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irenews.page--]
【内容导航】:
参考答案
(一).根据给定材料1—6,请指出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语言表达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250,,,,字。(15分)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很多文化遗产在人们经意或不经意间消失了,一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民俗、生活方式,体现中华民族高度智慧的民间艺术等的非物质文化惨遭破坏,面临失传和消失的悲剧,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在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重申报,轻保护”的不良现象,“非物质”性生意经悄然兴起。如何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性文化遗产,我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细致严格的程序。
(二).材料7中说“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请你针对这种说法,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要求对策和建议合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超过350字。(15分)
“敦煌有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楼兰古国”的说法,说明了由于不合理的城市建设,不仅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而且严重影响了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如果不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中华民族创造的历史文明,将会一去不返。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1.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坚决制止破坏性的商业开发,制定科学的长远发展保护目标。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使之成为“活文化”。
2.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进程,对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加大打击的力度。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意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管理保护利用模式,努力构建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三).给定材料中9中提到“海外淘宝兵团”现象,请你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发表评论,观点明确,有说服力。(20分)
中国有很多珍贵的文物是被列强掠夺出去,国家也一直在根据国际公约的原则,通过外交、法律的手段,追索一些流失出去的文物,不过,这样的手段效率不高。私人外出购宝与国家的讨还、回赠并无矛盾,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文物发挥了承载历史的功能,它记录了一个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演进,是加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的重要载体。如果国宝一直流落海外,或者消失了,我们认识不到这个价值,我们的民族文化就可能出现一个断层。只重视物质财富,不重视精神凝聚力,对一个民族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
一些私人藏家、文物投资者外出淘宝是自发进行的,符合市场规律,开创了一种抢救流失文物的新模式,是国运使然。大可不必质疑这种行动背后的经济行为或者个人行为。从传承文化的角度上说,促使海外中国文物回流国内就是一项煌煌功德。
(四).假如你是政府某部门的公务员,请你针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分析透彻,论述翔实,字数控制在1000—1200字之间。(50分)
不要让精神家园荒芜
2007年 6月10日,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虽然我们已拥有各种各样的专题纪念日,但“文化遗产日”的到来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大国而言,仍显得不同寻常。我们为此雀跃欢呼,同时又满怀忧虑:文化遗产在经济建设的名义下遭到破坏,已是许多国家的“伤心史”。如今我们国运昌盛,经济发展,有许多的国宝级文物古迹得不到妥善保护,有许多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日渐泯灭流失,难道我们要重蹈别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覆辙吗?难道让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艰辛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荒芜吗?
说起巴黎,人们首先会想到埃菲尔铁塔;说起伦敦,人们自然想到大英博物馆;谈到巴西,人们肯定会想到桑巴舞;谈到埃及,人们肯定想到金字塔;谈到中国,人们注定要想到万里长城和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任何国家,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有别于任何其他国家的事物,我们称之为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这个国家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体现着这个国家人民旺盛的生命力。它是一个国家的显著标志,有了这样的标志,这个国家就足以凭借这个标志傲立于世;没有或失去这样的标志,这个国家必将抱憾于世、愧对后人。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史从未间断过、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国度,曾经给人类留下了让世界其他民族羡慕不已的文化遗产。以下事实就足以说明,从1961年开始,我国政府已经分五批公布了127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久前我国国务院批准核定了京杭大运河、正定府文庙、九连墩墓群等1080项珍贵历史遗迹为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接着,国务院公布了首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昆曲、少林功夫、吴桥杂技甚至凉茶都被列入其中。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历史的发展,有时竟以精神家园的荒芜为代价,在新旧对立的狭隘意识之下,一些人以为文化遗产的消亡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于是,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一些地方,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和物质文化遗产流失严重;另一方面,人们为了追求所谓的现代、气派、豪华乃至怪诞,在先进建筑设备毫不留情的轰鸣声中,承载城市厚重历史的老屋毁灭于弹指间,在前所未有的冲撞中,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经历着痛苦的纠缠,文化之果正在不断化为灰烬和瓦砾,精神家园正在被破坏得支离破碎。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一个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意识势必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一环,文化所具有的软实力势必成为赢得信任和尊重的力量。文化遗产正为我们铺垫站在前人肩上继续迈进的基石,让我们看清过去的足迹,收获创新的灵感,增强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的凝聚力。保护好文化遗产,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使命;不要让精神家园荒芜,正是时代对我们的强烈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