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故宫“十重门”
(一) 背景链接
从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展品在故宫展出被盗,到最新网络爆 “端门外西朝房展览逃税”,短短3个多月,故宫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十重门”(“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哥窑门”、“瞒报门”、“屏风门”、“拍卖门”、“封口门”、“门票门”、“古籍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拷问和信任危机。
(二)怎么看
故宫“十重门”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自我定位不清,责任意识淡薄,反映出工作作风和态度上存在问题。故宫是属于全民共有的财富,是人类历史的遗存,但是相关工作人员却没有意识到这点,对待文物疏忽大意。
第二,“十重门”反映故宫管理制度和运作规范上的漏洞和失职。故宫在日常管理中,人浮于事权责不清等问题层出不穷,在展品遭窃案中,故宫一整套安防制度形同虚设就反映了这点。
第三,由于专业性强、等级高,故宫长期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内运行,对媒体主要是单向地发布工作消息,缺乏与社会及时、充分的互动与沟通,也缺乏向大众更清晰明了地介绍自身业务体系的观念和能力。这就导致工作不够公开透明,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
(三)怎么办
只有坚持公开透明,以坦诚的态度面对公众,并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故宫才可能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
第一,要保证文物安全,关键是抓好“人”的问题。要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常抓不懈,并加强问责的力度,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第二,在加强信息公开和引进监督方面,要建立常态的和媒体与公众沟通交流机制,主动地披露和开放日常管理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程序,及时答复媒体和公众的疑问,坚持工作信息公开透明。
第三,强化监督机制。在制度之外,再引人其他力量,保障政务公开顺利进行,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代会代表的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强化社会监督。
第四,提升文物管理水平,也是今后应切实改进的重要方面。
怎么考
故宫是国家的故宫,无论是其管理领导者,还是其中具体工作人员,都有一份神圣的职责去为国家、为人民保管好文物。某种意义上,故宫代表了国家在文物保护和管理方面的水平。故宫“十重门”拷问的是诚信问题,是国家管理问题,是故宫背后渐渐趋弱的文化符号。由故宫“十重门”问题,要引申到目前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考虑如何才能解决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