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XML地图 最新文章
国考 | 北京 | 天津 | 山东 | 河北 | 湖北 | 广东 | 江苏 | 福建 | 四川
上海 | 重庆 | 山西 | 河南 | 湖南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辽宁 | 内蒙古
广西 | 浙江 | 江西 | 贵州 | 海南 | 安徽 | 新疆 | 青海 | 吉林 | 深圳 | 黑龙江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范文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半月谈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中国经济的底气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7-10-18 09:57:10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这是一篇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该范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请阅读: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中国经济的底气在哪里

  “今年中国经济实现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没有任何问题”“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一枝独秀”“2013—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数据、展现的自信,让国人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全球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经济也面临下行压力。但在过去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稳中求进,主动求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的跃升,取得了“年均增速7.2%、通胀率2%、调查失业率5%左右”的不俗成绩。同时,这也是中国经济在全球分量越来越重的5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底气在哪里?

  这种底气源于改革。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关键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需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加以破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句话叫良药苦口。我们采用的是全面深化改革这剂良方。”5年来,中国采取了1500多项改革举措,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局面,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经济稳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能不断积聚。5年来,中国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积极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实体经济升级,不断激发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

  这种底气源于新发展理念。经济增速从两位数高速增长逐步回落,传统的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优势逐渐削弱,中国经济到底怎么了?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站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点燃发展动力,以协调发展治理区域失衡,以绿色发展和谐人与自然,以开放发展经略内外联动,以共享发展促进公平正义,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不断挺进。

  这种底气源于扩大开放和互利共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5年来,中国全方位开放拓展新空间,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强产权保护,促进公平竞争,让中国市场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3.1%。同时,中国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了3万亿美元。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广阔市场、充足资本、发展机遇,世界也为中国提供了“走出去”的宽广舞台。

  走过砥砺奋进的5年,中国经济一路攻城拔寨、奋力跃升、一枝独秀,成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和火车头。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走对了,未来还要大步走下去。改革动力强,发展理念对,开放不止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未来中国也依然会保持对全球经济增长高额的贡献。我们对此有底气、有信心,也有能力。

  相同主题范文: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建筑是城市之魂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城市,诗意栖居之地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放管服”促社会公共服务松绑提效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纳入标准与政府担心的矛盾统一于人民利益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 刚柔并济 重建社会信任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以情动人才能源远流长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常怀敬畏之心 常行规矩之事

  推荐内容申论真题范文电子书

Copyright (C) 2009-2014 Gwyzk.Com INC ◎ 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法律顾问:陈家诚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 鲁ICP备1201573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