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人民时评 > 2011年人民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人民时评:“微博打拐”火热,更需理性和法治

发布时间:2011-03-23 15:06:12 来源: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新春伊始,“微博打拐”火热,既彰显了社会正义力量,又表明我们的社会,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正在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相互呼应、合作求解的意愿和能力。但也应冷静地看到,“微博打拐”不能任由拯救激情横冲直撞,而要注意方式方法,将情感和理性结合起来,有序进行,提高科学性、有效性。

  比如,被拐儿童和乞讨儿童有交集,但毕竟不能混为一谈,尤其是通过街拍、微博“打拐”的网友,大多并非专业人士,这一方面可能造成侵犯乞讨儿童的肖像权和隐私权;另一方面,到底被拍的孩子是因为生计乞讨,还是被拐卖后充当工具,组织者是拐卖儿童嫌犯、还是孩子父母,往往一时难以分辨。有鉴于此,法律界等专业人士呼吁,发现乞讨儿童后,最重要的是拨打110报警,请公安部门进一步侦查询问。一则,拨打110是符合正当维权程序的做法,再者,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拨打110也是最冷静的处理方式。

  同时也应看到,“微博打拐”只是全社会治理拐卖儿童问题中的一个部分。“打拐”工作任重道远,近年来,有关部门打拐行动一直在努力。去年4月,公安部宣布启动全国第五次打拐专项行动,解救被拐卖儿童6785人,先后三批次发出A级通缉令通缉30名重大拐卖犯罪嫌疑人。目前,公安部已建立全国打拐DNA信息库,用高科技手段解救被拐儿童。截至去年11月11日,已经有876个孩子通过数据库找到了父母。

  打击重拳之下,违法犯罪还是屡禁不止。原因何在?诚如陈士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对拐卖儿童犯罪屡打不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犯罪分子能够获得暴利。犯罪分子主要通过拐骗方式获得小孩,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在拐入地,通常一个男孩能卖出四五万元,女孩能卖出两三万的高价。

  也就是说,利益链条的滋生蔓延,违法成本和回报严重不成比例,是拐卖儿童犯罪之所以猖獗的症结所在,尽管我国从《刑法》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再到相关部门的通知通告,不乏涉及“打拐”的明确规定,但如何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提高处罚和量刑标准,大幅度增加拐卖儿童犯罪的成本,使其成为犯罪分子不敢触碰的“高压线”,还需在法治建设和执行上有更大的力度。

  微博的话题总是从一个热点向另一个热点转换,而那些快忘了父母模样却依然乡音不改的被拐孩子,却依然是社会挥之不去的痛。“微博打拐”唤起的热情和关注不应随时间而流逝,有关部门的行动和努力也应一如既往,只有这样,才能为被拐卖的孩子们找到新的希望。

  一条寻找丢失孩子的微博,被转发了6000多次,开头一句话是:“互联网能再创奇迹吗?”其实,面对拐卖儿童这样复杂的社会问题,治理之道,远不能依赖网络奇迹,而要寄希望于理性和法治的力量,坚持不懈,久久为功,给每一个孩子以有力的呵护。

与“人民时评:“微博打拐”火热,更需理性和法治”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