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申论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0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2013-07-19 15:06:57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真题材料:2010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真题解析及参考答案

  (一)按要求谈谈对以下两句划线句子的理解。(20分)

  要求:

  (1)准确、全面、简洁。每道小题字数分别不超过150字。

  (2)两道小题都答在答题卡第一题页面位置并写明小题号,两小题之间空两行。

  (1)今天,我们还能把应对气侯变化视为一种奢侈吗?(根据资料一、二作答)(10分)

  问题解析:

  通过审题,重点分析“今天,我们还能把应对气侯变化视为一种奢侈吗?”,这是一句反问句,它的意思是“应对气侯变化不应该被视为一种奢侈”。由此推理,是需要谈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迫切性。考生可以首先根据材料提炼出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农作物、物种、人类的危害。再谈谈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凸显出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不奢侈,而且低成本高产出,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参考答案:

  (1)气候变化主要来自碳量过度排放,极度开发和能源使用,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

  (2)气候变化的危害极大,异常天气频现,农作物产量受损;不少物种频临灭绝,破坏生态和谐;气候灾害频发,流行疾病肆虐,危机人类生存。

  (3)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有限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利于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赋分说明

  1.气候变化的原因2分。关键词:过度排放、极度开发和能源使用,出现其一即可。类似表达也给分。

  2.气候变化的危害5分。关键词:农作物受损、物种灭绝、气候灾害、疾病肆虐、危机人类、破坏生态。一个关键词1分,类似表达即给分。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积极意义3分。关键词:低碳经济、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利用资源。出现其二即给3分。类似表达即给分。

  (2)大面积对化石能源实施价格补贴显然是不适宜的。(根据材料三作答)(10分)

  问题解析:

  针对此类分析句子类的题目,考生首先通过审题来把握句子内涵和作答走向,“大面积对化石能源实施价格补贴显然是不适宜的”简化为“对化石能源价格补贴不适宜”。那么怎么不适宜了?也就是要求我们谈实施价格补贴的弊端,这一点材料3中有明确体现:“长期以来,在政府的管制下,我国能源价格一直偏低,不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损害成本,更是加剧了能源的过度需求和消费。”考生可以直接把这些规范性概括性强的语言运用到答案当中。既然实施价格补贴有弊端、不适宜,那我们就要深化一步提出解决之策,这也是许多申论题目的作答走向,以解决问题为旨归。结合材料3和其他材料我们很容易归纳出应对之策:1、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消费。2、推进资源和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围绕关键词,根据字数要求,考生去组织语言、整合出规范的答案。

  参考答案:

  (1)使化石能源价格偏低,无法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损害成本,加剧了能源的过度需求和消费。

  (2)应对气候变化,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来提振经济,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消费,是政府工作的重点。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政府补给,推进资源和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赋分说明

  1.价格补贴的弊端5分,关键词:使能源价格低,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加剧需求和消费。1个关键词1分,意思相近即给分。

  2.应对策略5分。清洁能源、新能源、结构调整、减少政府补给、价格形成机制。出现其二即给5分。

  (二)资料四下划线句子提到“遭遇着一个两难境地”,根据资料四、五,根据情况对此进行分析。(30分)

  要求:

  1、指出其中矛盾并做简要分析。(20分)

  2、提出化解的思路。(10分)

  3、分析透彻、层次清晰、表述简洁。总字数不超过400字。

  问题解析

  首先认真审题,题目要求分析“遭遇着一个两难境地”,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仔细阅读作答要求,会发现,作答思路已经暗含其中,“两难境地”也即是矛盾,所以我们先要分析两难境地包含的矛盾有哪些,再指出解决这些矛盾的对策。考生可以根据梳理材料对这些信息点进行提取归纳。需要注意的一个细节是:题干要求中的分值分配,分析矛盾是20分,化解思路是10分,这就暗示我们在作答时,要把前者作为重点,字数分配相应较多。通过此题,我们可以看出审题的重要性,尤其是要仔细研读作答要求。一是为了根据要求去组织答案,提高针对性和准确率。二是有时可以从要求中寻求作答脉络和线索。

  参考答案:

  “遭遇一个两难境地”,其矛盾有:

  1.经济增长和能源节约之间的矛盾。工业化加速发展,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污染物排放量大。

  2.资源小省和耗能大省的矛盾。浙江资源匮乏,而经济发展依靠牺牲大量能源获得,耗能严重。

  3.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矛盾。中小企业设施落后,实力不济。难以跟上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生存困难。

  4.低碳生活和民生需求的矛盾。低碳理念没有普及。居民生活用能增长给节能降耗带来压力。

  解决这个矛盾的出路有:

  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能耗落后企业。

  2.调控投资比例。资金转向新兴产业,对重工业和高能耗企业制订控耗指标,严格监控管理。

  3.强化技术创新。坚持自主创新,开发低能耗设备,以绿色技术改良生产设施。

  4.推进能源革命。开发新能源及节能产品,倡导全民简约、低碳生活。

  赋分说明

  1.矛盾分析共20分,每条5分,其中总括句2分,具体分析3分。相近表达即给分。

  2.对策共10分,关键词有:产业结构调整、投资比例、制定控耗指标、技术创新/绿色技术、新能源。每个关键词2分。意思相近即给分。

  (三)围绕“给定资料”主旨,联系实际,以“‘后天’的拷问”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论述深刻、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字数1000—1200字。

  问题解析:

  这个题目是一个非常开放、大气的题目,这样的命题方式非常符合浙江省命题的特点。从题干看标题已经定为“后天的拷问”了,为了突出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我们可以加一个副标题。

  参考答案1:

  《“后天”的拷问——对技术决定论的一个批评 》

  两极冰川融化,海水吞没大陆,城市瞬间冰冻……这是气侯灾难大片《后天》给我们描述地球的“后天”。影片在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更多的是带来人类对全球气侯变暖的思索。

  到底应该怎么解决气候的问题?现在很多人的把希望寄托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上。这些人的想法是:技术既能带动新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又能减少碳排放、满足人的欲求。通过新技术来解决气候问题好像成了一个共识,有条件的国家都在纷纷的发展、推广新能源技术:有的国家开发出的电动汽车比汽油的汽车少排放碳达到20%甚至更多,有的国家在大量的研发太阳能的转化,有的国家把力量集中在生物能的运用上——用粮食制作酒精燃料……

  我们绝对不是否定技术,反对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和运用,但是很少人想过:单凭技术真的能解决气候的问题吗?即便是使用了新技术之后能节能20%或者80%甚至更多,但是我们的对能源的消费在不停膨胀,技术虽然在发展,但是技术本身的发展现在还跟不上我们的对能源消费的脚步。也就是说,尽管技术在发展,但是我们的碳排放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

  有人说:各个国家不是都制定了减排的计划吗,碳排放只会越来越少啊,怎么会越来越多呢?持这种观点的人连基本情况都没有搞清楚。首先很多国家根本就没有对碳减排作出做出明确的承诺;有些国家作出的承诺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对减排的目标闪烁其词,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美国就是如此;还有的国家即便是作出做出了承诺,但是是否能否够实现还是一个问号。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体现了一个大国应有的气概和责任:制定了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可以完成这个目标,但是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厘清,这个词就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我们减少不是碳排放的总量,而是单位GDP排放的数量,如果到2020年我们的GDP比2005年增长了100%,我们2020年排放的碳比2005年不是少而是多!中国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并不比发达国家差,推广运用和政策扶持力度也走在世界前列,即便是这样,我们的碳排放还是越来越多。中国尚且如此何况别的国家!

  我们现代社会有一种新的迷信,对科学的迷信,对技术的迷信。这种迷信使人相信——通过技术带来的问题技术也能够完全解决。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迷信让一些人有恃无恐——只要用的使用新能源的汽车就可以顺随便用,只要用的是使用垃圾回收制造的东西好像就是低碳生活……如果是这样,新能源技术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更大的灾难。这种迷信如果蔓延下去,它造成的危害就不只是封建迷信那样是个别性的,而是会给整个人类和地球造成灭顶之灾。

  参考答案2:

  《“后天”的拷问——从哥本哈根会议谈起》

  据统计,上个世纪是近千年来最暖的100年,而最近30年又是其中最暖的30年。正是这种条件之下2009年召开了被喻为“二战以来最重要国际会议”的哥本哈根气侯变化会议。尽管在中国等国家的斡旋之下勉强达成了一个协议,然而这个会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什么到现在我们还争吵不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濒临灭绝边缘的人类如此执迷悟?是我们的自私、狭隘与短视!在这个被媒体誉为以“拯球人类”为目标的会议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不是大度,而是狭隘,不是人类的空前团结,而是勾心斗角。很多发达国家一边唱着高调不顾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要求发展中国家减排,一边又向发展中国家推广他们的价格高昂的新技术以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发展中国家则一方面大谈特谈发展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碳排放的权利,一方面要求发达国家给予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整个会议给人的感觉不想是来一起讨论如何拯救人类,如何为地球为子孙万代承担责任的,倒是更像是来为自己捞取好处的。以这样的心态我们怎么可能去承担起拯救人类的使命呢?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们首先要转变我们一些传统观念。有一点必须清楚:清楚面对气候变暖的问题我们是不可能隔岸观火、独善其身的。科技输出可以被封锁,战火可以因国界被隔绝,甚至瘟疫也可以通过阻断交通而控制,但是大气层的流动却无以阻挡。如果说国家与国家之间在其它领域存在竞争的话,那么在气候问题上我们就应该只有合作没有竞争。很多人不是看不到这一点,而是舍不得自己的一点小利益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事情都在发生,在这个问题上全球的国家都应该搁置一切纷争加强合作。其次要强化责任意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减少碳排放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应该把精力放在争论我们应该减多少上面,而是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减少上面。此外还要突出分享精神。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他们应该有分享意识,不应该封锁技术,而应该低价甚至义务的地推广技术。发达国家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把分享技术动作当作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恩惠”,而应该把这件事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全球气候的变暖走在前列的发达国家是始作俑者,是最大的推手!发达国家应该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放弃争吵共度危机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亡羊补牢,今天就开始行动或许还有希望,难道我们真的要得到“后天”才知道后悔吗?

  参考答案3:

  《“后天”的拷问——对气候变化的道德考量》

  科技在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些生活水平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能源的大量消耗。自然界通过十几亿年形成的资源,可能被我们在几十年内开发并消耗殆尽。这些资源的消耗带来的是最近几十年全球的气温骤升,危及的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什么是使人类如此肆无忌惮地挥霍资源?有人认为是技术落后,还有人觉得是制度问题,有人认为是认识问题……,但是很少有人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思考过这个问题。对资源的挥霍和道德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对资源的挥霍是对人伦的破坏。中国文化中尤其注重子嗣的传承,《孟子》中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断子绝孙在我们的文化中是非常恶毒的诅咒。我们这么害怕个人断子绝孙,但是现在我们面临集体断子绝孙危险缺却茫然不知——资源消耗带来的温室效应可能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正在使我们的子孙丧失生存的基础。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我们现在的挥霍的是我们人类得以延续的命脉。我们现在的浪费不再单纯是一个个人的行为的问题,而是对我们人伦的威胁和破坏,是一种丧尽天良的行为,我们将不再有天伦之乐。 每一种生物都有延续种族的本能,只要力量能够达到,它们都会为自己种族的明天、后天的生存做准备,甚至牺牲。反观我们现在的很多行为却违背作为生物的基本本能,我们现在说这些行为是“连畜生”都不如,还有人会反对吗?

  第二,对资源的挥霍是对他人权利的剥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都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影响,这样的影响在环境领域表现得尤其明显。我在这里心旷神怡开着大马力汽车驰聘,很可能你就在那里愁眉苦脸对着烂在田间的农作物。对资源的使用已经不单纯的是个人的自由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有钱没有钱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道德的问题。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低碳一族正在慢慢形成,他们不差钱,但追求一种简约的低碳生活方式。我们不要小看这种民间的力量,要彻底的解决对资源的挥霍恰恰就是要让浪费可耻、低碳光荣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那些有能力占有和使用资源的人。

  第三,对资源的挥霍是对人类优良品德的挑战。首先对资源的挥霍是一种不必要的行为,它是一种虚荣,虚荣心的膨胀会使人越来越浅薄,越来越粗俗,使人丧失节制的美德。其次我们历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绝对不应该被看作是贫穷时候的无奈之举,它和贫富无关,正所谓“富贵不能淫”,节约应该是一个人应有的品格。很多人认为这样的传统过时了,并且理直气壮的说:我们都勤劳同时又节约,生产的产品卖给谁?经济怎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怎么提高?这是一种很庸俗、肤浅的论调。生活水平的高低和物质利益的多少是没有必然的关系的,消费也不一定要消费能源。我们读一本经典的图书不是消费吗?坐公交车或者骑自行车去听一场音乐会一定比不上开着大排量的汽车去兜风更加不幸福吗?发展经济不一定要消耗能源,提高生活水平也不一定要消耗能源,我们不能为我们的奢侈找一些自己都不敢认同的借口。

  我们不是地球的主人,只是地球的匆匆过客,我们没有权利去挥霍地球留给全人类甚至全体生物的共同遗产。我们不仅要为子孙留下可供他们生存的资源和环境,还应该为他们树立道德品行方面的典范,为人类种族的延续尽到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