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春季)与答案之数量关系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分数数列
解析

故正确答案为C。
107
(单选题)
1,4,11,27,61,133,( )
A. 268
B. 279
C. 294
D. 309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递推数列
解析
前一的2倍再依次加上质数数列 2、3、5、7、11、13做修正项,等于下一项。即1×2+2=4,4×2+3=11,11×2+5=27,27×2+7=61,61×2+11=133 按照这个规律,填入括号内的应该是:133×2+13=279。 故正确答案为B。
108
(单选题)
7,21,14,21,63,( ),63
A. 35
B. 42
C. 40
D. 56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分组数列
解析
本题的数字规律是:从左到右相邻四项,第一项的3倍等于第四项。即:7、21、14、21、63、( )、63,得7×3=21,21×3=63,14×3=(42) ,21×3=63。按照这个规律,填入括号内的应该是 B 项:42。 故正确答案为B。
109
(单选题)
637951,59736,6795,976,( )
A. 96
B. 69
C. 76
D. 67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其他
解析
前一项分别去掉一位奇数字1、3、5、7后,再从后往前重新排列得到后一项,976去掉7后从后到前重新排列得69。故正确答案为B。
110
(单选题)
15,39,65,94,128,170,( )
A. 180
B. 210
C. 225
D. 256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多级数列
解析

故正确答案为C。
111
(单选题)
下列数中最大的是( )。
A. 599×601
B. 598×602
C. 590×610
D. 500×700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计算问题
解析
对比可见,四组乘数中,其前一个乘数依次减小,后一个乘数依次增大。只要对比 A,D 两项的数字孰大孰小就可以知道答案了。599×601≈36 000,500×700=35 000。A项的数明显大于D项,由此可知 A 项的数最大。故正确答案为A。
112
(单选题)
一个袋子里放有10个小球(其中4个白球,6个黑球),无放回地每次抽取1个,则第二次取到白球的概率是( )。
A. 2/15
B. 4/15
C. 1/5
D. 2/5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概率问题
解析

秒杀技
根据无放回摸球结论:任何一次摸到白球的概率都相等。因此所求第二次摸到白球的概率与第一次摸到白球的概率相等,而后者为2/5。故正确答案为D。
113
(单选题)
某村的一块试验田,去年种植普通水稻,今年该试验田的1/3种上超级水稻,收割时发现该试验田的水稻总产量是去年总产量的1.5倍。如果普通水稻的产量不变,则超级水稻的平均产量与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之比是( )。
A. 5:2
B. 4:3
C. 3:1
D. 2:1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和差倍比问题
解析

114
(单选题)
某人登山,上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下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5分钟;下山的速度是上山速度的1.5倍。如果下山用了2小时15分,那么上山用的时间是( )。
A. 3小时40分
B. 3小时50分
C. 4小时
D. 4小时10分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行程问题
解析
设上山的速度为1,则下山的速度为1.5。下山用了2小时15分,即135分钟。下山时每走30分钟,休息5分钟。即下山时走了4个30分钟,休息了3个5分钟。也就是下山共走了2个小时。由此可知,下山的路程为:1.5×2=3。上山的速度是1,则上山需要走3小时,即6个30分钟,期间还需要休息5个10分钟。那么上山用的时间是:3小时50分钟。故正确答案为B。
115
(单选题)
某单位周六下午组织40名干部职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共需挖树坑60个,运树苗不限。他们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劳动效率如下表所示。在保证挖好60个树坑的前提下,科学安排,可使运树苗的量达到最大。最多可运( )棵树苗。

A. 600
B. 560
C. 540
D. 520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统筹规划问题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甲组运树苗的效率远高于乙、丙两组,则应当尽量安排甲组的人运树苗,才能使运树苗量达到最大。如果乙、丙两组都去挖坑,则可挖坑15×2.4+10×1.6=36+16=52个,还缺8个,则另须甲组两人挖坑,甲组剩余13人全部都去运树苗,则有13×40=520棵,所以最多可运520棵树苗,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