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城市治堵
(一) 背景链接
4月1日起,北京市大幅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对于非居住区停车场,三环路以内每小时收费10元,首小时以后每小时15元,路外露天停车场,三环路以内每小时8元。调整后的标准,收费计时单位由半个小时变成15 分钟。北京此次大幅提高停车费用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抑制日益增多的车辆,控制汽车出行的数量。
(二)怎么看
1. 停车费涨价影响
(1) 价格杠杆在发挥作用,日均机动车出行总量将减少,同时,政策充分发挥效用需要一段时间。 在实施初期,效果还不会太明显;
(2) 私家车出行成本“水涨船高”,工薪阶层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
(3) 停车费涨价也剌激了逃避涨价的行为,违章停车现象大幅增加,加剧了“提价区”周边的拥堵, 与此同时,市中心的部分停车场出现了车位闲置、生意惨淡、纠纷增加的局面。
2. 各地治堵方略评析
上海的车牌拍卖倾向于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抑制,经济实力的高低决定市民离汽车梦有多远;北京的摇号试图建立一种基于运气的公平,却难以抵挡运气本身不公平而带来的无望;而贵阳则将核心区限行与车牌管理挂钩,同时借鉴了北京的一些思路。
(三)怎么办
大城市治堵应逐步淡化行政强制手段,过渡到用市场化手段和吸引市民主动参与以实现出行习惯的调节。具体来说:
第一,公交保障能力要迅速跟上。公交不便正是多数车主选择小汽车出行的原因。加强公交、地铁建设,使公交共交通出行更方便、快捷省钱。
第二,收费机制应更动态、更灵活:停车收费价格、拥堵费征收等,因路况、车况随时调整、能升可降。动态性、精细化的管理,让城市治堵事半功倍。
第三,停车资源需要加速整合。居民减少出行的同时,各社会单位内部资源应与居民需求对接,错时停车,切实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第四,治堵措施不是单一的,而是组合拳。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到交通执法,都要进一步调整。
怎么考
命题角度一:城市治堵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为此,各地政府频频出台治堵的相关政策,如电动车禁止上路等,不仅如此,老百姓也纷纷提出了各种治堵建议,如提倡回归骑自行车等。对于这些政策、建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因此,在面试考试中请考生谈谈对这些政策、建议的看法也就成为考查的重点。
命题角度二:新政策的实施必然要经历一个社会检验期,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实施情况,因此,就必然要组织相关的调查,如针对“停车难”问题的调查等。
命题角度三:城市拥堵重在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对于这一问题的考查,可以结合城市拥堵情况的相关数据或是新闻报道等材料,穿插计划组织题目,连续设问,构成一组材料题;也可以直接、 单独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