆,占据全球供应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分析家们认为:该著名饮料原来的成分里含有从香子兰豆提取的香子兰,但是新成分里没有。
以下陈述如果正确,最能有力地增强分析家们的推论的是( )。
A.另一个邻近的小岛开始种植并生产香子兰豆
B.美国的一个实验室正在开发合成香子兰豆
C.另外几种含有香子兰的畅销产品的销量也在下降
D.该饮料生产厂家所在的国家进口的香子兰豆数量减少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加强题型 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著名饮料原来的成分里含有从香子兰豆提取的香子兰,但是新成分里没有,论据是某种著名饮料的成分改变,而同时印度洋某小岛的香子兰豆出口额开始下降。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论点强调著名饮料新成分里没有香兰豆,论据强调印度洋某小岛的香子兰豆出口额下降,所以论点与论据间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需加强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D即在著名饮料和香子兰豆出口搭桥,ABC均与著名饮料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加强论证78(单选题)刑事责任能力:刑事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和社会意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实行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下列情况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是( )。
A.一个13岁男孩将同学打成骨折
B.张某酒后强奸了饭店的服务员
C.李某在精神病发作时纵火烧了汽车
D.酒后驾车撞坏了别人的汽车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日常结论 解析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第一点说明刑事责任能力是指刑事犯罪人在实施犯罪时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和社会意义,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第二点说明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主体实行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A项: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属于绝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即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因此A中13岁男孩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B项:我国《刑法》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B中张某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C项: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C中李某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项:酒后驾车撞坏别人的车负民事赔偿责任,不属于刑事犯罪,因此D中行为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备注:本题需考生掌握一些基本法律常识来判断。
79(单选题)政府应该不允许烟草公司在其营业收入中扣除广告费用。这样的话,烟草公司将会缴纳更多的税金。烟草公司只好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而产品价格的提高正好可以起到减少烟草购买的作用。
以下哪项是题干论点的前提( )。
A.烟草公司不可能降低其他方面的成本来抵销多缴的税金
B.如果它们需要付高额的税金,烟草公司将不再继续做广告
C.如果烟草公司不做广告,香烟的销售量将受到很大影响
D.烟草公司由此所增加的税金应该等于价格上涨所增加的盈利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加强题型 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烟草公司提高自己的产品价格,论据是烟草公司将会缴纳更多的税金。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即在产品价格和税金间搭桥,是答案,BC均与产品价格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D也在产品价格与税金之间搭桥,但是说的太过绝对,公司只是想要少交税金,不可能完全避免,故正确答案为A。
80(单选题)经济学家指出:任何经济有效率的国家都能创造财富。这样的国家只在财富平均分配时才能保持政治稳定。财富平均分配又会消灭风险,而风险正是经济运转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以下结论正确的( )。
A.没有一个国家能无限期的既保持政治稳定,又有巨额财富
B.没有一个国家能无限期的既能保持经济有效率,又能保持政治稳定
C.经济效率的提高会刺激风险的出现,而风险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
D.只要能平均分配财富的国家就能无限期的保持政治的稳定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关联词推导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经济有效率⇒创造财富,第二句:政治稳定⇒财富平均分配,第三句:财富平均分配⇒消灭风险,风险⇒经济运转。
将后两个推导关系连起来即为:政治稳定⇒财富平均分配⇒消灭风险。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A风险⇒经济运转⇒经济有效率⇒创造财富,政治稳定⇒消灭风险,其逆否命题为风险⇒政治不稳定,所以在同样的条件下,则不能既保持经济有效率,又能保持政治稳定,A错B对;
C经济效率⇒风险,A中可以看出风险⇒经济运转⇒经济有效率⇒创造财富,“经济效率”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C错误。
D财富平均分配⇒政治的稳定,“财富平均分配”属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D错,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