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XML地图 最新文章
国考 | 北京 | 天津 | 山东 | 河北 | 湖北 | 广东 | 江苏 | 福建 | 四川
上海 | 重庆 | 山西 | 河南 | 湖南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辽宁 | 内蒙古
广西 | 浙江 | 江西 | 贵州 | 海南 | 安徽 | 新疆 | 青海 | 吉林 | 深圳 | 黑龙江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答题技巧宝典 >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 片段阅读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 选词填空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数字推理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 类比推理 定义判断 常识判断 资料分析 行测题库 行测真题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之片段阅读精题精练第330期

发布时间:2017-10-16 11:17:47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之片段阅读精题精练第330期

  本期试题在线做题:片段阅读精题精练第330期详细解析

  1. (单选题)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以下各题: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形、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步行须遵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以右、前为尊。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 《尔雅》说:“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 “奔”即后人所说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 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 情趣和风度教养。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 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荒唐。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颜回步、趋、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这些是非学到手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人们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标准,常为品评者称誉。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古人还把与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如常见的徘徊、彷惶、踟躇、容与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 “徒跣”一词,原义是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匆忙和痛苦的情感。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状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视时常用此词。刘邦赦免了萧何,萧何“徒跣入谢”,即是表示急速前往致谢的意思。

  步行这个简单的行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某些历史文化现象,这对我们是不无裨益的。

  不能说明第1段中提到的“步行须遵制合礼”的一项是:

  A. 在道路上行走,须受男女、长幼、尊卑的严格限制

  B. 走路的速度、方式在不同场合有明显的划定和区别

  C. 汉代规定除个别功臣或宠臣外,臣子在皇帝面前须疾趋

  D. 官场中,下级在上级面前办事须依礼,不得怠慢放肆

  2. (单选题)对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徒跣:本义是表达着急、重视、感谢等感情

  B. 鸣佩玉:行走时,要用手摇动佩玉,以显示步行之美

  C. 踟躇:举步不定、犹豫不决

  D. 趋礼:古代官场中的一种行走的礼仪,要求行走时要保持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姿态

  3. (单选题)不是作者所说的“某一历史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A. 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

  B. 思想意识的不同表现

  C. 文化素养的品评标准

  D. 礼法制度的某些侧面

  4. (单选题)对颜回效仿孔子走路的原因的理解,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A. 颜回崇拜孔子,想要学习孔子的一切

  B. 颜回走路太难看,常受到他人的嘲笑

  C. 在颜回眼里,孔子的步法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

  D. 在当时,孔子被确定为君子的典范

  5. (单选题)综观全文的内容,以下推断合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 作者对古人步行要受礼法的严格限制颇不以为然。

  B. 作者写作本文主要是为了介绍一些历史文化现象

  C. 汉末之后人们对步行美的崇尚象征着儒学的衰亡

  D. 写儒道两家对步行的不同态度表明作者尊道

  本期试题答案:

  1、D

  2、C

  3、A

  4、C

  5、B

  本期试题在线做题:片段阅读精题精练第330期详细解析

  图形推理题型特训题库

  图形推理综合特训高分通关题库

  相关内容链接: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之片段阅读精题精练第329期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之片段阅读精题精练第328期

  复习方法推荐图形推理高分“三步走” 

Copyright (C) 2009-2014 Gwyzk.Com INC ◎ 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法律顾问:陈家诚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 鲁ICP备120157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