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答题技巧宝典 > 常识判断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 选词填空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数字推理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 类比推理 定义判断 常识判断 资料分析 行测题库 行测真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判断:经济常识专项解读

发布时间:2013-08-10 14:23:52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识判断:经济常识专项解读

  一、国民经济核算

  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度量,有两个基本指标: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属于生产概念;另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属于收入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3.国民收入(NI)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全部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

  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负后的余额,加上政府和社会对个人的救济补助(转移支付)

  二、总需求与总供给

  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愿意购买并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量。总需求也是意愿量加能够量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四部分组成。

  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它是一个国家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总产出的量。它一方面受到总需求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自身供给能力的制约,在不考虑前者的情况下,后者构成了总供给的最大限制。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即:总需求=总供给

  即: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

  进一步可以改为:(储蓄-投资)=(出口-进口)+(政府支出-政府收入)

  即:储蓄投资差额=进出口差额+政府收支差额

  显然,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均衡,不仅要保持商品市场均衡,还必须保持货币市场均衡、生产要素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20.jpg

 

  四、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汇率是指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或以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以及盯住汇率制度。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人民币升值的利:

  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

  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

  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

  人民币升值的弊:

  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

  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五、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运用资源的过程。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制度的方式有很多,从资源配置上看,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制度的方式主要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混合经济体制,其含义就是指在资源配置上,我们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机制,而是在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计划与市场各有侧重,共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

  

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