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答题技巧宝典 > 行测题库及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 选词填空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数字推理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 类比推理 定义判断 常识判断 资料分析 行测题库 行测真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魔鬼训练第208期

发布时间:2014-04-22 09:41:17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公务员考试行测魔鬼训练第208期

  更多练习查看:公务员考试高分通关特训题库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食物链一词是英国动物学家埃尔顿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如果一种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会在它体内积累;鹰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美国国鸟白头鹰之所以面临灭绝,并不是被人捕杀,而是因为有害化学物质DDT逐步在其体内积累,导致生下的蛋皆是软壳,无法孵化。

  这段文字介绍了( )。

  A.食物链一词的来源和含义

  B.美国白头鹰灭绝的原因

  C.食物链的累积和放大效应

  D.环境对食物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2.有三个小于400的连续自然数。其中一个数是5的倍数,另一个数是7的倍数,最后一个数是9的倍数.最大的自然数是多少?

  A.155 B.153

  C.151 D.149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3.甲、乙、丙三个球,一个是红色,一个是蓝色,一个是黄色。丙比黄色球大,甲和蓝色球不一样大,蓝色球比丙小。

  据此.可以推出( )。

  A.甲是红色,乙是蓝色。丙是黄色

  B.甲是蓝色,乙是黄色.丙是红色

  C.甲是黄色,乙是红色.丙是蓝色

  D.甲是黄色,乙是蓝色,丙是红色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持续快于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5年的36.0%上升到2009年的39.9%。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05年的33970万人,减少到2009年的29708万人,年均减少106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l808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1684万人,年均增加9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5年的23771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26603万人,年均增加708万人。

  

 

  2009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就业人员5088万人,比2005年增加1394万人,年均增加349万人;2009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年均增加888万人。

  4.2009年我国就业人员总量约为( )。

  A.75825万人 B.77995万人 C.79789万人 D.75088万人

  5.2009年农村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比重比2005年下降( )。

  A.3.9个百分点 B.4.5个百分点 C.5.3个百分点 D.6.2个百分点

  6.“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人员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

  A.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

  C.第一、三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D.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

  7.资料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 )。

  A.公司类经济组织就业人员超过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

  B.城镇就业人员高于农村就业人员

  C.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大约为3553万人

  D.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大幅增加

  8.根据资料可推出,“十一五”期间我国( )。

  A.就业人员总量不断下降,就业结构趋于恶化

  B.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加,就业结构得到改善

  C.就业人员总量不断下降,就业结构得到改善

  D.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加。就业结构趋于恶化

  第五部分 常识判断

  9.( )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答案】C。解析:文段介绍了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在草、兔子、鹰之间的流转过程,说明了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联系,以及由此导致的累积与放大效应。文段并没有解释食物链一词的含义,排除A。文段说的是白头鹰“面临灭绝”,而非是“灭绝”,B项本身表述有误。D项环境对食物链的影响文段并未涉及。本题选C。

  2.【答案】A。解析:代人法。代入A项中数据,当最大的数为155时,三个连续自然数分别为l55、154、153,155明显是5的倍数,l54=7×22,153=9×17,符合题目,应选择A。

  3.【答案】D。解析:由“甲和蓝色球木一样大”和“蓝色球比丙小”可知蓝色球是乙;“丙比黄色球大”和“蓝色球比丙小”可知丙是红色球,则甲是黄色球。故答案选D。

  4.【答案】B。解析:由于就业人员总量为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数之和,所以所求为29708+21684+26603=77995万人。

  5.【答案】A。解析:2005年农村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为1-36%,2009年农村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为l—39.9%,所求为l一39.9%一(1-36%)=一3.9%,下降了3.9个百分点。

  6.【答案】D。解析:由条形图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变化趋势为下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变化趋势为上升,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变化趋势为上升,选择D项。

  7.【答案】D。解析:A项,由最后一段数据可知,公司类经济组织就业人员没有超过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错误:

  B项,由第一段可知,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小于50%,所以城镇就业人员低于农村就业人员,错误;

  C项,由最后一段可知,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就业人员为9789—3553=6236万人,错误;D项,由最后一段可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人员大幅增加,正确。

  综上,选择D项。

  8.【答案】B。解析:由第二段可知,就业人员总量稳定增长,由条形图可知,就业结构得到了改善,选B。

  9.【答案】D。解析: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