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之逻辑判断

发布时间:2013-07-25 17:31:23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91

  (单选题)

  有的人即便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压力下,也不会感到疲劳,而有的人哪怕干一点活也会觉得累。这除了体质或习惯不同之外,可能与基因不同有关。英国格拉期哥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对50名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基因组的观察,发现这些患者的某些基因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的基因是有差别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该研究成果应用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 )

  A. 基因鉴别已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应用

  B. 科学家们鉴别出了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基因

  C. 目前尚无诊断和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方法

  D. 在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基因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信息

  本题研究成果是患者的某些基因与同年龄、同性别健康人的基因是有差别的。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就必须要找出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原因。

  A中说基因鉴别已在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疾病;

  B中说法恰好将研究成果和疾病联系在一起,并给出疾病的原因,加强支持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疾病;

  C中说法对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疾病几乎无作用,属于无关选项;

  D中说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基因,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该疾病。综上,B的内容支持力度最强,故正确答案为B。

  92

  (单选题)

  有三个骰子,其中红色骰子上 2、4、9 点各两面;绿色骰子上 3、5、7 点各两面;蓝色骰子上 1、6、8 点各两面。两个人玩骰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人各选一个骰子,然后同时掷,谁的点数大谁获胜。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先选骰子的人获胜的概率比后选骰子的人高

  B. 选红色骰子的人比选绿色骰子的人获胜概率高

  C. 没有任何一种骰子的获胜概率能同时比其他两个高

  D. 获胜概率的高低与选哪种颜色的骰子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其他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信息

  红色骰子点数:2、4、9;绿色骰子点数:3、5、7;蓝色骰子点数:1、6、8。由此可知:

  红色中2和4分别小于绿色中的3和5,而红色中9大于绿色中7;

  绿色中5和7分别小于蓝色中的6和8,而绿色中3大于蓝色中1;

  蓝色中1和8分别小于红色中的2和9,而蓝色中6大于红色中4;

  进而可以得到获胜概率是:绿>红,蓝>绿,红>蓝。

  第二步:逐一分析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A中先选骰子的人获胜的概率比后选骰子的人高,该说法不正确,因为后者可选有两个点数大于前者的股子,这样就比前者有更高的胜率,因此A项错误;

  B中选红色骰子的人比选绿色骰子的人获胜概率高,该说法不正确,因为红色骰子有两种点数2和4分别小于绿色的3和5,从而有红色胜率小于绿色,因此B项错误;

  C中没有任何一种骰子的获胜概率能同时比其他两个高,由第一步中的结论“绿>红,蓝>绿,红>蓝”可知,该说法正确,因此C项正确;

  D中获胜概率的高低与选哪种颜色的骰子没有关系,该说法不正确,因为是两个人玩,总有一种骰子的胜率大于另一种股子,因此D项错误。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93

  (单选题)

  某国家先后四次调高化肥产品出口关税以抑制化肥产品出口。但是,该国化肥产品的出口仍在增加,在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以下不能解释这一情况的是( )。

  A. 国际市场上化肥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B. 该国化肥产品的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口碑很好

  C. 该国化肥产品的价格在关税提高后仍然比其他国家低

  D. 该国化肥产品的产量仍在不断增加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信息

  题干反映的情况是该国调高化肥产品出口关税后化肥产品的出口仍在增加,仍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中该化肥产品处于供不应求,B项中该化肥产品的质量口碑很好,C项中该化肥产品价格在关税提高后仍然比其他国家低,是从供求关系、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解释原因的,因此都能够解释题干反映的情况;D项该化肥产品的产量不断增加,只是涉及到了供应,没有涉及需求,因此不能够解释题干反映的情况。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94

  (单选题)

  当受到害虫侵袭时,大豆和其他植物会产生一种叫做茉莉酸盐的荷尔蒙,从而启动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更多蛋白酶抑制剂,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害虫吃下这种化合物以后,其消化功能会受到抑制。植物生物学家德鲁西亚发现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植物丧失分泌茉莉酸盐的能力,整个“防御通道”由此将被关闭,于是大豆类作物的抗虫害能力便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

  由此可以推出( )。

  A. 大豆产量会受到空气状况的影响

  B. 茉莉酸盐的主要作用是抵抗害虫

  C. 不能产生茉莉酸盐的植物将很难抵御害虫

  D. 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增加大豆的抗虫害能力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

  第一句说明植物受害虫侵害时会产生茉莉酸盐增强抵抗力,第二句说明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害虫的消化功能,第三句说明高浓度二氧化碳会导致植物丧失分泌茉莉酸盐的能力,大豆抗虫能力随二氧化碳增多而减弱。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题干说“大豆类作物的抗虫害能力便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弱”,也就表明大豆产量会受到空气状况的影响,因此A项可以推出;

  B项产生茉莉酸盐从而启动一系列化学反应,合成更多蛋白酶抑制剂,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而不是自身能够抵抗害虫,因此B项无法推出;

  C项题干中没有提及说不能产生茉莉酸盐的植物将很难抵御害虫,因此C项无法推出;

  D项题干只说二氧化碳的增加会导致植物丧失分泌茉莉酸盐的能力,并没有说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会增加大豆的抗虫害能力,因此D项无法推出。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95

  (单选题)

  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某地区饱受酸雨困扰,为改善这一状况,该地区 1~6 月份累计减排 11.8 万吨二氧化硫,同比下降 9.1%。根据监测,虽然本地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降低,但是酸雨的频率却上升了7.1%。

  以下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 该地区空气中的部分二氧化硫是从周围地区飘移过来的

  B. 虽然二氧化硫的排放得到控制,但其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C. 尽管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减少,但二氧化硫在污染物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变

  D. 机动车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而氮氧化物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信息

  题干中的现象是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了,但酸雨频率却上升了。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说二氧化硫是从周围地区飘移过来的,但从题干知道本地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降低,因此A项是无关选项,不能解释这一现象;

  B项说二氧化硫的排放得到控制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也无法解释现在二氧化硫含量降低,酸雨的频率却上升的现象;

  C项说二氧化硫在污染物中所占的比重没有变,也不能够很好的解释题干现象;

  D项中由于二氧化硫的比重下降,酸雨的频率却上升了,因此必定有其他的原因“导致了酸雨的频率上升”,机动车的大量增加加剧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而氮氧化物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说明了导致酸雨频率增加的另一原因,因此D项能够解释这一现象。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96

  (单选题)

  “东胡林人”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在遗址中发现的人骨化石经鉴定属两个成年男性个体和一个少年女性个体。在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经开始萌动。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判断?( )

  A. 新石器时代的饰品通常是石器

  B. 出土的项链和骨镯都十分粗糙

  C. 项链和骨镯的作用主要是表示社会地位

  D. 两个成年男性遗骸的颈部有更大的项链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削弱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审美意识已开始萌动,论据是少女遗骸的颈部位置有用小螺壳串制的项链,腕部佩戴有牛肋骨制成的骨镯。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论点强调审美意识,论据强调项链和骨镯,所以论点与论据间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需削弱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不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C项即在审美意识和项链骨镯间不搭桥,证明二者无关,是答案。A、B和D项均与审美意识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削弱论证

  97

  (单选题)

  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的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 )。

  A. 甲不是湖北人

  B. 河南人比甲年龄小

  C. 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

  D. 湖北人年龄最小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排列组合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是信息量最大对象,即河南人。由“甲和河南人不同岁”知,甲不是河南人,由“河南人比乙年龄小”知,乙不是河南人,因此河南人是丙。

  第二步:抄信息于表中,即将题干和第一步的所有信息放在一个表中

  人: 丙 乙

  < <

  地: 湖北 河南

  第三步:填空,即填上每一个集合的空格

  人: (甲) 丙 乙

  < <

  地: 湖北 河南 (山东)

  通过分析,只有D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

  98

  (单选题)

  有关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演变成了“健康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要从工艺和配料两方面进行改良,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口味再好,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由此不能推出的是( )。

  A. 只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B. 如果月饼符合了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说明一定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了改良

  C. 只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即使口味不好,也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D. 没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月饼,却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需求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题干中“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口味再好,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可翻译为:-(工艺改良∧配料改良)⇒-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A项: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工艺改良∧配料改良,是题干推导关系的逆否规则,因此能够推出;

  B项: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工艺改良∧配料改良,是题干推导关系的逆否规则,因此能够推出;

  C项:工艺改良∧配料改良⇒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工艺改良∧配料改良”属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不能推出;

  D项:-(工艺改良∧配料改良)⇒-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是题干推导关系,因此能够推出。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99

  (单选题)

  所有的恐龙都是腿部直立地“站在”地面上的,这不同于冷血爬行动物四肢趴伏在地面上。恐龙的骨组织构造与温血哺乳动物的骨组织构造相似;恐龙的肺部结构和温血动物非常相近。在现代生态系统中(例如非洲草原),温血的捕食者(例如狮子)与被捕食者(例如羚羊)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对北美洲恐龙动物群的统计显示其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比例与这个常数近似。这些都说明恐龙不是呆头呆脑、行动迟缓的冷血动物,而是新陈代谢率高、动作敏捷的温血动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反驳上述推理?( )

  A. 有些海龟骨组织构造与哺乳动物类似,却是冷血动物

  B. 鲸类等海生哺乳动物并不是直立的,却是温血动物

  C. 关于北美洲恐龙动物群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比例的统计有随意性

  D. 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生理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心脏结构而非肺部结构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恐龙不是冷血动物,而是温血动物,论据是(1)恐龙都是直立的;(2)恐龙的骨组织构造与温血哺乳动物的骨组织构造相似;(3)恐龙的肺部结构和温血动物非常相近;(4)在现代的生态系统中,温血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比值常数,与北美洲恐龙动物群的统计显示其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比例近似。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说“有些海龟组织构造与哺乳动物类似,却是冷血动物”,这构成了对论据(2)的反驳,因此A项削弱题干推理;

  B项说“鲸类等海生哺乳动物并不是直立的,却是温血动物”,这个说法对论据(1)不能构成反驳,如果要构成反驳,应该说:虽然某种动物是直立的,但是却不是温血的,因此B项最不能反驳题干推理,即能加强题干推理;

  C项说“关于北美洲恐龙动物群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比例的统计有随意性”,这构成了对论据(4)的反驳,因此C项削弱题干推理;

  D项说“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生理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心脏结构而非肺部结构”,这构成了对论据(3)的反驳,因此D项削弱题干推理。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100

  (单选题)

  生物化学家们宣布,他们已掌握了有效控制植物体内拟南芥酶的技术。使用这种技术,人类就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拟南芥酶是两种植物的综合体,包括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它能产生茉莉味和绿叶挥发物GLV,后者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

  由此可推出( )。

  A. 茉莉花中含有的拟南芥酶比其他花多

  B. 在掌握这项技术之前,人类无法改变植物的气味

  C. 如果去掉了拟南芥酶,蔬菜和水果将改变气味

  D. 决定蔬菜和水果气味的是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

  第一句说明生物化学家掌握了有效控制植物体内拟南芥酶的技术,第二句说明人类使用上述技术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第三句说明拟南芥酶产生的绿叶挥发物GLV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中茉莉花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属引入新概念,因此无法推出;B中说“在掌握这项技术之前,人类无法改变植物的气味”,而题干说“使用这种技术,人类就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如果不使用这种技术,人类是否可以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气味是不确定的,由此可知B项无法推出;C项根据题干,拟南芥酶产生的绿叶挥发物GLV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若去掉了拟南芥酶,就不会有绿叶挥发物GLV,蔬菜和水果就会失去芳香的味道,因此C项可以推出;D项说“决定蔬菜和水果气味的是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根据题干的最后一句“拟南芥酶是两种植物的综合体,包括二烯氧化物和过氧化氢酶,它能产生茉莉味和绿叶挥发物GLV,后者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可知,是“绿叶挥发物GLV”决定了蔬菜和水果的芳香特点,因此D项也是无法推出的。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