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社招)真题与答案之定义判断
有位外地游客说:“不到鼓山,不算游福州;不看磨崖石刻,白来鼓山。”根据这句话,最有可能推出的结论是( )。
A. 游福州,只要看磨崖石刻就可以了
B. 鼓山的磨崖石刻集中了福州最精华的人文景观
C. 游福州,最令人难忘的是磨崖石刻
D. 游福州,应先看磨崖石刻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选项
根据游客的话可知:﹣到鼓山⇒﹣游福州;﹣看磨崖石刻⇒﹣来鼓山。即﹣看磨崖石刻⇒﹣来鼓山⇒﹣游福州。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A项记为:看磨崖石刻⇒游福州,看磨崖石刻是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化结论。
B项”最精华的人文景观“无法从题干信息得出。
C项”游福州,最令人难忘的是磨崖石刻“符合题干逆否规则,游福州⇒看磨崖石刻。D项”应先看磨崖石刻“并不能由题干直接推出,我们无法得知其先后顺序。
因此答案为C。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47
(单选题)
甲、乙、丙三人是同一家公司的员工,他们的未婚妻A、B、C也都是这家公司的职员。知情者介绍说:“A的未婚夫是乙的好友,并在三个男子中最年轻;丙的年龄比C的未婚夫大。”依据该知情者提供的情况,我们可以推出三对组合分别是( )。
A. 甲-A,乙-B,丙-C
B. 甲-B,乙-A,丙-C
C. 甲-C,乙-B,丙-A
D. 甲-A,乙-C,丙-B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排列组合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由“丙的年龄比C的未婚夫大”,“A的未婚夫在三个男子中最年轻”,可知年龄从高到低排列,“丙>C的未婚夫>A的未婚夫”。又知A的未婚夫是乙的好友,可知A的未婚夫不是乙,是甲。
第二步:抄信息于表中,即将题干和第一步的所有信息放在一个表中

第三步:填空,即填上每一个集合的空格

由上表可知,这三组组合分别为甲—A,乙—C,丙—B,故正确答案为D。
48
(单选题)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由于群众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以下不是从众现象的是( )。
A. 入乡随俗
B. 足球赛后的骚乱
C. 暴乱中跟大家一起破坏
D. 买彩票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提问问到的是“由于群众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D项“买彩票”是个人投机心理,可能是基于金钱的诱惑或其他原因,不符合“由于群众的引导或压力”,A项“入乡随俗”、B项“足球赛后的骚乱”、C项“暴乱中跟大家一起破坏”均体现了“由于群众的引导或压力”,且“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D。
49
(单选题)
国际旅游人员,是指进入我国国境在我国旅行、访问、考察、探亲,以及从事贸易、体育、学术技术交流活动的人员(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下列属于国际旅游人员的是( )。
A. 驻华使领馆人员及其家属
B. 国际轮船临时上岸的海员
C. 来到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
D. 来我国进行文艺表演的国外艺术团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强调“在我国旅行、访问、考察、探亲”、“从事贸易、体育、学术技术交流活动的人员”。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D项“来我国进行文艺表演的国外艺术团”符合“在我国访问、考察”、“从事体育、学术技术交流活动的人员”。而A项“驻华使领馆人员及其家属”、B项“国际轮船临时上岸的海员”、C项“来到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均不是“在我国旅行、访问、考察、探亲”、“从事贸易、体育、学术技术交流活动的人员”。故正确答案为D。
50
(单选题)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特征,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经济形态。
下列不属于循环经济做法的是( )。
A. 变单程式经济为循环式经济
B. 变消耗型经济为休养生息型经济
C. 变储备型经济为增长型经济
D. 退田还湖、退耕还林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该定义中的关键词为“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循环式经济”、D项“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符合“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B项“变消耗型经济为休养生息型经济”符合“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而C项“变储备型经济为增长型经济”与“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
51
(单选题)
文饰作用,是指人们在受挫折后会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为自己的失败辩解的现象。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饰作用的是( )。
A. 戈尔竞选美国总统失败后,抱怨美国司法制度不公正
B. 小张没评上先进分子,他认为是自己与当评委的领导关系不好
C. 小李生意失败,股票下跌,就吃安眠药自杀了
D. 老师说错了话,便解释说自己路上太匆忙,打乱了思路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该定义中的关键词为“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为自己的失败辩解”。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C项“小李生意失败,股票下跌,就吃安眠药自杀了”不符合“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为自己的失败辩解”,不符合定义。A项“抱怨美国司法制度不公正”、B项“认为是自己与当评委的领导关系不好”、D项“解释说自己路上太匆忙,打乱了思路”均是在为自己的失败找接口,符合“想出各种理由原谅自己或为自己的失败辩解”。故正确答案为C。
52
(单选题)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和合同上的根据而得到利益,致使他人受到损失。按法律规定,受损失的一方有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所得到的利益的权利。而不当得利人有返还利益的义务。下列属于不当得利的是( )。
A. 债务人清偿未到期的债务
B. 顾客多付售货员的货款
C. 养子女给其生父母的赡养费
D. 给付因赌博而输的钱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该定义中的关键词为“没有法律和合同上的根据而得到利益”、“致使他人受到损失”。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到期的债务”属于合同上的根据、C项“赡养费”属于法律上的根据,AC项均不符合“没有法律和合同上的根据而得到利益”。D项“给付因赌博而输的钱”不属于法律保护范畴,受损方和受益方利益均不受法律保护。而B项“顾客多付售货员的货款”属于“没有法律和合同上的根据而得到利益”,并且造成了顾客损失,符合“致使他人受到损失”。故正确答案为B。
53
(单选题)
回避行为,是指行为的发生阻止了某种负性刺激的出现,下列符合该定义的是( )。
A. 一个光着脚丫的人踩到热沥青上,他立刻跳到草地上
B. 大军发动汽车时音箱像爆炸一样响起来,他赶快把音量调小
C. 在电影院里,鹏鹏周围的人大声说话,他就坐到远离这些人的座位上去
D. 每次电击前都向老鼠发出一种声音,几次试验后,只要声音一发出,老鼠就开始逃开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该定义中的关键词为“行为的发生阻止了某种负性刺激的出现”。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C项“鹏鹏周围的人大声说话,他就坐到远离这些人的座位上去”说明鹏鹏周围的人取代了鹏鹏的位置,而鹏鹏让开了自己的位置属于回避行为,符合“行为的发生阻止了某种负性刺激的出现”。A项“脚丫的人踩到热沥青上就立刻跳到草地上”、D项“只要声音一发出,老鼠就开始逃开”都是一种条件反射,不符合“行为的发生阻止了某种负性刺激的出现”。B项负性刺激已经出现,但并没有阻止。故正确答案为C。
54
(单选题)
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原因或诱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
下列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
A. 老李平时身体挺好的,但一到柳絮飞扬、花香四溢的春天,就犯哮喘
B. 小杨困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从此郁郁寡欢,几次想自杀
C. 老张处处争强好胜,而且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得用降压药控制血压
D. 由于在车祸中失去了可爱的儿子,王女士变得“疯疯癫癫”的,像祥林嫂一般见人就说疯话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该定义中的关键词为“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原因或诱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B项“郁郁寡欢,几次想自杀”、D项“疯疯癫癫”都属于精神疾病,不属于“躯体疾病”。A项中“犯哮喘”属于周期性季节疾病,疾病产生的原因或诱因不是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而C项“争强好胜,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得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符合“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原因或诱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故正确答案为C。
55
(单选题)
商业广告,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
下列不属于商业广告的是( )。
A. 个体经营者孙老板在其摊位前大声叫卖,结果很多顾客被其吸引,纷纷掏钱购买他的服装
B. 某宾馆在电台上大作宣传,说其房间价格如何低、服务态度如何好
C. 某企业为了增加产品的销量,自己印刷了很多宣传品,挨家挨户地把这些宣传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D. 某企业向报社订了4000份报纸,报社给该企业一个整版位置免费让企业宣传其产品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该定义中的关键词为“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在其摊位前大声叫卖”不符合“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B项“在电台上大作宣传”、C项“挨家挨户地把这些宣传品送到消费者手中”、D项“向报社订了4000份报纸,免费让企业宣传其产品”均体现了“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