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上半年)与答案之逻辑判断
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不满,不仅产生于领导的作为和业绩,而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领导 的期望值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因此,如果竞选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领导,竞选者在竞选过程中一味向群众许愿、夸海口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
从以上议论可以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
A. 只要群众对领导的期望值足够低,即使这个领导在职期间无所作为,群众也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B. 只要领导的作为和业绩出色,群众就不会产生不满情绪。
C. 由于群众的期望值高,尽管领导的工作成绩优秀,群众的不满情绪仍可能存在。
D. 聪明的领导竞选者在竞选时不应向群众承诺什么。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句话对象及其关系
第一句话说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不满的两个原因,一是由于领导的作为和业绩,二是由于对领导 的期望值与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第二句话说竞选领导的竞选者在竞选过程中一味向群众许愿、夸海口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
第二步:判断整体关系
根据第一步分析可知,要想群众满意领导,必须做到:①良好的作为和业绩;②实际表现和群众期望相符。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
根据第二步分析可知,①②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群众才满意。因此C项符合推断,C项说领导符合一个原因,不符合另一个原因,那么群众的不满情绪仍可能存在,符合推断。A项强调了②,忽略了①;B项强调了①,忽略了②;AB项只是单纯的强调了一个方面,AB均不符合推断。D项不符合推断,题干只说不应一味向群众许愿,不代表什么都不需要承诺。故正确答案为C。
77
(单选题)
某宿舍有甲、乙、丙三人,一个出生在北京市,一个出生在上海市,一个出生在广州市, 他们所学的专业,一个金融、一个是管理,一个是外语。
已知:①乙不是学外语的;②乙不出生在广州市;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④学习金融的不出生在上海市;⑤学习外语的出生在北京市。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甲所学的专业是( )。
A. 金触
B. 管理
C. 外语
D. 推不出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排列组合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突破口为⑤学习外语的出生在北京市,由③丙不出生在北京市可知,丙不是学外语的。
第二步:看其他信息并判断选项
由①乙不是学外语的可知,只有甲学外语。故正确答案为C。
78
(单选题)
某工厂进行结构重组,计划裁员25%,撤销三个生产车间,这三个生产车间的人数正好占 工厂总人数的25%。计划实施后,上述三个生产车间被撤销,整个工厂实际减员15%。此过程中,工厂内部人员有所调整,但整个工厂只有减员,没有增员。
如果上判断定为真,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Ⅰ.上述计划实施后,有的生产车间调入新成员。
Ⅱ.上述计划实施后,没有一个生产车间调入的新成员的总数超出工厂原来总人数的10%。
Ⅲ.上述计划实施后,被撤销的生产车间中的留任人员,不超过工厂原来总人数的10%。
A. 只有Ⅰ
B. 只有Ⅰ和Ⅲ
C. 只有Ⅱ和Ⅲ
D. Ⅰ、 Ⅱ、和Ⅲ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
第一句计划减员25%,撤销的三个生产车间人数正好占工厂总人数的25%;第二句三个生产车间被撤销,整个工厂实际减员15%;第三句整个工厂只有减员,没有增员。
第二步:逐一分析并判断选项的正确
如果有的生产车间没有调入新成员,那么实际减员一定是25% 。而实际减员15%,所以有的生产车间一定加入新成员,因此Ⅰ正确;三个生产车间的人数可以一起全部放到其他的一个车间,那么那个车间就增加25%,但其他车间又裁员15%,所以可能一个车间增加10%以上,因此Ⅱ错误;被撤销的生产车间的人员可能全部留下来了,而从其他车间减员了,因此Ⅲ错误。综上,只有Ⅰ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
79
(单选题)
有一位老教师认为,他在过去的监考经历中练就了一种特殊的技能,即能够地判定应考 者是否携带考试作弊资料。他的根据是,在监考时,看几眼应考者的眼神是否可疑;而在他认为可疑的考生身上,无一例外地都查出了考试作弊资料。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削弱上述老师的结论?( )
Ⅰ.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应考者中,有人是无意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
Ⅱ.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应考者中,有人有意地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
Ⅲ.在他认为可疑并检查出考试作弊资料的考生中,有人是无意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
A. 只有Ⅰ
B. 只有Ⅰ和Ⅱ
C. 只有Ⅱ和Ⅲ
D. Ⅰ、Ⅱ、Ⅲ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削弱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是有一位老教师能够地判定应考者是否携带考试作弊资料。论据是在监考时,看几眼应考者的眼神是否可疑;而在他认为可疑的考生身上,无一例外地都查出了考试作弊资料。
第二步:判断削弱方式
论点和论据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需要削弱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条件Ⅰ中在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应考者中,有人是无意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说明老师并不能通过眼神能判断无意作弊的考生是否携带资料;条件Ⅱ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应考者中,有人有意地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说明说明老师并不能通过眼神能判断有意作弊的考生是否携带资料,条件Ⅰ和Ⅱ均直接削弱了论点,质疑了老师的特殊技能。因此Ⅰ和Ⅱ为真,可以能削弱上述老师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削弱论点
80
(单选题)
1980 年,年龄在 18 到 24 之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占该年龄段人口的比例为 48%, 而到 1986 年,这一比例升至 53%。可以说,在 1986 年,这一年龄段的人更加难于负担独立生活。
上文得出的结论是基于下列哪个假设?( )。
A. 这一年龄段中不能自立的人更愿意和同龄人生活在一起,而不是父母
B. 这一年龄段中有些人,只要他们能独立生活,就会选择独立,而不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C. 这一年龄段中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不分担房费支出
D. 与 1986 年相比,1980 年具有更适合年轻人独立创业的社会环境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是在 1986 年,年龄在 18 到 24 之间年龄段的人更加难于负担独立生活。论据是1980 年,年龄在 18 到 24 之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占该年龄段人口的比例为 48%, 而到 1986 年这一比例升至 53%。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要使这一推论合理,就必须要求该年龄段的人除了“难以负担独立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原因使他们与父母同住。只有B项符合推论的依据。A项说不能自立的人更愿意和同龄人生活在一起而不是父母,削弱了论点。C项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不需要分担房费支出,可以支持推论,但不是必须的,不能作为题干推理成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D项说更适合年轻人独立创业的社会环境与题干论点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项。故正确答案为B。
81
(单选题)
一则关于许多苹果含有一种致癌剂的报道,对消费者产生的影响极小。几乎没有消费者打算改变他们购买苹果的习惯。尽管如此,在报道一个月后的三月份,食品杂货店的苹果销量大大下降了。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能最好地解释上述明显的差异?( )
A. 在三月份里,许多食品杂货商为了显示他们对消费者健康的关心,移走了货架上的苹果
B. 由于大量的食物安全警告,到了三月份,消费者已对这类警告漠不关心
C. 尽管这种防腐剂也用在别的水果上,但这则报道并没有提及
D. 除了报纸以外,电视上也出现了这个报道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是在报道一个月后的三月份,食品杂货店的苹果销量大大下降了。本题没有论据。
第二步:判断加强方式
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需加强论点。
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A项符合推断,由于“许多食品杂货商移走了货架上的苹果”,所以消费者没有苹果可以买,这导致食品杂货店的苹果销售大大地下降,A直接加强了论点。B项不符合推断,由“消费者已对这类警告漠不关心”可知,苹果销量应该没有受到影响,B直接削弱了论点。C项、D项和题干论述无关,属于无关项。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
加强论点
82
(单选题)
近年来,轿车是否可以进入中国普通百姓家庭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有人认为,放松对私人轿车的管制,可以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但同时又会使原本紧张的交通状况更加恶化,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因此,中国的私人轿车在近五年内不应该有大的发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
A. 交通事业将伴随着轿车工业的发展而发展
B. 总是先发展汽车工业,后发展交通事业
C. 近期内中国的道路状况不可能有根本改善
D. 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加强题型
解析
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论点是中国的私人轿车在近五年内不应该有大的发展。论据是有人认为,放松对私人轿车的管制,可以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但同时又会使原本紧张的交通状况更加恶化,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C项说五年内交通设施不可能得到改善,因此放松对私人轿车的管制就会使交通不断恶化,加强了题干的论据,从而支持了题干的论点。A、B项均能促进私人轿车的发展,都是对题干论点的削弱;D项说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对私人轿车的发展相关性不大,因此对题干结论的加强程度不项C项。故正确答案为C。
标签
加强论据
83
(单选题)
在毕业考试结束后,班长想从老师那里打听成绩。班长说:“老师,这次考试不太难,估计我们班同学的成绩都在 70 分以上吧。”老师说:“你的前半句话不错,后半句不对。”
根据老师的意思,下列哪项必为事实?( )
A. 少数同学的成绩在 70 分以上,多数同学的成绩在 70 分以下
B. 多数同学的成绩在 70 分以上,少数同学的成绩在 70 分以下
C. 有的同学的成绩在 70 分以上,有的同学的成绩在 70 分以下
D. 如果以 70 分为及格,肯定有的同学的成绩不及格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根据班长与老师的对话可知,这次考试不难,但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在70分以上。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在70分以上只能说明有的同学在70分以下或者都在70分以下,不能说明多数或少数在70分以上,A、B、C项不符合推断。如果以70分为及格,则有同学在70分以下,即有的同学的成绩不及格,D项符合推断。故正确答案为D。
84
(单选题)
要想精神健康,人必须自尊。人们要保持自尊必须通过不断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他们要赢得这种尊重只有通过道德地对待这些人。
下列哪个结论可以从上文推出?( )
A. 精神健康的人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
B. 精神健康的人将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人
C. 精神健康的人为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必须有自尊
D. 自尊的人很少道德地对待那些他们尊重的人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关联词推导
解析
第一步:翻译题干
①精神健康的人⇒保持自尊;②保持自尊⇒通过不断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③赢得这种尊重⇒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其他人。根据题干可知,④精神健康的人⇒保持自尊⇒赢得他们尊重的其他人的尊重⇒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其他人。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根据第一步分析可知,精神健康的人⇒道德地对待他们尊重的其他人,因此B项符合推断,A项不符合推断。根据第一步分析,精神健康的并不是为了被别人道德地对待才保持自尊,因此C项不符合推断。由第一步分析知道,保持自尊⇒道德地对待那些他们尊重的人,因此D项论述不符合推断。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充分必要条件
85
(单选题)
体育课的目标是促使受教育者保持健康的体魄体质、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但许多学校往往只重视竞技运动,这使得大多数在这方面缺少竞争性的学生疏远了体育。他们觉得自己又不想当运动员,因此,很少注意通过足够的锻炼来促进健康。
根据上述判断最可能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
A. 体育课应当包括非竞技运动
B. 体育课的竞技性使得大多数学生疏远了体育
C. 见长于竞技运动的学生能进行足够的锻炼
D. 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和保持健康的体魄体质同等重要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日常结论
解析
第一步:抓住题干对象及其关系
第一句话说体育课的目标,第二句话说许多学校往往只重视竞技运动以及他们觉得自己又不想当运动员,造成了很少注意通过足够的锻炼来促进健康。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题干说明了体育课只重视竞技运动的弊端,其体育的目标不符,所以体育课应包括竞技运动和非竞技运动。根据第一步分析可知,造成许多学生疏远了体育的是学校的体育课只重视竞技运动,而不是体育课的竞技性本身,因此B项不符合推断。C项说”见长于竞技运动的学生“在题干中并未涉及,C是无关项。题干说“体育课的目标是促使受教育者保持健康的体魄体质、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而D项比较“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和保持健康的体魄体质”的重要性程度,D项和题干无关,属于无关项。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