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10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标杆不能歪,公仆当心被"网"住暴露无遗

发布时间:2011-03-09 09:08:57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人民时评:标杆不能歪,公仆当心被"网"住暴露无遗

  2010年01月08日 吴酩

  因一句“猛话”和一盒烟引火烧身的南京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被判刑入狱了;因离职前连夜签署调令遭曝光的河北省武安市教育局原局长冯云生,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了;因“借用”百万豪车招质疑的内蒙古阿荣旗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刘丽洁,被迫引咎辞职了。2009年这三起著名的官员落马案件,彰显了网络的巨大力量,一方面增强了人们利用网络开展反腐斗争的信心,另一方面则对官员们产生了强烈的震慑作用。由此,公仆们进一步看清网络监督的威力,萌生了敬畏之心,那些本来就“有事”的人更是担心遭遇“人肉搜索”,害怕像周久耕那样一不留神就被“网”住“扒个精光”,无所遁形。

  将心比心,由于长期缺少实质性的监督,众多官员已经把“封闭”做官当作了行事的常态,让大家一下子进入随时可能被“人肉搜索”的透明“玻璃柜”,心理的难受劲可想而知。但是,难受归难受,现实归现实,社会已经步入发达的网络时代,对官员的监督只会越来越严密,不可能发生逆转。因此,面对这一大势,公仆们只能接受、不能回避,只能适应、不能抵制。否则就难免陷入被动,不断惹来麻烦。

  其实,公众人物无隐私,官员必须透明行事,在发达社会早已成为一种公认的通行法则。正是这一法则的通行,随时提醒包括各级官员在内的各类社会公众人物,不得肆意妄为,时时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也正是这一法则的通行,造就了强制官员遵纪守法的强大群众基础和良性社会氛围,有效抑制了贪腐等恶行的滋生、蔓延、泛滥。香港已故知名社会活动家徐四民先生曾经就反腐倡廉问题提出建议,认为内地应该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除制度建设、道德规范外,充分发挥传媒的舆论监督功能,让官员总有“头上三尺有传媒”的感觉。笔者在香港客居数年,对此亦有实际体验。说香港10多万公务员,全部被媒体24小时“罩着”、“照着”、“盯着”,可能有些过分,但高级官员(包括其亲属),享受媒体“全天候照顾”确是事实。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所谓的“偷步买车”事件,就是被家门口“守候”的记者即时曝出来的,搅起了轩然大波,最终导致了梁锦松辞职。而几位高官太太在深圳购买假冒名牌皮包的事,也曾被多家港媒紧盯、爆炒,媒体批评的不是蒙骗顾客的卖家,而是明知廉价是假货还要购买的官员家属,认为她们是在支持造假、支持侵犯知识产权。在媒体这般“贴身”监护下,官员“有如芒刺在背”,还有多少人敢生不法之念、敢行贪腐之事呢?虽然百密难免一疏,但香港近几十年中极少发生官员贪腐大案、窝案,确是公认的事实,这其中舆论监督的大功劳,也是被民众所认可的。

  公众人物,对法律法规的实行,对道德规范的养成,发挥着强大的示范作用;而各级官员更是被视为公众人物群体的指向标杆。只有标杆不倒、不歪、不蛀、不腐,社会才能风清气正。因此,对官员为主的公众人物群体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既是公民的神圣权力,也是公民的应尽责任。这一权力和责任的实现程度,实际已经成为衡量政治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尺。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也已经并继续迈着坚实的步伐。异常迅猛普及的网络,翻开了舆论监督的历史新一页,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亮点。相信它的穿透力会越来越强,直到射透一切厚幕、薄纱,把所有应该公示的真相,统统推到明亮的阳光之下。

  在公众面前保持透明,是人民对公仆的一项合理要求,也是公仆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但愿在新的一年里,各级公仆们能够认清新形势,主动走出自我封闭,坦诚接受民众监督,做好随时被“人肉搜索”的心理和行为准备,交出合格的“体检报告”。

与“人民时评:标杆不能歪,公仆当心被"网"住暴露无遗”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