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7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行测与真题答案之类比推理

发布时间:2013-07-27 09:28:50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1)糖化

  (2)滤清

  (3)包装

  (4)发酵

  (5)出售

  A. 1—2—4—3—5

  B. 1—4—2—3—5

  C. 4—1—5—2—3

  D. 5—4—1—3—2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本题考查一种产品的生产流程。观察五个事件,事件(3)和事件(5)存在明显的先后顺序,产品在出售前应该先包装好,故事件(3)应排在事件(5)之前。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只有A、B两项满足这一条件。再分析事件(1)、(2)、(4)的顺序。根据常识可知,“滤清”这一制作流程发生在“发酵”之后,事件(4)排在事件(2)之前只有B项符合。代入事件验证B项逻辑,符合常规的产品生产流程。故正确答案为B。

  57

  (单选题)

  (1)正文

  (2)内容提要

  (3)文章标题

  (4)关键字

  (5)新闻链接

  A. 2—3—4—5—1

  B. 3—5—1—2—4

  C. 1—2—5—3—4

  D. 3—2—4—1—5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本题考查文章的格式。观察五个事件,肯定是先“标题”、“内容提要”、再“正文”,即事件(1)、(2)、(3)的先后顺序为(3)、(2)、(1)。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这一顺序。代入事件验证D项逻辑,文章标题—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新闻链接,文章标题点明题意,内容提要和关键词都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正文内容,提供新闻链接是方便读者进行扩展阅读,符合文章的正常格式。故正确答案为D。

  58

  (单选题)

  (1)用3千元人民币买一台彩电

  (2)用牡丹卡购物

  (3)用十只老母鸡换一只羊

  (4)在计算机网络买东西

  (5)称四两碎银子买一匹马

  A. 2—3—4—5—1

  B. 3—5—1—2—4

  C. 4—3—1—2—5

  D. 5—1—4—3—2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本题五个事件描述的是不同历史时期商品买卖的支付方式,按事件发生的历史时期进行排列。事件(3)“用十只老母鸡换一只羊”属于以物换物,发生在货币出现之前,应排在最前。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这一顺序。代入事件验证B项逻辑,用十只老母鸡换一只羊(货币出现之前)—称四两碎银子买一匹马(金属货币)—用3千元人民币买一台彩电(纸币)—用牡丹卡购物(信用卡)—在计算机网络买东西(电子商务),符合货币历史发展的轨迹。故正确答案为B。

  59

  (单选题)

  (1)白色轿车紧急刹车

  (2)红色轿车从东往西通过十字路口

  (3)红色轿车的保险杠被撞坏

  (4)白色轿车的左前挡泥板被撞坏

  (5)十字路口发生了车祸

  A. 2—1—5—3—4

  B. 2—5—4—1—3

  C. 5—2—3—4—1

  D. 3—4—2—1—5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本题考查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顺序。观察五个事件,可知事件(3)、(4)、(5)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事件(5)是因,事件(3)、(4)是车祸发生后造成的结果,因此事件(5)应排在事件(3)、(4)之前。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只有A、B两项符合这一顺序。结合其他事件进行分析,显然事件(2)交代的是整个事件的背景,应排在最前,只有A项的排序符合。代入事件验证A项的逻辑,红色轿车通过十字路口,白色轿车紧急刹车,结果没有刹住,发生了车祸,结果红色轿车保险杠被撞坏,白色轿车挡泥板被撞坏,符合车祸事件的发生过程。故正确答案为A。

  60

  (单选题)

  (1)辽沈战役

  (2)火烧圆明园

  (3)围魏救赵

  (4)袭击珍珠港

  (5)赤壁之战

  A. 5—3—2—1—4

  B. 3—5—2一1—4

  C. 3—5—2—4一1

  D. 3—2—1—5—4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事件排序

  解析

  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联系紧密的事件顺序

  题干五个事件都跟历史有关,本题考查这五个事件发生的历史时间。初步分析,可知事件(3)“围魏救赵”和事件(5)“赤壁之战”都发生在古代,且围魏救赵发生在战国时期,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其他三个事件都发生在近现代,因此事件(3)、(5)排在最前,且(3)在(5)之前。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四个选项中,只有B、C两项符合这一条件。分析其他事件的发生事件,火烧圆明园发生在清朝末期,袭击珍珠港发生在二战时期,辽沈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即三个事件的先后顺序为(2)—(4)—(1)。只有C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

  61

  (单选题)

  晋:粤

  A. 豫:闽

  B. 冀:滨

  C. 黔:川

  D. 湘:桂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对应关系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晋是山西的简称,粤是广东的简称,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两词在地理方位上构成一北一南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豫是河南省的简称,闽是福建省的简称,河南省位于中国北部,福建省位于中国南部,与题干逻辑相符;B项,冀是河北省的简称,滨不是一个省份的简称,与题干逻辑不符;C项,黔是贵州省的简称,川是四川省的简称,两个省份都位于中国南部;D项,湘是湖南省的简称,桂是广西省的简称,两个省份也都位于中国南部。B、C、D三项的逻辑均与题干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

  62

  (单选题)

  桀犬吠尧:《史记》

  A. 乐此不疲:《汉书》

  B. 乐不思蜀:《三国演义》

  C. 讷言敏行:《论语》

  D. 阳春白雪:《离骚》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对应关系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桀犬吠尧”出自《史记》,题干两词构成成语与其出处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分析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乐此不疲”出自《后汉书》;B项,“乐不思蜀”出自《三国志》;D项,“阳春白雪”出自《对楚王问》;A、B、D三项的两个词均无法构成对应关系。C项,“敏言讷行”出自《论语》,与题干逻辑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

  63

  (单选题)

  跳跃:动作

  A. 幸福:团聚

  B. 大楼:小屋

  C. 蜡笔:图画

  D. 郁闷:心情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包容关系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跳跃是一种动作,题干两词构成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

  第二步:分析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因为团聚所以幸福,两词之间为因果关系;B项小楼和小屋都属于建筑物,两词构成并列关系;C项,蜡笔可以用来画图画,两词构成物品及其用途的对应关系;D项郁闷是一种心情,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相符。故正确答案为D。

  64

  (单选题)

  香:苦

  A. 烫:凉

  B. 大:白

  C. 老:少

  D. 辣:小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对应关系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香”对应嗅觉,“苦”对应味觉,题干两词对应不同的感觉。

  第二步:分析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烫”和“凉”都对应触觉;B项,“大”和“白”都对应视觉;C项,“老”和“少”也都对应视觉;D项,“辣”对应味觉,“小”对应视觉,两词所对应的感觉不同,与题干逻辑相符。

  65

  (单选题)

  页:册

  A. 章:节

  B. 日:年

  C. 句:音

  D. 画:图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包容关系

  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册”由“页”组成,题干两词构成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

  第二步:分析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章”和“节”是并列关系;B项,“年”由“日”组成,题干逻辑相符;C项,“句”和“音”没有构成明显的逻辑关系;D项,“画”和“图”都是图画的简称,是近义词。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