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逻辑判断
某车站并排停着两列待发的列车甲和乙。过了一会儿,甲车内的乘客看见车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乘客通过车窗看到甲车没动。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上述乘客所看到的甲乙两车运动情况说明( )。
A. 甲列车向西运动,乙列车静止不动
B. 甲列车向西运动,乙列车向东运动
C. 乙列车向西运动,甲列车不动
D. 甲乙两列车同时同速向西运动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机械推理
解析
由相对运动关系的理论,甲车内乘客看见树木向东,由于树木静止,因此甲向西运动。乙中乘客看到甲静止,因此乙与甲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一致,都向东。故正确答案为D。
97
(单选题)
一列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车厢顶部某一点先后落下a、b两个小球,站在路旁的人看来,它在空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则正确的是( )。

A. 图甲
B. 图乙
C. 图丙
D. 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机械推理
解析
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上抛下的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依然做与火车速度一致的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活体运动。因此a、b在水平方向上应该始终速度一致,没有路程差,故正确答案为B。
98
(单选题)
塑料垃圾难以被自然分解,这一直令人类头痛。近年来,许多易于被自然分解的塑料代用品纷纷问世,这是人类为减少塑料垃圾所做的一种努力。但是,这种努力几乎没有成效。据统计,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垃圾处理公司每年填埋的垃圾中塑料垃圾的比例未减反增。
以下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是( )。
A. 近年来,由于实行了垃圾分类,越来越多过去被填埋的垃圾被回收利用了
B. 塑料代用品利润很低,生产商缺乏投资的积极性
C. 近年来,用塑料包装的商品品种有了很大的增长
D. 上述垃圾处理公司绝大多数属于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削弱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论点是塑料代用品没能减少塑料垃圾,论据是填埋的垃圾中塑料垃圾的比例未减反增。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论点强调塑料垃圾数量,论据强调塑料垃圾的比例,所以论点与论据间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需削弱论证,在论点和论据间不搭桥。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中实行了垃圾分类,越来越多过去被填埋的垃圾被回收利用了,说明被回收利用的其他垃圾量可能比塑料垃圾减少量,从而使得塑料垃圾量减少的同时,塑料垃圾的比例未减反增,即在塑料垃圾数量和塑料垃圾的比例间不搭桥,削弱论证,是答案;
B中塑料代用品利润很低,生产商缺乏投资的积极性,与塑料垃圾数量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
C中塑料包装的商品品种有了很大的增长,说明塑料垃圾数量增多,加强了题干论证;
D中垃圾处理公司的位置,与塑料垃圾数量无直接关系,属无关选项。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
削弱论证
99
(单选题)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由上述文字可推出( )。
A. 相对人不是应当知道并且不知道其越权与自己订立合同时,法人的负责人的代表行为无效
B. 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越权与自己订立合同时,法人的负责人的代表行为有效
C. 相对人不知道也不应该知道其越权与自己订立合同时,法人的负责人的代表行为有效
D. 相对人并非应当知道其越权与自己订立合同时,法人的负责人的代表行为有效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
题干可转化为充分条件的命题,即如果其行为无效,说明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越权,则其行为无效。可翻译为“无效⇒(知道∨应当知道)”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根据逆否规则
A项,-知道∧-应当知道⇒无效,前件“-知道∧-应当知道”否定题干推导关系的后件,否后件无法推出肯前件, A错。
B项,知道∨应当知道⇒-无效, “知道∨应当知道”是肯定题干推导关系的后件,肯否件无法推出否前件,故B错。
C项,-知道∧-应当知道⇒-无效,由题干推导关系的逆否规则可知“-(知道∨应当知道)⇒-无效”,C项正确。
D项,-应当知道⇒-无效,-应当知道,但可以知道,所以没有形成对题干推导关系后件的否定,因此推不出否前件,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逆否规则 摩根规则
100
(单选题)
在公共场所、道旁挖坑等地面施工中,没有采取设置明显警示标志等安全措施造成行人损害的,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即在行人证明了自己受到的损害是由施工人的行为引起的之后,如果施工人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就认定施工人有过错。
由上述文字可以推出地面施工致人损害时( )。
A. 受害人有义务证明自己受到了损害
B. 受害人有义务证明损害由施工人的行为引起
C. 受害人有义务证明自己无过错但没有义务证明施工人有过错
D. 施工人有义务证明自己无过错,受害人没有义务证明自己无过错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题干第一句说公共场所、道旁挖坑等地面施工侵权中适用过错推定责任。第二句说过错推定责任的含义。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由第二句中“在行人证明了自己受到的损害是由施工人的行为引起的之后”可以得出行人必须先证明自己受到的损害是由施工人的行为引起的,B正确。A中受害人是否有义务证明自己受到伤害题干没有给出,A错误。由题干可知行人必须证明的是自己受到的损害是由施工人的行为引起的,但对于自己有无过错并不负证明责任,C错误。由第二句中“如果施工人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就认定施工人有过错”可知证明自己无过错不是施工人的义务,施工人可以选择证明或不证明,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101
(单选题)
轿车的减震系统越“硬”,跑高速、过弯道车身越稳。“路通”汽车销售公司的销售人员据此向制造商建议,为了提高销量,应将“路通”公司所售轿车减震系统设计得更“硬”一些。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建议的是( )。
A. 目前市场上畅销轿车的减震系统比“路通”公司销售的轿车更“硬”
B. 德国轿车减震系统比较“硬”,德国车是好车
C. 很多人认为减震系统“硬”会使汽车颠簸,还是“软”些好
D. 近来喜欢“硬”的减震系统的开始多起来,尤其是年轻的开车族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是减震系统应该更“硬”一些,论据是减震系统越“硬”,跑高速、过弯道车身越稳。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本题提问为加强建议,建议为论点,因此需加强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畅销轿车的减震系统更“硬”,属于肯前,不能说明更“硬”就会更畅销。B中德国轿车与题干无关。C与题干相悖,属削弱选项。D说明喜欢减震系统“硬”的人多,因此该公司减震体统变“硬”,销售量会增加,支持了题干建议。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加强论点
102
(单选题)
学校的教授中有一些是足球迷,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一致要求把学校的足球场改建为办公楼,而所有的足球迷都强烈反对这样做。
由此可以得出( )。
A. 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并非都是学校的教授
B. 学校所有的教授都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
C. 学校有的教授不是学校预算委员会的成员
D. 学校预算委员会有的成员是足球迷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
第一分句:一些教授⇒足球迷。
第二分句:学校预算委员会成员⇒同意足球场改建办公楼。
第三分句:足球迷⇒反对足球场改建办公楼。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利用逆否规则,否定第三分句的后件可以得到否定第三分句的前件的结论,即:同意足球场改建办公楼⇒不是足球迷,再联系第二分句可以得到:学校预算委员会成员⇒同意足球场改建办公楼⇒不是足球迷,因此D错误。
把第一分句、第三分句与第二分句的逆否命题联系起来可以得到:一些教授⇒足球迷⇒反对足球场改建办公楼⇒不是学校预算委员会成员,因此B错误、C正确。
已知“一些教授⇒足球迷⇒反对足球场改建办公楼⇒不是学校预算委员会成员”,A中“学校预算委员会成员”否定了后件可以得到否定前件的结论,即推出“学校预算委员会成员都是教授”,因此A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逆否规则
103
(单选题)
我国正处于人均GDP从100美元到3000美元的过渡期,在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中,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足,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不适应。
如果下面各项内容是真,不能加强上述论述的选项是( )。
A. 2004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人数约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74432万人的21.96%、14.22%和16.64%
B. 2004年,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C. 2004年,公共卫生保健支出占GDP的比重,中低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为2.6%,而我国为1.9%
D. 2004年,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4.9%,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45.1%;中央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27.8%,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72.2%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与论据
上述论述的论点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不足,没有论据。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由于本题没有论据,一次需加强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A、B、C均可以得出题干结论。D项所论述的是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构成,与原题中的论述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加强论点
104
(单选题)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们一直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当作标准的社会主义,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是不是只能有苏联那样一种模式”等问题。
此段话的逻辑前提是( )。
A. 苏联同美国进行军事竞争
B. 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变革
C. 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遭到英美国家政治评论家的抨击
D.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日益暴露出弊端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其他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题干中描述了两个事实,一是之前把苏联社会主义作为标准,二是之后重新批判性看待之前的行为。
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
D中由于苏联社会主义暴露弊端,所以引得对之前做法的重新思考,符合题意。A中和美国的战争、B中的政治变革、C中英美的抨击都与事实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
105
(单选题)
政府应该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努力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就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创造并维持良好的市场环境,促使市场经济稳定运行。
下列选项最能支持上述信息的一项论断是( )。
A.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再从事具体的经济活动或进行微观经济管理
B.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的作用较之计划经济时更为弱化了
C. 政府的作用在于防止和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以确保经济的平稳发展
D. 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的论点是政府应该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活动来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论据是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就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创造并维持良好的市场环境,促使市场经济稳定运行。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中的“不能再从事”过于绝对,A错误。B中“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比较”和D中“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题干中均为涉及,B、D是无关项,B、D错误。C中政府的作用在于防止和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以确保经济的平稳发展”表明了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进而说明了政府通过管理经济活动来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C加强了论证,C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