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成都市] 2025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四川大学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复制链接]
事考必过 发表于 2025-7-21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加强高层次科研人才培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四川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现面向全国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平台简介

  (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预防医学科学院)是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省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建有四川省首家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包虫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现场流行病学、结核病流行病学4个省医学重点学科;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毒理化检测实验室3个省医学重点实验室;主办有《预防医学情报杂志》《职业卫生与病伤》《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3个科技期刊。

  (二)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是全国著名的公共卫生学院之一,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2个,省重点学科5个,省级实验室3个,主办的《现代预防医学》杂志为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二、研究项目简介

  (一)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智慧化监测预警与防控体系研究。

  1.项目主要内容

  聚焦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新冠病毒感染及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等),开展智慧化监测预警与防控体系的系统研究。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时空建模及传播动力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构建“监测-反馈-预警-响应”四位一体的智慧化技术体系,研发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多维度动态感知与实时预警模型。突破临床诊疗数据、疾控监测数据、气象环境数据等多源信息壁垒,建立覆盖社区-区域-省际的分级响应与联动机制,形成高效、敏感、前瞻的智慧化监测预警快速反应体系,为我省乃至全国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联合培养导师

  (1)周久顺,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天府青城计划”医疗卫生领军人才。现任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应急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公共卫生专委会候任主委。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控、卫生事业管理、卫生应急管理、疾控体系建设、免疫规划等工作和研究。主持和参与20余项国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和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2)马越,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卫生健康英才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研究方向聚焦统计方法学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包括空间统计学、惩罚回归、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空间流行病学,大队列流行病学分析,环境健康,临床医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相关研究。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近三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80,平均影响因子大于5分,被引次数超过500次。

  (二)基于复合型环境影响因素的人体健康效应与预测预警研究

  1.项目主要内容

  该项目围绕人体暴露于环境外源性生物、化学等复合型影响因素与人体内源性代谢相互作用相关的健康效应开展研究,通过梳理和整合现有环境暴露健康风险因素暴露状况,深度挖掘环境暴露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数据源,建立环境健康外暴露与人体生物监测内暴露关联性分析树,开展健康风险内暴露便携式监测终端技术方案,搭建人群健康影响因素监测预警AI大模型,为致病因子健康干预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生活促进建立可量化、可溯源、可追踪的人群健康复合型预测预警平台。研究可为人群致病因子预警和干预策略提供技术支持,并将终端技术方案转化为健康监测产品,显著提升预警时效性与普及率,优化卫生服务效能,助力健康政策实施。

  2.联合培养导师简介

  (1)张丽,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P3实验室主任,四川省“天府青城计划”医疗卫生领军人才。现任四川省预防医学会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及消毒分会常务委员,国家疾控局消毒专委会委员、国家疾控局环境健康标委会委员、国家卫健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委会委员、省健康环境促进专项行动专家组组长、四川省卫生健康标委会及重庆市卫生健康标委会委员,省保健专家委员会专家等。长期从事健康影响因素与健康的监测评估、消毒与感染控制、生物安全管理等相关工作和研究。

  (2)赵星,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西南自然人群队列”十万人长期随访队列,研究高原多民族自然环境对慢病的影响机制与预防技术。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自然联合基金、面上等,成果入选ESI热点论文、高被引论文。任InternationalBiometricSociety代表理事(RepresentativeCouncil)、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统计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Biostatistics&Epidemiology副编辑等。

  三、招收人数

  招收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2名,每个研究项目各1名。

  四、招收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二)已获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生物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等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以第一作者发表过专业相关高水平学术论文,或主持立项厅(局)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或取得其他优秀成果;

  (四)须全脱产在基地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挂职、不兼职。

  五、出站要求

  需同时完成流动站和基地规定的出站任务。

  (一)流动站规定的出站任务

  第一作者在SCI(D级及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理工医学术期刊分级按四川大学《高质量科技期刊及学术会议分级参考方案(暂行)》执行。

  (二)基地规定的出站任务

  1.作为项目负责人、我中心为项目负责人单位申报厅(局)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至少立项一项(合作导师或本中心人员为项目负责人,本人为第一参与人可视同为本人为项目负责);

  2.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合作导师为通讯作者,我中心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篇及以上(在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或本人为第一完成人、我中心为第一完成人单位获得至少一项发明专利或软件著作。

  六、相关待遇

  (一)纳入中心人事管理范围,其人事、组织关系、福利待遇等比照在编职工对待;

  (二)工资待遇不低于20万元/年;

  (三)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免费租赁住房;

  (四)在基地工作期间以中心名义申报的科研成果、发表的高水平论文等,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五)提供科研启动资金,支持申报各级各类博士后专项基金项目。

  七、招收程序

  (一)报名

  申请人员提供以下材料(PDF格式):

  1.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博士后申请表》

  (下载附件);

  2.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

  3.能体现本人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证明材料:科研项目任务合同书、论文论著、科研成果、专利等;

  4.身份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其他材料;

  5.在职工作的申请人员还需提供所在单位出具的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二)面试

  采取答辩的方式,专家对申请人员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议。

  (三)体检

  面试通过人员在指定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进行体检。

  (四)考察

  中心对体检合格者进行考察。

  (五)录用

  拟录用人员与四川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流动站、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签订《博士后研究人员联合培养协议(三方)》,并与中心签订工作协议。

  八、报名方式

  有意者请将相关个人材料以PDF格式发送至tyyoha@163.com邮箱,并注明“姓名+应聘2025年博士后”字样。

  联系人:严老师028-87043181、张老师028-85247032;

  联系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中学路6号。

  原始标题:2025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四川大学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信息来源: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36509

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 鲁ICP备13017566号-13 )

GMT+8, 2025-8-2 14: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