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标准表述:节约型社会

发布时间:2011-03-10 17:29:22 来源: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浏览数:31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材料1】 标准表述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十七大报告

  第一:规范性文件

  1.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大力推进能源节约。深入开展节约用水,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二、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加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的财税政策。推进节约资源科学技术进步。建立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

  三、加强对资源节约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政府机构要带头节约。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社会活动。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研讨和交流。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安排,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抓紧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认真抓好落实,切实抓出成效。

  2.温家宝: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一、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

  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相当严重。。我国资源支撑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已经难以承受。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近年来,我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节约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务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明显成效。

  二、近期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

  大力节约能源。大力节约用水。大力节约原材料。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抓紧制定和实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措施

  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在生产领域,推行节约型增长方式,着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在消费领域,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在城市建设方面,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国家要加大对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要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开发和改造项目。

  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电价和油气价格改革。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和发展节能节地型建筑的经济政策,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继续实行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

  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科学管理和严格管理,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在近期内都要认真开展资源使用情况的大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坚决改变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为企业和各个方面节约资源提供良好的服务。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节约使用和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新上建设项目的资源评价体系。特别要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切实加强领导,务求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实效

  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政府带头,做好表率。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狠抓落实,注重实效。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3.胡锦涛强调优先抓好节约能源资源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他指出,既积极做好开源工作,又优先做好节约工作,应该成为解决我国能源资源问题的基本思路。我们要继续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加大国内资源勘探力度,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加快发展核电,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胡锦涛强调,节约能源资源,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更大的气力抓好节约能源资源的工作。一是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二是要加快建立能源资源技术支持体系,加大国家对能源资源技术开发资金的投入,加紧研究开发影响未来能源资源发展方向的重大技术,集中力量研究开发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节约能力。三是要注重优化消费结构,在消费领域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合理引导消费方式,鼓励消费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逐步形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四是要推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五是要建设促进能源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实行能源资源效率和最低技术水平准入标准,实施高消耗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强制性淘汰制度,促进建立市场化的能源资源节约体制机制,完善政府调控手段,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六是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明确能源资源需求总量和能源资源效率的控制目标,研究制定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财税、投资、价格和外贸政策,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七是要建立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认真实施有关法律,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制定和实施强制性标准,推动生产、建筑、交通等方面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八是要加强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能源资源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能源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胡锦涛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能源资源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制定规划,落实政策,完善制度,力求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

  第二部分:范文或者评论员文章

  1.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我们一定要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大气力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式的增长使得我国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脱离实际、贪大求洋,追求奢侈、挥霍浪费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坚持勤俭节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应成为生产企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浪费一点资源,数额就非常巨大;每个人节约一点资源,就是一笔巨大财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通知》精神,加强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领导和协调,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保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各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形成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尽责、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力的良好风尚。

  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极其宝贵。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的强度。我们面临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行动起来,坚定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做好“十一五”时期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十一五”时期节能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是我国的国情,而长期以来经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仅导致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还加剧了由于污染物排放带来的环境压力。近几年,由于经济快速增长,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供应全面紧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

  能源消耗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科技水平、管理能力、消费模式以及国民素质的综合反映。大力推进节约能源工作,首先要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抓住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提高优质能源消费比重。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重点开发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技术,加快资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全面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在这方面,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大力推进节约能源工作,要严格管理措施,完善激励政策。要把实践中形成的节能措施和有益经验上升为法律,完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同时,通过加强执法,形成依法节能的良好氛围。当前,要抓紧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突出抓好千家高耗能企业节能。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完善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要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能够反映能源资源稀缺程度、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等完全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要建立健全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财政税收政策,加快制定鼓励生产、使用节能产品和节能建筑以及低油耗、低排量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调整高耗能和资源性产品进出口政策。

  大力推进节约能源工作,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在全社会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时时讲节约,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每个公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一定要抓紧落实《决定》的各项任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实现今年和“十一五”节能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3.大力节约能源资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既是缓解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的重大举措,也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下大气力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从总量上讲,可以说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在人均上,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的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如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0%、4.1%、25.5%和9.7%左右。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较高,特别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情况依然普遍,加剧了能源资源的紧张状态和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此,党中央已经作出了重大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了“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的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并要求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这一部署,我们谋划发展、开展工作,就必须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放在优先位置,并切实行动起来,让节约和环保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

  各地各部门要大力推进以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依法强制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降低钢铁、有色、电力、建筑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资源消耗水平。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抓紧制定和修订有关促进能源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制定各行业的能效标准,严格执行节能管理制度。要加强规划和政策指导,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手段,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形成全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要积极开发资源节约技术,加大国家对能源资源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替代等先进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增强节约能源资源的能力。要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引导合理消费,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要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着力解决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明年我们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在节约能源资源方面一定能够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部分:典型观点和事例

  山西:循环经济改造从矿井开始。

(责任编辑:论文范文网)
相关推荐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