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 十八:迈向“病有所医”新时代
◆如何看待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发展:卫生资源问题持续增长;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初显成效;医药费用涨幅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问题: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改善。公立医疗机构趋向市场化、药品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等现象未得到根本扭转。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投入不够,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形成监管合力,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遭遇壁垒,造成“看病难”、“看病贵”。
◆新医改 会给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让百姓平时少得病:新医改提出,要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统一的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让百姓看病有保障:今后要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医保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扩大报销范围,使群众看病能得到比以前更高的报销比例。
让百姓看病更方便:通过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使得群众能够逐步做到小病在基层,大病去医院,看病更加方便,同时看病效果更好。
让百姓治病少花钱:要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并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机制;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扩大医保,降低个人支付比例。
◆怎样把新医改的规划落到实处?
) 网友提问:目前,群众不愿意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主要是对医疗水平不放心,新医改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尽可能把常见病治疗解决在基层。为此,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采取定向培养、执业医师招聘、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大幅度增加全科医生数量、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等多种措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此外,还要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并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以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首先要把思想统一到新医改方案的精神上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结合各自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改革进程。要认真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确保投入及时到位,使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得到切实的资金支持。
要加强统筹协调,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要正确处理政府、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加强协调、引导,扩大共识,形成各方面支持新医改、参与新医改的合力。尤其是要向广大群众宣传好、讲解好新医改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要鼓励试点和探索,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近期要力争在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以药补医、规范运行机制和卫生投入机制等方面取得进展,在“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总原则的指导下,认真制订、细化有关方案措施,并及时加以调整。
与“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 十八:迈向“病有所医”新时代”相关的内容推荐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