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6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定义判断

发布时间:2013-07-31 09:47:17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聚众哄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下列不属于定罪要素的一项是( )

  A. 主观目的是占有公私财物

  B. 客观行为表现为聚众哄抢公私财物

  C. 必须是抢夺金银珠宝或首饰

  D. 必须数额较大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聚众哄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三个要件缺一不可。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C项“抢夺金银珠宝或首饰”不一定符合“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而A项符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项符合“聚众哄抢公私财物”,D项符合“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故正确答案为C。

  57

  (单选题)

  工资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或受其委托的机关,根据工资核算和管理要求,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的劳动工资政策及工资支付等情况进行的检查与审核。

  下列不属于工资审计的一项是( ) 。

  A. 审计局派人员到某公司,根据按劳分配原则,正确计算职工工资、津贴和奖金

  B. 审计所监督检查企业是否正确、合理地分配工资,是否按有关政策规定将工资计入产品成本、专用基金或其他项目

  C. 总经理的妻子询问丈夫的灰色收入

  D. 审计局揭露某厂工资支付中的虚报冒领、逃避纳税、乱挤成本等违法乱纪现象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工资审计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或受其委托的机关”、“对劳动工资政策及工资支付等情况进行的检查与审核”。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C项“妻子询问丈夫的灰色收入”不符合工资审计的主体,即不属于“国家审计机关或受其委托的机关”。A项“审计局派人员到某公司,正确计算职工工资、津贴和奖金”、B项“审计所监督检查企业是否将工资计入产品成本、专用基金或其他项目”以及D项“审计局揭露违法乱纪现象”均属于审计机关相关工作人员“对劳动工资政策及工资支付等情况进行的检查与审核”,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C。

  58

  (单选题)

  个人所得税纳税主体是指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或者无固定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在中国境内无固定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固定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下列不必交个人所得税的一项是( )。

  A. 中国公民李先生在一合资公司上班,每月工资4000元

  B. 外国专家理查森在中国某大学当教授,工资5万元

  C. 美国总统到中国访问10天

  D. 李小娟住在北京,打工收入每月3000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纳税主体是“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或者无固定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C项“美国总统到中国访问10天”不符合个人所得税纳税主体,也没有在境内取得所得,不符合“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或者无固定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A项“中国公民李先生在一合资公司上班”符合纳税主体,“每月工资4000元”符合“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B项外国专家理查森在中国某大学当教授说明“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工资5万元”符合“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D项“李小娟住在北京,打工收入每月3000”也符合纳税主体,且“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故正确答案为C。

  59

  (单选题)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组成,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只就其所认股份即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只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公司。

  下列情况属于股份有限公司的是( )

  A. 甲公司和乙公司门前一片草地无人看管护理,便协商由两公司各负责一年

  B. 甲公司进行改组,将全部资本分为五万股,由职工认购,并改名为“××有限责任公司”

  C. 由原电子部下属的科研所改制成立国家控股的科研开发中心

  D. 小张、小王和村里的其他人一起建起了一所村小学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组成”、“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B项“甲公司进行改组”说明该公司“由一定人数以上的股东组成”,“将全部资本分为五万股”体现了“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A项“两公司各负责一年”看管一片草地没有体现“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且甲公司和乙公司是两个不同的公司。C项“国家控股的科研开发中心”没有体现“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D项“一起建起了一所村小学”不涉及“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不符合股份有限公司定义。故正确答案为B。

  60

  (单选题)

  相对反义词:也称极性反义词。这类反义词在意义上互相对立,肯定甲必否定乙,肯定乙必否定甲;但是,否定甲不一定就是肯定乙,否定乙也不一定就是肯定甲。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相对反义词的一组是( )。

  A. 生—死

  B. 曲—直

  C. 多—少

  D. 有—无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在意义上互相对立”、“否定甲不一定就是肯定乙,否定乙也不一定就是肯定甲”。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C项多和少构成反义词,符合“在意义上互相对立”,否定多不一定就是肯定少,否定少不一定就是肯定多,符合定义。而A项生和死之间非生即死,B项曲和直之间非曲即直,D项有和无之间非有即无,不符合“否定甲不一定就是肯定乙,否定乙也不一定就是肯定甲”。故正确答案为C。

  61

  (单选题)

  态度:指心理上对其所接触的客观事物对象所持有的看法,并以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表露出来。

  下列不属于态度的要素的一项是( )。

  A. 认识,指人们接触客观事物,作出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

  B. 情感,指个人对客观对象的情感体验,如尊敬与轻视、同情与挑剔

  C. 表达,指个人对客观对象的反应倾向,也称行为的准备状态

  D. 改造,指个人对客观对象状态进行改变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对客观事物对象所持有的看法”、“以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表露出来”。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作出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B项“尊敬与轻视、同情与挑剔”,都是表露出来的情感,符合“以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表露出来”;C项“个人对客观对象的反应倾向”体现了“对客观事物对象所持有的看法”。D项“个人对客观对象状态进行改变”不属于某种看法,没有体现“对客观事物对象所持有的看法”。故正确答案为D。

  62

  (单选题)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的一项是( )。

  A. 李某与妻子感情破裂,遂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并分割财产

  B. 张某被公安机关拘留七日,他认为公安机关是无证据的,故起诉

  C. 赵某为取回邻居欠他的一万元债而起诉

  D. 王奶奶到法院起诉,要求他的儿子必须按时给她赡养费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人民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B项“张某被公安机关拘留七日”属于行政诉讼,不符合“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A项“李某与妻子感情破裂,遂向法院起诉”、C项“赵某为取回邻居欠他的一万元债而起诉”、D项“王奶奶到法院起诉要求他的儿子必须按时给她赡养费”均是由于因民事权益矛盾引起,均涉及“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符合“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定义。故正确答案为B。

  63

  (单选题)

  公共政策: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通过广泛参与的和连续的抉择以及具体实施产生效果的途径,利用公共资源达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平衡、协调社会公众利益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下列不符合这一定义的是( )。

  A. 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是政府为主的一系列公共机构

  B. 公共政策的目的在于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

  C. 公共政策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过程

  D. 公共政策就是政府要少花钱多办事的各种方法与途径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公共政策制定的主体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目的在于“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且是“公共管理活动过程”。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符合“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B项符合“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C项符合“公共管理活动过程”。而D项“少花钱多办事的各种方法与途径”在定义中没有涉及,不符合公共政策定义。故正确答案为D。

  64

  (单选题)

  过失犯罪:指应当预见自已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

  下列属于过失犯罪的是( )。

  A. 某人在遭到歹徒袭击时奋起反抗,顺手捡起一块石头,却不料将对方打死了

  B. 甲、乙两人素有仇怨,一次二人因口角争执进而发生武斗,甲被乙所伤

  C. 某电影放映员在不知麻袋中为何物的情况下帮人将其放在火炉旁,造成胶片自燃

  D. 汽车司机发现人行道上有几个人,但都避开汽车的通道行走,便没有减速,不料一人突然冲上行车道被车撞死了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D项中的司机的行为符合“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没减速撞死行人,属于过失犯罪。A项中行为属于自我防卫,B项“因口角争执进而发生武斗”造成“甲被乙所伤”属于故意伤害,AB项均均不符合“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C项行为只是没有预料到过失,不属于犯罪,更不属于过失犯罪。故正确答案为D。

  65

  (单选题)

  预谋故意:指行为人产生犯罪故意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态度。

  下列不属于预谋故意的是( )。

  A. 某甲与其妻关系不合,趁其熟睡之时将其勒死,然后毁尸灭迹

  B. 某人为了争夺权位,处心积虑地设计一个圈套,将自己窃取公司情报的罪行栽在同事身上,排挤其出公司

  C. 某会计“故意”忘了锁门,以至于财务室被窃,他却分得不少钱

  D. 一刑满释放的青年在夜路上发现一年轻女子,遂起不良之心,将其强奸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单定义判断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行为人产生犯罪故意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实施犯罪行为”。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D项刑满释放的青年的强奸行为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不符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实施犯罪行为”。A项“趁其熟睡之时将其勒死,然后毁尸灭迹”、B项“处心积虑地设计一个圈套”栽赃给其他人、C项某会计监守自盗的行为均符合“行为人产生犯罪故意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才实施犯罪行为”,符合预谋故意定义。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