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XML地图 最新文章
国考 | 北京 | 天津 | 山东 | 河北 | 湖北 | 广东 | 江苏 | 福建 | 四川
上海 | 重庆 | 山西 | 河南 | 湖南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辽宁 | 内蒙古
广西 | 浙江 | 江西 | 贵州 | 海南 | 安徽 | 新疆 | 青海 | 吉林 | 深圳 | 黑龙江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热点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半月谈

申论热点文化篇:考试舞弊背后的“黑色利益链”

发布时间:2014-04-12 13:29:28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申论热点文化篇:考试舞弊背后的“黑色利益链”

  【资料】

  在今年1月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哈尔滨理工大学MBA考点部分考生利用无线电作弊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事件的深入调查,一条“黑色产业链”也渐渐浮出水面。考试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考生们公平竞争,但如此猖獗的作弊行为让考场再无“公平”可言。

  【原因】

  一、 涉案者多为高学历或网络高手,教师参与其中

  涉案者有的拥有高学历,有的是网络技术高手。如钟祥案贩卖高考舞弊器材的人是刚刚迈入大学校门不久的大学生,而销售舞弊器材的上线,有一个是在职教师。学生、老师本应是自觉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的重要人群,却参与高考科技舞弊活动,为了追逐利益而道德沦丧,这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二、 图暴利铤而走险,形成作弊产业链

  一个“橡皮擦”接收器,制造商成本价不过40元,售价也仅为70-90元。通过网络购买的高考答案,每门课程的价格为20000-30000元,打包卖给考生,每人收取12000-20000元,而一个发射器可以向数十个“橡皮擦”发送信号,其暴利可想而知。有关部门发现,这类案件以团伙作案为明显特征,舞弊技术升级,手段十分隐蔽,已形成招揽客源、购买设备、组织答题、选取传送点、传送答案等“一条龙服务”作弊产业链。

  三、 违法成本低,最高判三年

  考试作弊案件,罪行认定主要有两种: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真正打击处理的多为第二种。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非法生产、销售间谍专用器材罪最高刑罚为3年有期徒刑。高额的犯罪利润和极低的犯罪成本,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敢于以身试法。

  【措施】

  一、打击作弊,需“重拳”“猛药”

  山西大学法学院院长张天虹表示,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规范考试的立法,对考试作弊行为主要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及教育部出台的临时性规定等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和保密法定罪量刑。但这些处罚力度偏低,难以对作弊者起到震慑作用。应尽快完善考试作弊行为的法律规定,用法律武器来震慑舞弊者。

  二、加强诚信教育,克服功利性意识

  其实,治理考试舞弊,最重要的是要广大考生树立一种尊重知识、尊重学习的态度。这种考试舞弊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有些人总是存在一种难以克服的功利性的心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一个人的素养其实就是通过他平时的一点一滴细小的行为表现出来的。

  三、教育事业,要杜绝人情“潜规则”

  作弊案的最大症结,不在于考场检查不严格,也不在于无线电屏蔽技术有盲区,而在于教育腐败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一些人上下其手、内外勾结,把考场变成了买卖上学名额的“商场”,从中寻租牟利,也养肥了越来越畸形的作弊产业。治本之策还在于监督和制约背后存在的教育权力,给公职人员参与舞弊行为套上法律紧箍咒,让招考过程在阳光下运行。

  点击查看更多申论政治热点资料

  点击以下链接下载申论热点精品点评,每月一期,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分类,精心整理的申论热点点评。

  申论热点精品点评第一期下载【PDF版】

  申论热点精品点评第二期下载【PDF版】

Copyright (C) 2009-2014 Gwyzk.Com INC ◎ 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法律顾问:陈家诚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 鲁ICP备120157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