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了望时评 > 2012年了望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2012年了望时评第41期:建立全民医保的五个“关键”

发布时间:2013-10-05 19:16:17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目前全民医保虽然实现了广覆盖,但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必须注意的一个判断是,卫生事业在“十二五”后几年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带来的多重健康问题挑战,医改进入攻坚阶段,任务更艰巨

  国务院日前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间健康状况差异不断缩小,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岁。

  “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后,中国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让人瞩目的数据很多,比如,2010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83岁;比如,截至2010年底,城乡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2.6亿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52.2%下降到35.3%??

  成绩有目共睹,而我们也应认识到,目前全民医保虽然实现了广覆盖,但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必须注意的一个判断是,卫生事业在“十二五”后几年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带来的多重健康问题挑战,医改进入攻坚阶段,任务更艰巨。

  要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政策目标,需通过全民医保制度来完成。

  理论而言,政府推动全民医保,在基本制度架构上有三种选择:一是强制储蓄制度;二是公费医疗模式;三是强制性医疗保险。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第三种,也就是社会医疗保险,让民众个人、工作单位和政府分摊保费,共同承担参保者的医药费用。这一医保模式决定了政府的任务是为全民医保筹资、补需方,同时为形成竞争性的医疗服务格局创造政策和制度环境。

  因此,在“十二五”的后几年,我们应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建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实现可持续的补偿水平。无论是政府补贴参保民众,还是直接购买医疗卫生服务,前提是要有相应财力做保障。中国目前主要是通过财政划拨的方式来为全民医保筹资。而财政的钱主要来自税收,它依赖经济持续增长。当政府税收减少时,医保的筹资机制就可能发生困难,补偿水平难以提高和持续。

  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开辟多种筹资渠道,同时,明确政府医保的范围,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比例。对于城乡居民的个体化、多元化和多层次医疗需求,则由工作单位和个人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来满足。

  其次,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大力发展民营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促进医疗服务市场的多元化。当前,我国的医疗市场还由公立医院占主导,民营医疗机构还不够强大,这对医疗市场的竞争是不利的,也会削弱医保部门的选择和监督权,须加快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步伐。

  第三,改革医保经办机制,鼓励商保经办医保,逐步形成管办分开的、竞争性的医保经办机制。在商保承办大病保险后,为充分发挥商保的控费优势,也需要把基本医保经办职能通过竞争方式交给商保。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商保公司的积极性,使其致力于提高效率、更好地管理医院和社保资金。如果只许商保负责大病保险却禁止其经办基本医保,很容易加剧基本医保经办者和医患双方的道德风险,恶化过度医疗现象,导致医疗资源和医保资金的严重浪费。

  第四,实行管办分离、政事分开,公立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须脱离行政隶属关系。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法人化,全面探索理事会制度,让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医务人员代表和公众代表进入理事会及监事会。建立公立医疗机构出资人制度,在必要情况下组建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的公立医疗机构管理机构,扮演出资人角色;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积极性。

  第五,建立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的新机制,对包括民营医疗机构在内的各类购买对象设定同一标准,以提高供给效率,保障供给水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建立全民医保任务艰巨,但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让人民不为看病而发愁,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幸福,也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大力推行,不得懈怠。

  了。 ????:??竟不是长远之计。

  我发现,开发区搞到哪里,房地产商就搞到哪里,房子很快卖出去,房地产商赚了大把的钱。于是,我找来房地产老板,跟他们说,如果没有政府投资市政、改善环境的话,你们是不可能这样赚到钱的,你们要上缴啊。他们点头答应了,可是当年没有上缴,再过一年还是没有动静。我觉得受骗了,不能再让地产商这样到处圈地。

  1984年我们开始把珠海的整个范围内土地实行统一管理,把土地留一部分给农民、根据不同村队可以预留10%、20%、30%不等,其余的土地由政府预征,实行统筹管理。政府预征后,农民可以继续耕种,一分钱不收,等政府要用了,就收回,补齐青苗款。另外,还给农民预留了日后第三代80、100、150、180平方米不等的宅基地。

  政府掌握了土地,通过七通一平,把毛地变宝地,升值后再出让,从中收回投入的基础设施款项还有结余。可以说,从长远考量上为珠海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找到了一条门道。

  珠海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运营城市”了,土地政策属于全国首创。当时我们花了几十个亿,把珠海的可征土地全部控制起来,到1989年征收完毕,拥有土地大约有上百万亩。当时上海市的领导来找过我几次,专门问我怎么利用土地。浦东开发,大家都以为中央给了上海多少钱,其实主要还是他们懂得经营和利用土地,自己发展。只要把土地经营好,懂得爱惜利用土地,就有资金。

  现在,一些地方任其地产商大片大片地圈地,我看了就心疼,我经常与农民在一起,土地可是他们生存的根基,地产商怎么会考虑农民的长期生计?珠海的土地基本上掌控在政府手里。现在看来,如果当时不做这个改革,珠海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是优质资产,是有回报的,即使借几千个亿也值得。现在往往只讲债务不讲资产,这是不太公正的事情。

  我离任时,珠海一共60多亿的债务。而珠海办的这些企业,那么多的基础设施,包括政府掌握的资源,在我离任后审计评定价值有2000多亿。

  还有,我们通过珠江水利委员会专家帮我们科学规划,围海造地60多万亩,现在值多少钱呢?

  有些同志估算,珠海资产资源起码有6000~7000亿元。

  你搞项目,有没有效益?有没有市场?只要有市场有效益,该举债就举债,如果没有效益、没有市场,我认为这些项目你一分钱都不要借。

  第二个,你举债,有没有资产来抵押?如果地方政府有资产抵押,我感觉这个债不怕。最可怕的是,没有市场、没有效益、也没有资产抵押,你就不要搞了。如果这些条件都有的话,我认为要干脆一些,该举债就举债,因为不举一点债就建设不起来,就错失良机,而有些不该举债的就坚决不举。

  《瞭望东方周刊》:珠海过去30年在珠三角显得有点特立独行,因为珠海走的是一条不同于深圳等珠三角其他城市的路径。而从你的经历来看,你也曾经在南海、佛山等珠三角其他城市工作过,为什么你主政珠海,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门径?

  梁广大:我来珠海之前曾在南海当了十年多的县委书记,粉碎“四人帮”后,南海大力恢复农业生产、放手大搞多种经营、大办社队工业,很快就成了全国的首富县。社队工业虽然发展经济迅速,但我发现,这样发展下去也存在较大隐患。

  如平洲公社叠北大队,过去这里的河流原是农民冲凉、洗菜洗衣服的,后来我离任南海的时候去看,毛巾厂排的水都流进河里,整个水渠全都变成了朱红色的啦。又如,大沥公社水头大队,我印象非常深,他们用旧的牙膏皮炼铝,也有用旧的电缆炼铜,我看了一下旁边的河流都是红的,还冒黄烟??如果问我在南海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尽管经济搞上去了,大家吃饱饭了,但感觉在环保问题上认识迟了一点,对不起乡亲,不能再这样搞下去。

  到珠海后,我就决定,珠海搞工业一定要设门槛。当时,漂染厂、制药的小玻璃瓶厂、皮革厂、化工厂、炼油厂、造纸厂、毛纺厂、电镀厂、水泥厂等等,很多项目都被我否决了。

  1988年的时候,台湾有个炼铝厂有意想投资几亿搬到珠海斗门县,我们看了他们的投资资料,一点防止污染的环保设施都没有。当时斗门县很穷,副县长不断到我办公室、甚至我家里,说可怜可怜我们斗门吧,我们太穷啦!批准我们吧。我说我正是可怜你们,如果不可怜你们,批准了,你们受不了也翻不了身。炼铝厂污染很大的。放在我们这,整个斗门起码三分之一的土地可能受到污染。类似这样的大项目我取缔不少,光是大小采石场就关停了200多家,为此政府赔偿了十几个亿。

  有人说我让珠海失去了第一桶金,我说我保护了珠海的第一桶金,保护了珠海的环境,用钱也买不到。

  《瞭望东方周刊》:你是小平同志92南巡的亲历者,小平南巡对你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梁广大:大家都知道小平同志的92南巡,实际上小平同志有两次南巡,第一次是1984年。当时特区面临很多阻力,说什么特区复辟资本主义、特区除五星红旗以外全变了颜色,甚至有人认为特区就是租界,特区不能再办下去等等。特区干部压力很大,外资来考察洽谈都不敢主动,不敢与外资老板接触,怕运动一来“跳到黄河都洗不清”。但是1984年,小平从深圳坐着一艘炮艇过来。我们在车上向他汇报,他只是听,也不发表意见,很严肃。直到后来参观毛纺厂、电子厂,才开口问原材料哪里来等问题。后来在宾馆,我们请他题词鼓励,他答应了,最终写下:珠海经济特区好。

  一个多月后中央特区工作会议召开,明确办特区的四个窗口作用,我们心中有数了;明确特区不仅不收,还要继续放,还要扩大到14个沿海城市;明确改革开放不要受“左”的思想影响。

  今年是小平同志92年南方视察二十周年,珠海特区研究会在整理小平南巡在珠海的录音、图片等资料时,愈发感触深刻。

  最深刻的是,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和诠释、发展速度和共同富裕路径,这些都是划时代的。

  还有一点,现在感触特别深,小平同志早在二十年前就预言了欧洲危机问题。小平同志当年在珠海南巡时语重心长地分析说,我们不能学西方搞高福利社会: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他们搞高福利社会,由国家承担,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要搞高赋税,一搞高赋税,企业就承受不了,企业就往外走。现在走不通了,老人多了,人口老化了,国家承担不起,社会承担不起,问题就越来越大。谁要动它谁要改变它,谁就经受不住。

与“2012年了望时评第41期:建立全民医保的五个“关键””相关的内容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