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之定义判断

发布时间:2013-07-25 14:27:46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86

  (单选题)

  职业认同是指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主观建构的、与职业特征联系在一起的认知和感受,常常包括职业角色的意义感和价值感、职业是否有乐趣和吸引力等。职业认同分为过程性职业认同和状态性职业认同。其中过程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从自己经历中逐渐发展出的认同自己职业角色的过程;状态性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当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过程性职业认同的是( )。

  A. 身为一名警察,老张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将维护公共安全的原则牢记于心

  B. 李老师凭借自己灵活的授课方式赢得最佳教师奖,为此她深感自豪

  C. 听完老党员的模范事迹,小赵顿时感觉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身上肩负的重任

  D. 陈医生行医多年,“救死扶伤”四个字已从字面意思转变为人生追求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过程性职业认同”的关键词强调“自己经历”、“逐渐发展的”、“认同自己职业角色”、“过程”。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老张“几十年如一日”,不是逐渐发展的过程,故A错;B中李老师是为自己获奖而感到自豪,不是对职业角色本身的认同,故B错;C中老党员的模范事迹不属于小赵自己的经历,且党员不是一种职业,故C错;D中陈医生行医是自己经历,“救死扶伤”属于职业角色,“多年”、“从字面意思转变为人生追求”表明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符合定义要件。故正确答案为D。

  87

  (单选题)

  获致身份是指一个人经历某种公开的、具有竞争性的奋争或因具备某种特殊的本领而获得的社会地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符合获致身份说话的是( )。

  A. 生子当如孙仲谋

  B.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D.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公开的、具有竞争性的奋争”、“具备某种特殊本领”、“社会地位”。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C、D中都强调的是世袭和血统,不是通过公开具有竞争性的奋争,也不具备特殊本领,只是对原有社会地位的继承,不符合定义,故排除;C的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符合定义要件。故正确答案为B。

  88

  (单选题)

  制度的反功能指的是该制度实现了系统的某些功能之后而产生的副作用,诸如破坏该系统的内部协调、稳定关系,造成系统内部冲突,对系统良性运行产生破坏作用等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制度的反功能的是( )。

  A. 某校实行绩效考核,实行一段时间后引发了教师争抢上课、乱发文章等一系列问题

  B. 某售楼处规定销售额可以提成,结果某销售员一个月卖房近50套

  C. 一对夫妻新婚后实行家庭消费AA制,一段时间后觉得不方便就取消了

  D. 某部门实行人性化管理,结果上班迟到现象反而比实行考勤制度时减少了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实现了系统某种功能”、“副作用”;副作用包括“破坏该系统的内部协调、稳定关系”、“造成系统内部冲突”、“对系统良性运行产生破坏作用”等。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学校实现了“绩效考核”这种功能,“教师争抢上课、乱发文章等一系列问题”是产生的副作用,符合定义要件;B中规定销售额可以提成,而“销售员一个月卖房近50套”是促进了销售,不属于副作用,故B错;C中夫妻实行消费AA制,“感觉不方便就取消”并没有破坏夫妻关系,不属于副作用,故C错;D中某部门实行人性化管理,“上班迟到现象减少”有助于部门的管理,不属于副作用,故D错。因此正确答案为A。

  89

  (单选题)

  优势富集效应是一种起点发展理论,是指起点上的微小优势经过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产生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优势富集效应的是( )。

  A. 某名牌大学建校时间很早,文化传统悠久,并拥有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全国许多优秀的学生填写高考志愿时都选择了该校

  B. 上海的金茂大厦楼体高度略微超过“东方明珠”电视塔,被誉为“中华第一高楼”,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广告商,各类会议也常在此举办,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

  C. 某教育培训机构为了拓展业务,也像别的培训机构那样,通过发送宣传单来进行宣传,后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质量也更上一层楼,成为业内的典范

  D. 某服装品牌设立之初,最先提出要做“夹克之王”的理念,并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推广,后来这个概念逐渐被人们认可,许多人都认为买夹克就应该买这个品牌的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起点上的微小优势”、“关键过程的级数放大”、“更大级别的优势积累”。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建校时间很早”,“拥有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很多优秀学生都报考该学校”,对应三个定义要件,符合定义;B中“楼梯略高于”,“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广告商,举办各类会议”,“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对应三个定义要件,符合定义;D中“最先提出”,“通过电视媒体进行推广”,“许多人认为买夹克就应该买这个品牌”,对应三个定义要件,符合定义。C中某教育培训机构采用和其他机构一样的宣传方式,没有体现起点上的微小优势,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C。

  90

  (单选题)

  “翻异别勘”是宋代为防止冤假错案而规定的复审制度,是指犯人如果在录问或行刑时提出申诉,案件必须重新审理。宋代的“翻异别勘”分为原审机关的“移司别勘”和“差官别勘”两种形式。“移司别勘”是指由原审机关将案子交给另一个同级的司法机关复审。“差官别勘”是指原审机关将案子申报到上级机关,由上级机关负责差派与原审机关不相干的另外一个机关的官员重新审理。这种情况下,往往或者是差派上级机关的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或者将案子移往上级机关复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翻异别勘”的是( )。

  A. 犯人对州县审理的案件提出申诉,可以将案件移交至州县的上级——路的长官进行重审。

  B. 宋代中央司法机关刑部分左、右两厅,对其中一厅审理的案件,若犯人提出申诉,则由另一厅重审。

  C. 犯人对州县审理的案件提出申诉,州县的上级——路的长官可以亲至州县对案件进行重审。

  D. 宋代地方司法机关从上至下分为路、州、县三级,对由县上诉至州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若犯人提出申诉,则由州发回县重审。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翻异别勘”包括“移司别勘”和“差官别勘”,“移司别勘”强调关键词“交给另一个同级司法机关复审”;“差官别勘”强调关键词“申报到上级机关”,“差派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和“移往上级机关复审”中的一个。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符合“申报到上级机关”、“移往上级机关复审”,属于“差官别勘”;B中符合“交给另一个同级司法机关复审”,属于“移司别勘”;C中符合“申报到上级机关”、“差派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属于“差官别勘”;D中提到了“申报到上级机关”,所以将其限定在“差官别勘”的范畴内进行判断,但由于其不满足“差派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和“移往上级机关复审”中的任何一个,故D不属于“差官别勘”。故正确答案为D。

  91

  (单选题)

  求助者有两种求助动机:执行性求助和工具性求助。前者是自己不作任何尝试或努力,只想知道答案或让他人代自己完成任务;后者是借助其他人的力量以达自己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的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工具性求助的是( )。

  A. 妈妈为五岁的小明报了很多兴趣班,小明在兴趣班中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B. 家教老师耐心讲解了这道题的思路和原理后,小斌还是请老师直接给出答案

  C. 综合了多家咨询机构提供的意见,小峰拟定了符合自身条件的出国学习规划

  D. 小文每次阅读英语文章遇到生词时都会查阅电子词典,掌握生词的读音和意思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由题干可知,执行性求助和工具性求助都是因为自身需要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执行性求助关键词强调“自己不作任何尝试或努力”;工具性求助关键词强调“借助其他人的力量”、“自己解决”。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妈妈为小明报兴趣班,没有体现妈妈的目标或遇到的问题,不符合定义要件;B中小斌自己不作任何尝试或努力,只想老师给出答案,符合执行性求助;D中小文每次都借助工具来掌握生词,不是由自己解决,不符合定义要件。C中小峰借助多家咨询机构提供的意见,自己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出国学习计划,符合工具性求助的两个要件。故正确答案为C。

  92

  (单选题)

  生态演替是指在同一地段上生物群落有规律的更替过程,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在过去从未有过植被,或者原来有过植被但被彻底破坏,原有植被下的土壤已不复存在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被破坏,但仍保持着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开始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发生次生演替的生物群落趋向于恢复到破坏前的形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可能导致次生演替的情形是( )。

  A. 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植物种子洒向森林。

  B. 某岛屿火山爆发之后,火山岩浆覆盖整座岛屿。

  C. 当森林被反复砍伐后,演化成为了稀疏的草原。

  D. 水坝建成后下游湖泊干涸,沿湖植被大多枯死。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次生演替关键词强调“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保持着土壤和植被繁殖体”。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原有植被即森林并没有被破坏,不符合定义要件,故A错;B中火山喷发后,原有植被已被破坏,原来的土壤和植被繁殖体也被覆盖,不符合定义要件,故B错;D中水坝建成后,沿湖植被都枯死,所以不存在植物繁殖体,不符合定义要件,故D错。C中森林虽然被反复砍伐,但仍保持着土壤和植物繁殖体(稀疏的草原),符合定义要件。故正确答案为C。

  93

  (单选题)

  电子反对抗是指防止敌方或已方的电子对抗措施影响已方的设备和人员作战效能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以防护已方的战争力不遭受其损害,主要措施包含电子反侦察、电子反干扰、抗反辐射摧毁、抗定向能致盲和抗计算机病毒传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涉及电子反对抗的是( )。

  A. 军事演习前,演习指挥中心提前对使用的电脑进行病毒查杀

  B. 发射车向敌方发射反辐射导弹,关闭已方电子设备以免误击

  C. 军舰在冲突海域降低雷达发射信号功率,并设置反辐射诱饵

  D. 为对抗敌方电子干扰,指挥部决定重要指令用固定电话下达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电子对抗措施”、“影响已方设备和人员作战效能”。电子反对抗主要包括“电子反侦察”、“电子反干扰”、“抗反辐射摧毁”、“抗定向能致盲”、“抗计算机病毒传染”。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符合“抗计算机病毒传染”这一项措施,B和C都符合“抗反辐射摧毁”这一项措施,都属于电子反对抗;D中重要指令用固定电话下达,固定电话不是电子对抗所针对的设备,所以不属于电子反对抗。故正确答案为D。

  94

  (单选题)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从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并获得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此外,文化自觉还表现为应具有世界眼光,能够理解别的民族的文化,增强与不同文化之间接触、对话、相处的能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文化自觉的是( )。

  A. 经谈判,中方同意增加美国电影进行中国市场的配额。

  B. 为保护贵州梭嘎苗族文化习谷建立了梭嘎生态博物馆。

  C.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与北魏拓跋式的“禁断胡语”。

  D. 湖北省襄樊市与河南省南阳市都自称是“诸葛亮故里”。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生活在一定文化的人”、“自知之明”、“自身文化转型”、“获得新时代进行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理解别的民族文化,增进接触、对话、相处能力”。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只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配额,不符合任何定义要件,故A错;B中只体现了对自己文化的保护,没有体现“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故B错;D中两个城市争夺“诸葛亮故里”,违背了“自知之明”这一点,故D错;C中的“胡服骑射”和“禁断胡语”分别是赵武灵王和北魏拓跋氏对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学习与肯定,体现了定义要件。故正确答案为C。

  95

  (单选题)

  偶然音乐是指音乐家在创作中将偶然性因素引入创造过程或演奏过程的一种音乐形式。具体方法包括:谱写作品时采用随意手法,允许演奏者进行没有任何提示的即兴演奏,甚至以改造乐器或加入场外声响来演奏曲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偶然音乐的是( )。

  A. 指挥家在演出前随机决定使用乐器的数量、演出时长以及参演人数

  B. 在钢琴琴弦中塞进橡皮和铁钉等物以模拟打击乐的声响来演奏音乐

  C. 用掷骰子、丢硬币来确定作品的音高、力度与配器等并创作成曲谱

  D. 演奏者保持沉默,此时台上台下偶然出现的掌声、笑声构成了乐曲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偶然性因素”、“创造过程或演奏过程”,“偶然性因素”包括“谱写作品时采用随意手法”、“即兴演奏”、“改造乐器”、“加入场外声响”。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B是一种“改造乐器”的行为,属于演奏过程中的“偶然性因素”;C是一种“谱写作品时采用随意手法”的行为,属于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性因素”;D是一种“加入场外声响”的行为,属于演奏过程中的“偶然性因素”。所以B、C、D都属于偶然音乐。A中行为不符合“偶然性因素”包括的几个方面,所以不是偶然音乐。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