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了望时评 > 2008年了望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瞭望时评:原奶掺假的非道德诱因

发布时间:2011-03-09 09:16:09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连续采取的应急措施,使原料奶掺假现象很难发生。但在一些奶农和奶站看来,“皮球”又回到自己脚下,因为不掺假,原料奶就难以达到质量检测标准

  9月21日,山东省沂南县一家规模养殖户3吨鲜奶在检测中因蛋白质含量为2.93%,低于国家标准0.02个百分点,被牛奶企业拒收,3吨多奶无奈被倒掉。

  因为蛋白质含量不达标,几天来他已经倒掉了近10吨鲜奶。

  “夏天奶牛喝水多,吃青草多,奶就比较稀,蛋白质含量也就低一些,冬天一般就没问题。公司说是指标不达标,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倒掉了。”这家养殖户解释道。

  “一些地方向原料奶中掺假的重要原因就是原料奶中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很难达标,只好通过掺假来规避检测。”内蒙古通辽市奶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道破“天机”。

  三鹿事件发生后,原料奶质量检测标准成为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1986年制订的这个标准,被认为滞后于行业发展,并诱发了原料奶掺假的行为。

  他们为什么掺假

  “现在的检测标准指标太高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城关镇的一位奶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养的是没经过改良的奶牛,年产奶量达到2吨就算多的了,而现在养的都是改良过的黑白花,年产奶量至少在5吨以上。单产增加了,牛奶也就变稀了,奶里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也就低了。为了达标人们只好向原料奶中掺假,以提高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的含量。”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清河镇的一位奶农告诉本刊记者,奶牛是不喜欢高温的动物,在气温炎热的夏季,由于吃青饲料多,摄入的水分也多,所以原奶中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较其他季节少。再有,夏季是细菌容易繁殖的季节,原料奶的细菌数也较其他季节高。但现行的检测标准春夏秋冬四季不变,因此夏季时常发生原奶质量不达标的问题。

  “总体来说,黄河以北地区是全国最好的奶牛养殖带,奶源中干物质、蛋白质、脂肪要高一些,达标也容易一些。”北京市奶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说,“相比之下,黄河以南的奶源中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就差一些。但现行的检测标准不分地域南北,统一执行一个标准,因此达标也就很困难。

  据介绍,当前,修订原料奶质量检测标准已成为业内的共识。目前国内执行的原料奶质量检测标准是1986年制订的,由于当时的奶牛单产低,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国家制订的基础理化指标等也就高一些。比如对蛋白质的含量要求是2.95%,即每100克原奶中需含蛋白质2.95克。

  但是,“提高原奶单产与提高蛋白质含量是一对矛盾。”这位负责人说,现在经过改良后的奶牛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牛奶中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也就有所下降,这是一种普遍规律。“目前,三元集团饲养的荷斯坦奶牛年均单产已达9吨,全国的平均水平是4吨,但仍执行1986年制定的国标。而当时的奶牛年均单产只有2吨,这确实不符合实际,需要加以修订。”

  在这样的情况下,掺杂使假成为一些奶农和奶站的“应对之策”,这种行为被泛滥为对不当利益的获取。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课题组2007年底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调查的结果显示,一些奶牛村的奶站由农民个人贷款建立,在冬季奶源紧张时期,有的奶站在奶中掺水和乳精粉等,降低了鲜奶总体质量。

  “总比喝掺杂使假的‘毒奶’强”

  三鹿事件发生后,河北省出台了十条乳制品质检措施,包括指导有条件的企业增加检验设备,使其尽快具备三聚氰胺检验能力,开展原材料和出厂产品批批检验;对暂不具备三聚氰胺检验能力的企业,按照企业自愿、就近就便的原则,指定系统内检验机构对其原材料进厂进行把关,对出厂产品进行批批检验。

  “这家公司以前的检测设备不能检测三聚氰胺,三鹿奶粉事件后,投入数十万元进行改造,日前又花100多万元购置了新设备。”进驻小洋人生物乳业集团公司的质检员邢汝芳向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道。

  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家企业每天鲜奶两次进厂,奶车到厂后,在质检员监督下打开封条,每车奶取两份奶样,在样品瓶防盗环上由取奶员和奶车司机双方签字确认,一份样品送检测人员进行检测,各项检测合格后,由负责监督的质检员和厂内检测人员双方签字。另一份样品备份放冰箱冷藏,以便每批次样品能够追溯到挤奶小区和运输环节,备份样品三天后才可处理。

  在强化检验三聚氰胺的同时,当地政府要求:依法加快案件侦破进度、加大处理力度,抓紧查清关键环节、关键人员,尽快把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连续采取的应急措施,使原料奶掺假现象很难发生。但在一些奶农和奶站看来,“皮球”又回到自己脚下,因为不掺假,原料奶就难以达到质量检测标准。

  “国际上对原奶蛋白质的含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国家的气候、饲养水平不同,标准也不同。”北京奶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说,“检测标准不能几十年不变。”

  “事实上,蛋白质含量稍低一些,不会明显影响牛奶的品质,假如将原奶收购的蛋白质、脂肪等指标适当降低一些,奶站或奶农想方设法掺杂使假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

  他建议,调整原料奶干物质、蛋白质、脂肪检测指标,使其更符合奶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季节生产的原料奶中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含量有别,对原料奶检测指标可根据不同季节制订不同的检测标准,或规定检测指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考虑到国内不同地区奶源差异较大,还可以制定一些地方检测标准。

  “对原料奶的一些现行检测指标进行调整已势在必行。”通辽市奶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即使将牛奶中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检测指标降低一点,也总比喝掺杂使假的‘毒奶’强。”

与“瞭望时评:原奶掺假的非道德诱因”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