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及常识判断

发布时间:2013-07-25 17:14:29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单选题)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巨大的“和”字,其蕴含的思想源自( )。

  A. 墨家

  B. 道家

  C. 儒家

  D. 法家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文化常识

  解析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字与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相统一。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正确答案为C。

  本题相关知识点:

  墨家思想的主张可归纳为十个:兼爱(人人平等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尚贤(不分贵贱唯才是举)、尚同(政令、思想、言语、行动等要与圣王的意志相同一。)、天志(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明鬼(辨明鬼神的存在)、非命(反对命运之说、非乐(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节用(反对奢侈浪费)、节葬(反对厚葬久丧)。

  道家是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慎到、杨朱等。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最重要的开创者。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在法律界及法理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闻名,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相当有效的理论依据。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慎到、商鞅、申不害、李斯、韩非子等。

  2

  (单选题)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 )。

  A. 上海

  B. 安徽

  C. 广东

  D. 浙江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宏观经济与调控政策

  解析

  1978年11月24日,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勇于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的舒服,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我国农村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不久之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领导人和最底层的农民,共同翻开历史的新篇章。

  本题容易误选C项,误以为设立深圳为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实际上,深圳经济特区设立于1980年,而小岗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是在1978年,所以C项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B。

  3

  (单选题)

  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

  A. 生产的发展

  B. 效率的提高

  C. 社会的公平

  D. 内需的扩大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宏观经济与调控政策

  解析

  “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是指“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减少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比例,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数量,推动收入分配的公平,故正确答案为C。

  4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制定了“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 )。

  A. 20 世纪 50~60 年代

  B. 大跃进时期

  C. 20 世纪 60~70 年代

  D. 文革时期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中国历史

  解析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又试验成功。1960年,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和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因此”两弹一星“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在20世纪60~70年代,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相关知识点:对于中国而言,“两弹一星“是在非常艰苦、没有外援的环境下所开发出来的成果。“两弹一星”精神象征了在欠缺良好环境下,从事科学技术开发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兴国政策的开端。“两弹一星”精神可当成政治语汇可以用在科技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等领域上,例如,“用‘两弹一星’精神创建一流大学”、“用‘两弹一星’精神开发资讯产业”等。

  5

  (单选题)

  从 2006 年元旦起我国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续 2600 年的农业税。我国农业税的征收始于( )。

  A. 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B. 战国时期的商秧变法

  C. 秦朝的按亩纳税

  D. 西汉的编户齐民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中国历史

  解析

  据史料记载,农业税始于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到汉初形成制度。《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初税亩。” “初税亩”按照字面来翻译,就是“开始按照土地每亩的单位来收税”,这是文献上最早的税收制度。解答本题时,可依据时间来推算,以2006年为起点,2600年前刚好是公元前594年,正是鲁国时期鲁宣公十五年,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相关知识点:

  商鞅变法始于公元前356年,当时在位的国君是秦孝公。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在经济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和封建生产力的繁荣发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乃至统一全国奠定了雄厚的经济物质基础。

  6

  (单选题)

  地热资源、太阳能、水能资源均丰富的地区是( )。

  A. 青藏高原

  B. 海南岛

  C. 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自然常识

  解析

  青藏高原位于板块交界处,有丰富的地热资源;青藏高原河流湖泊多,且落差大,所以水能丰富;又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所以太阳能丰富。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相关知识点:

  青藏高原有中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羊八井热电站。青藏高原是亚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这里。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中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盆地的中部是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为山麓、戈壁和绿洲(冲积平原)。

  四川盆地又称为巴蜀盆地、信封盆地或紫(红)色盆地,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也是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四川盆地聚居着四川、重庆的大部分人口,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号称“天府之国”。

  7

  (单选题)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更好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B. 今年 5 月 12 日发生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C.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独立掌控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D.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国情社情

  解析

  2008年9月25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同志乘坐神舟七号载人航 天飞船成功进入太空,在顺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和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后,于9月28日 安全返回地面。这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 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继苏联、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故正确答案为C。

  本题相关知识点:

  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翟志刚成为我国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被授予翟志刚 “航天英雄”称号。刘伯明和景海鹏则获得“英雄航天员”的荣誉称号。

  8

  (单选题)

  晚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4至15世纪)的历史大事是( )。

  A.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B.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C.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D. 英国工业革命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世界历史

  解析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在1041~1048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是在1206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形成于1514年,发表于1543年(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和英国工业革命都晚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但后者比前者更符合“历史大事”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D。

  9

  (单选题)

  我国领导人多次表示,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西藏问题”的实质是( )。

  A. 民族问题

  B. 人权问题

  C. 宗教问题

  D. 主权问题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国情社情

  解析

  2008年4月12日,胡锦涛在三亚会见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时表示:“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我们和达赖集团的矛盾,不是民族问题,不是宗教问题,也不是人权问题,而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分裂祖国的问题。”所以“西藏问题”的实质是主权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

  10

  (单选题)

  以下节气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立春、惊蛰、雨水、春分

  B. 小暑、大暑、处暑、立秋

  C.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D. 立冬、小雪、小寒、冬至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自然常识

  解析

  二十四节气经常出现在常识判断题中,可借助口诀辅助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具体节气为: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相连(小暑、大暑),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故正确答案为C。

  11

  (单选题)

  下列历史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A. 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秦统一天下

  B. 司马迁修《史记》→文景之治→王莽篡汉

  C. 玄武门之变→黄巢起义→安史之乱

  D. 杯酒释兵权→岳飞抗金→王安石变法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中国历史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常识。齐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商鞅变法发生在公元前356年,秦朝统一天下是在公元前221年,A项排序正确。B项,司马迁修《史记》是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前88年),在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年~前141年)之后;C项,黄巢起义发生于唐朝末年,而安史之乱发生于唐玄宗的天宝年间;D项,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岳飞抗金发生在北宋末年、南宋初期。故正确答案为A。

  12

  (单选题)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 30 周年成就的描述,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

  A. 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接近 10%

  B. 人均 GDP 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D. 已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国情社情

  解析

  十七大报告(2007年)中提到,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连续几年接近10%,所以A项的表述符合实际。人均GDP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第三个目标,计划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实现,B项提到的是“已接近”,不符合实际。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并没有逐年减少,C项错误。2009年世界贸易第一大国是美国,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相关知识点: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11月7日发表的《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中提到,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跃升至2010年的29740亿美元,年均增长16.8%,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13

  (单选题)

  下列做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可行的是( )。

  A. 医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份相同,都可用于伤口消毒

  B. 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有效缓解重金属中毒现象

  C. 由于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利用淀粉检验加碘食盐的真假

  D. 低血糖症状出现时,吃馒头要比喝葡萄糖水见效快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生活常识

  解析

  误服重金属盐会使人体内组织中的蛋白质变性而中毒,如果立即服用大量鲜牛奶或蛋清和豆浆,可使重金属跟牛奶、蛋清、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作用,从而减轻重金属对机体的危害,B项正确。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不能用于伤口消毒。淀粉遇到碘单质才会变色,而加碘盐中含有的是碘离子,不是碘单质。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多糖,需要经过消化转化为单糖才能被人吸收。A、C、D三项的表述均有误。

  故正确答案为B。

  14

  (单选题)

  美国次贷危机中的“次”是指( )。

  A. 贷款人的第二次贷款

  B. 贷款人的收入较低,信用等级较低

  C. 贷款机构的实力和规模较小

  D. 贷款机构的信用等级较低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市场

  解析

  次贷即“次级按揭贷款”,“次”的意思是与“高”、“优”相对应的。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次级”(Subprime)及“优惠级”(Prime)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从而形成了两个层次的市场。信用低的人申请不到优惠贷款,只能在次级市场寻求贷款。故正确答案为B。

  15

  (单选题)

  关于气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沙尘暴发源于蒙古高原

  B. 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温室气体增多引发的

  C. 美国西海岸有暖流、东海岸有寒流通过

  D. 飓风指的是在大西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自然常识

  解析

  A项错误,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关于起因,目前尚无定论,所以B项错误。美国西海岸是加利福尼亚寒流,东海岸是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C项的表述刚好相反,错误。D项正确,飓风指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东部地区将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其意义和台风类似,只是产生地点不同。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相关知识点:

  从1999年到2002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

  飓风和台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称。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加勒比海以及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而生成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则称为“旋风”。

  16

  (单选题)

  下列对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CPI 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

  B. CPI 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

  C. CPI 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

  D. CPI 是采用指数商品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市场

  解析

  本题考查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概念。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相对数,不是绝对数,A 说法错误;

  CPI 用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B项“非零售价”表述错误;

  CPI 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C说法正确;

  CPI是采用的是固定权数按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公式计算,D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17

  (单选题)

  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 )。

  A. 隐形飞机机身涂料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电磁波

  B. 混沌理论在很多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

  C. U盘格式化后,信息不可恢复

  D. 土星环是圆的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科技常识

  解析

  从原理上来说,隐形飞机的隐形并不是让我们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目的是让雷达无法侦察到飞机的存在。隐形飞机在现阶段能够尽量减少或者消除雷达接收到的有用信号,所以隐形飞机的机身会采用非金属材料或者雷达吸波材料,吸收掉电磁波,A 项正确。混沌理论,是系统从有序突然变为无序状态的一种演化理论,是对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内在“随机过程”形成的途径、机制的研讨,在很多研究领域有重要应用,B项正确。D 项土星环是圆的,属于未探索问题。C项表述有误,U盘格式化后,信息是可以恢复或可以部分恢复的。

  故正确答案为C。

  18

  (单选题)

  下列能够依次展示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是( )。

  A. 感恩节、巨石阵、卢浮宫、浮土绘

  B. 硅谷、哈佛大学、白金汉宫、东照宫

  C. 爵士乐、金色大厅、圣女贞德、新干线

  D. 劳斯莱斯、芭比娃娃、巴尔扎克、桂离宫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文化常识

  解析

  B项中提到的哈佛大学是美国一所著名大学,白金汉宫是英国的王宫;C项提到中金色大厅是奥地利维也纳的著名音乐厅;D项中的劳斯莱斯是世界顶级豪华轿车厂商,1906年成立于英国,芭比娃娃则是美国的。只有A项正确展示了美、英、法、日四个国家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故正确答案为A。

  19

  (单选题)

  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 法律和道德都是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

  B.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

  C. 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都违法

  D. 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法理学

  解析

  违法行为不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例如男女两人未领取结婚证而同居,他们两人可能已经举行了婚礼,只是还没有履行法律程序,他们的未婚同居行为违法但不违反道德,所以C项表述错误。答题时,若选项中出现类似 C 项这样的绝对化表述,需多加留意,过于绝对化的表述往往是不准确的。故正确答案为C。

  20

  (单选题)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一种行为是不合法的( )。

  A. 某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长、副乡长

  B. 国务院某部门制定规章设定行政许可

  C.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2008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宪法

  解析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只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决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省级人民政府的规章依据法定条件可以设定临时性行政许可,其它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包括国务院各部委、省会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均没有行政许可的设定权,B项“国务院某部门制定规章设定行政许可”是不合法的,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相关知识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九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行使选举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的职权,A项合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是在2008年发布的。

  一般来说,中央财政预算方案是不会调整的,由国务院制订,全国人大代表大会通过,如有预算要进行调整,例如出现大灾难等突发性事件,可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21

  (单选题)

  下列机构中,有权依法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的是( )。

  A. 某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B. 某省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C. 某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宪法

  解析

  《立法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某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属于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有权制定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是地方性法规。

  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相关知识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22

  (单选题)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行政行为。

  据此,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A. 暂扣违章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

  B. 对醉酒的人约束至酒醒

  C. 对严重违反《公务员法》的公务员给予开除处分

  D. 对到期不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行政法

  解析

  判别是否属于行政处罚,最重要的是看有关行为是否违犯了《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B项《新治安管理处罚法》对醉酒的人约束至酒醒属于行政强制措施;C项对严重违反《公务员法》的公务员给予开除处分属于行政处分;D项对到期不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所规定的,不属于行政处罚范畴。A项的行为属于《行政处罚法》的范畴,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相关知识点:

  《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了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注意: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23

  (单选题)

  下列行为中构成犯罪的是( )。

  A. 赵某,30 岁,醉酒驾车撞死路人

  B. 刘某,13 岁,盗窃价值人民币 50 万元的财物

  C. 张某,30 岁,遇人抢劫奋起反击,将对方打成重伤

  D. 王某,30 岁,为了躲避仇人追杀,抢了路人的摩托车逃跑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刑法

  解析

  B项刘某13岁,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其盗窃行为不构成犯罪;C项属于正当防卫;D项属于紧急避险。C、D两项均属于合法行为。《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A项30岁的赵某醉酒驾车撞死路人,构成犯罪。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相关知识点: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是法律常识的常考点,对这两个概念,《刑法》的规定如下。

  《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4

  (单选题)

  甲被车撞伤倒地,行人乙拦下一辆出租车,将甲送往医院,乙支付了车费,其间甲的手机丢失。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B. 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由乙赔偿

  C. 车费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D. 车费不由甲承担,甲手机丢失的损失不由乙赔偿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民法

  解析

  《民法通则》第九十三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乙送甲去医院是为了甲的利益,构成无因管理,所以乙对车费享有求偿权。乙对甲的手机没有保管义务,甲手机丢失,乙无过错,所以乙没有赔偿义务。故正确答案为C。

  25

  (单选题)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突发事件即为紧急状态

  B. 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从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蓝色和黄色来标示

  C. 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D. 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不得越级上报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其他法律法规

  解析

  《突发事件应对法》所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C项正确。

  突发事件即为紧急状态,这种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B项表述不准确。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七条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并立即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