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7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面对天灾,我们如何更从容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2:19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面对天灾,我们如何更从容

  8月7日,国家减灾委透露,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自然灾害明显重于常年,特别是水旱灾害严重。但由于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措施到位,许多地方出现了“大水情、小险情”、“灾害重、损失轻”的现象。在无情的天灾面前,这样的信息,让人倍感欣慰。

  淮河流域的抗洪就很典型。历史上黄河长期夺淮使淮河入海无路,入江不畅,淮河流域历史上洪、涝、旱、风暴潮灾害频繁。今年7月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灾区群众回望大水,却发出“受灾没遭罪”的感慨。这样的从容来自哪里?来自于半个多世纪以来“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执着,特别是最近十几年行蓄洪区建设和入海水道的打通,是江淮百姓“受灾没遭罪”的最大功臣。

  久病成医。淮河流域的抗洪,对于我们从容面对自然灾害,有标本价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能否从容,首先看在“预”字上下的工夫够不够。一方面是对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是否准确,另一方面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是否切实可行,是否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二是科学的判断与决策。由于人类对自然认识水平和科技手段的局限,我们对气候的中长期预测仍处在“一知半解”状态。面对可能出现的灾害,如何科学决策,是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巨大考验。今年,长江中下游个别地方出现罕见旱情,然而,由于气象预报不准,也有决策失误的问题,就让人措手不及。入汛前普遍认为长江可能出现类似1998年的流域性大洪水,有的地方刚入汛就被几场大雨误导,匆忙对一些水库泄洪腾容。结果,持续数十天高温干旱,人畜饮水都有困难――当初白白放掉的,其实是十分珍贵的“保命水”。

  当然,在保命还是保水的时候,毫无疑问是选择前者。比如淮河防洪,如果没有一个个的蓄洪区建设,如果没有通畅的入海水道,7月的大水肯定要炸坝分洪、肯定有大批的居民流离失所。但是,如果我们的预测能更科学,就不至于临危扼腕了。

  这还涉及第三方面的问题:防灾减灾措施建设与日常管理。不能临时抱佛脚,不仅工程措施要跟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舍得投入,而且也需要非工程措施更加有力,如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和应急救灾队伍组织动员,需要“养兵千日”,才能在突然而至的灾难面前,不至于手足无措、自乱阵脚。

  当然,无论是淮河还是其他地区的防灾抗灾,远没有到评功摆好的时候。水毁工程的灾后重建与恢复农业生产的繁重任务、湘赣等地旷日持久的高温干旱、接踵而至的台风登陆,都要求防灾抗灾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与侥幸。在强大的自然破坏力面前,人类永远是被动的弱者。天灾年年有,如何千方百计地抗灾减灾,既是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课题,也是考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试金石。

与“人民时评:面对天灾,我们如何更从容”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