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07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跨国企业的“环境责任”哪去了?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2:37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跨国企业的“环境责任”哪去了?

  一家名为“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的环保组织,近日公布了一份近几年的“环境违规企业”名单。上榜企业多达7000多家,虽然大多数是国内企业,但跨国公司的“异军突起”,让人意外――不仅数量已逾100家,更有甚者还成了当地的污染大户。榜上有名的,既有著名的百事、惠而浦、博世等“世界500强”,也有如日清、花王、嘉仁伯等知名品牌。

  上榜的跨国公司,多数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向来环保口碑还不错。像日本的一家公司,据查,其在本土的8家公司有7家均达到污染零排放,但在中国,却连基本排放标准都未达到。

  欧美国家在环保、福利、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高要求,全球公认。跨国公司要达到中国标准,资金、技术不是问题。出现如此“落差”,不得不让人遗憾:这是一些跨国公司看人下菜碟,进入中国使用了双重标准。

  此类现象其实不止于环保领域。从哈根达斯在深圳的“脏厨房事件”,到卡夫饼干含转基因风波;从少数跨国企业在华涉嫌行贿,到一些外资企业薪酬标准偏低……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指称:部分在华的跨国企业正在逃避社会责任。

  一向标榜有环保意识、自诩为“企业公民”的这些跨国公司,他们的责任感跑哪去了?

  一些跨国企业解释他们进入中国后责任感的弱化,常用的理由是:适应中国市场特点作出了调整。这可真是强词夺理。不错,中国的市场还不够规范,监管也还不到位,但是,这不应成为跨国公司环境违规的借口,更不能等同于跨国公司可以放弃基本道德操守,参与中国市场竞争。

  跨国企业带资金、技术来华投资,给中国带来现代企业管理、社会责任等理念的同时,自身也是最大受益者。中国广阔的市场、低廉的生产成本、各地对跨国企业的“优惠”,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许多跨国企业都承认,在华投资是他们最稳定、增长最快的亮点之一。以至于很多人说:中国“成就”了外资,外资应更好地“回报中国”。

  我们并不奢望什么更好回报,但是,如果一个企业连基本的“遵法守规”都难以做到,这就难以容忍了。

  外国的月亮不会比中国圆,外国企业的道德观念、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未必就先天地比中国的企业强多少。逐利本是企业的基因。如果说,那些跨国公司在某些时候,比我们的企业显得“重义轻利”,恐怕也是因为他们到了必须用“义”去谋长远之“利”的阶段。一旦“必须”消失,一些企业的丑陋基因就会暴露出来。

  好在不少地方已开始扎紧自己的“篱笆”。上了环保黑名单的那百余家外国企业,都先后受到过环保总局或地方环保局的通报批评。这无疑是在向他们发出强烈信号:环保没有双重标准,也不会存在什么“超国民待遇”,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同样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各种法律法规。

  中国的环保形势还很严峻。环境责任,需要中国本土企业努力,也同样需要跨国公司共担――这不是回报,而是基本要求,是他们的承诺。

与“人民时评:跨国企业的“环境责任”哪去了?”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