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申论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8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13-07-19 09:42:49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真题材料:2008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一)给定资料1-3反映: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这些贫困大学生懂得知恩图报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应该感恩;二是认为资助者资助的目的不应是为了得到回报,不必要求受助者以一种方式感恩。观察各方观点,请你说明以下两个问题。

  要求:概括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满分10分)

  (1)争论双方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什么?

  参考答案:

  争论双方一个基本的共识是:感恩很有必要,受助者应对献施助者怀有感激之情。

  (2)争论的焦点何在?

  参考答案:

  争论的焦点:受助者是否要以一定的方式向施助者表达感谢。

  1、一方观点认为,受助者应以写信或见面等方式向施助者表达感谢,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恩,施助者应得到爱心回应;

  2、另一方观点认为,献爱心不应图回报、具体方式的感恩,以免造成受助者心理自卑,受助者做好本分的事情回报社会,才是最好的感恩。

  (二)给定资料4提到“有些人认为,资助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你是如何看待“附加条件的资助是‘道德绑架’”这个问题的?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满分15分)

  参考答案:

  一、对这个问题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对无条件献爱心、默默奉献的行为应该称颂,但附有条件的献爱心也不是道德绑架。

  二、目前存在着孩子缺乏感恩的现象,“附加条件”改变单纯给予的方式,具有一种激励机制,可以培养受助者的报恩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附加条件”用感恩行为回应施助者的爱心,鼓励了施助者,可以增加行善动力,有利于爱心的传播。

  四、“附加条件”有成功案例,例如广东;没有约定,影响活动,例如襄樊。

  (三)给定资料5-8表明:感恩意识的匮乏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问题。从大学校长的“特别提醒”,到大学生是否“不知感恩”的激烈争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及道德教育的某种缺失,暴露出这种结对资助的形式,确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请你就此做一个评点。

  要求:评析集中,详略得当,字数不多于350字。(满分20分)

  参考答案:

  一、感恩是一种尊重,缺乏感恩会挫伤施助者的爱心,不利于弱势群体解决困难,不利于社会爱心的传播,不利于和谐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不知感恩的原因:

  1、教育弊端。高考、就业压力,教育功利化、自利化,学校多着眼自身需要培养学生;

  2、心理问题。对贫困学生缺失心灵扶助,贫困学生自卑,心态不平衡,人际交往不顺畅。

  三、措施:

  1、完善学校情商教育体系。增加宽容的平台和细节的积累;

  2、搭建感恩和回报的平台;

  3、宣传正面典型,鼓励贫困学生把爱心投向社会,自立自强;

  4、动力教育。通过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给定资料9显示:“我们期盼感恩不需要书面的契约来保障,感动也不因一纸契约而‘消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无形的契约”。请根据给定资料9-14,联系实际,谈谈“感恩之情如何更绵长”的话题。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控制在400字以内。(满分20分)

  参考答案:

  一、政府与社会应:

  1、加强自立自强教育,宣传优秀典型;

  2、加强和谐文化的熏陶和哺育,提高人的境界、情趣和品位;

  3、培育正确的家庭教育;

  4、搭建连接捐助者与受助者联系和沟通的平台。

  二、学校应:

  1、德育教育既立足高远、坚持正确导向,又要落实到点滴,解决实际问题;

  2、成立社团。组织和鼓励贫困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3、改变教育理念,去功利化,评价学生采用多方位的、全面的标准;

  4、将爱心基金等打造成教育学生的平台和载体,引导学生,感恩教育,培养贫困生的爱心与感恩之情。

  三、受助者应:

  1、善待社会善意,心存感恩;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立自强;

  3、爱心回报全社会。

  四、施助者应:

  1、理解受助者心理需求,企业家应以更平和的心态参与公益事业;

  2、鼓励有识之士参与;

  3、经济支持的同时考虑到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可改变单纯给予的方式,形成激励机制。

  (五)请根据你对以上给定资料的理解和体会,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观点鲜明,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900字左右。(满分35分)

  (1)让世界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阳光

  参考答案:

  《让世界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阳光》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歌曲里唱出了我们憧憬的美好景象:贫有所扶,困有所帮,爱心有回应,奉献与感恩互动,其乐融融,世界少了冷漠,也便多了阳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遂心如意,尤其在社会转型期,纵然综合国力极大地提升,GDP数据光彩艳丽,但受助者没有反馈,施助者积极性下降,使得本来孱弱的慈善事业雪上加霜……冷漠的人际关系警醒着我们要给社会大家庭一些温暖的阳光。

  播洒阳光,需要每个人的相互理解。海明威说过,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社会是人与人的总和,每人也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关系,需要大家彼此交流和理解。分析发生在襄樊市的助学活动,可以发现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和交流的,施助者的高尚爱心举动需要受助者以某种形式的“感恩”鼓励和促进,得不到反馈可能会产生误解,伤及献爱心的积极性;而受助者的心理和心态也有一定的特点,需要施助者能够换位思考,给予宽容和理解。

  播洒阳光,需要重视发挥学校职能。学校教育其实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大众教育,一是课堂教育。大众教育更加侧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鼓励引导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而课堂教育则需要学校去功利化,办好素质教育,德育为本,通过鼓励创办学生社团等组织,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迎难而进的精神,培养学生形成回报社会的爱心。广西大学的做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即通过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不仅使学生获益,更使得我们社会少了冷漠,增添了温馨。

  播洒阳光,需要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背景下,社会公益力量得到了的成长,例如NGO的发展等,政府保障职能也得到了更加完善,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更加牢固。减少冷漠,需要政府与社会形成合力,通过完善各种捐助的机制与法规,推动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搭建爱心和感恩平台,使得好人好事得到爱心呵护,使得困境难过得以平稳度过。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爱心互动中,我们总能体会“人间大爱”的感动。我们珍惜这种感动,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存有理解他人的宽容之心,在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培育下,我们的社会将变得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