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了望时评 > 2009年了望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瞭望时评:“黑车”要堵更要疏

发布时间:2011-03-09 09:20:49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据披露,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决定,从2月20日至5月20日在全国开展一次集中打击“黑车”等非法运营的专项治理活动。

  如此一来,正规“的哥”与出租车公司将会拍手称快,因为去年多起出租车集体停运事件的矛头之一正是“黑车”。也可以想像,一些“黑的哥”会迎风而倒,遭受重罚,另一些“黑的哥”会望风而逃,暂且收敛。

  还有一种当事人,就是那些习惯依赖“黑车”的人们,如一些偏远社区的居民可能会嘀咕,接下来出行怎么办?

  无证经营,非法载客,对之打击查处,于法于理都属当然。尤其是那些非法经营的牵头者和组织者,特别是欺行霸市、垄断市场强迫交易、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非法运营和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团伙,正是本次专项行动依法打击重点。

  而人们熟知的“黑车”、伪造运营证照的小客车、驻点运营的异地出租汽车以及摩托车、客货两用车等,则属依法“查处”之列。

  “黑车”的“罪过”众所周知的有:以低成本扰乱市场,冲击合法经营者权益,造成税费流失,乘客权益难保障等。同时,有底层生活经验的也知道,“黑车”司机、“黑摩的”司机、三轮车夫,如同那些违章摆摊的小贩们一样,多数是生活无着的困难群体。生计困难虽非违法违章的理由,但也足够管理者去反思:问题不是一打了之的。“黑车”打了,“黑车”司机还在,要坐车的人也还要生存。

  这就是为何“黑车”以前屡禁不绝、屡打屡起的原因。需求决定供给,“黑车”司机有谋生的需求,坐“黑车”者有出行的需求。

  因此,“黑车”要堵更要疏。堵住混乱,疏通矛盾。为出行计:“黑车”生存的典型空间多在城郊结合部等偏僻之处,也是公共交通资源配置稀缺之地。还有大型市场、长途客运站这样的地方,公共交通也往往供不应求。要想对“黑车”釜底抽薪,莫过于加强这些地方的公交建设或提供充分的合法出租车服务,也或者是安排以特别方式管理、在特定区域运行的特定出租车种——这将增加管理难度。

  为谋生计:可适当“收编”黑车人员。但“黑车”司机要想“转正”很困难,总量控制的配额、高高的份钱,都令“黑的哥”对“转正”可望而不可即。

  如果说查处“黑车”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去年系列出租车集体停运事件的交代,那么,出租车集体停运背后的深层原因——现行出租车管理体制,及其带来的“开的”难、“开的”贵和打的难、打的贵等问题,还需要真下决心、下真功夫去改革、去破除。

与“瞭望时评:“黑车”要堵更要疏”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