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资料分析
根据下面资料完成各题。
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91
(单选题)
2009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我国第二产业人员年均增加( )。
A. 566.4万人
B. 708万人
C. 720万人
D. 900万人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由材料知,2005年到2009年第二产业增加的人数为21684-18084=3600(万人),年均增加3600÷4=900(万人),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增长量
92
(单选题)
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结构比例为( )。
A. 38.1:27.8:34.1
B. 39.6:27.2:33.2
C. 44.8:23.1:31.4
D. 44.1:27.8:28.1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解法1: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城镇就业人员总量为31120万人,占比39.9%;而同一时间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为29708万人<31120万人,故其占总就业人数比例要小于39.9%,排除C和D;又31120-29708≈1300,而1300/77995<1%,故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要小于38.9%,排除B选项,故正确答案为A。
解法2:观察选项可知,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在C、D选项中比较接近,第二产业比重在A、B选项中比较接近,可重点分析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200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为26603,所占比中国为26603/77995,估算该值大于30%,排除D选项;剩下的三个选项中数值均接近1/3,可以1/3为基准进行分析,77995的1/3约为25998<26603,故第三产业的比重值要大于33.3%,仅A选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
估算法 插值法
93
(单选题)
我国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 )。
A. 6.3%
B. 12.6%
C. 8%
D. 18.1%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2005年我国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3553=6236,所占比重为6236/75825<6236/62360=0.1,故该比重值要小于10%,排除B、D选项;注意到A、C选项首位不同,故对前面比重的计算式直接直除,可知首位为8,因此正确答案为C。
标签
比重 直除法
94
(单选题)
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就业人数增加最快的是( )。
A.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
B. 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
C. 城镇就业人员
D. 乡村就业人员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综合推断型
解析
根据材料,从2005年到2009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和乡村就业人数均是下降的,A和D项错误;比较B和C项,C项中城镇就业人员增加值不到4000万人,小于B选项中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的增加值4947万人,但C选项的基期量包括B选项的基期量,所以C选项的基期量一定大于B选项的基期量,于是B选项增加率一定大于C选项,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增长率
95
(单选题)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均为持续增加
B. 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均为持续下降
C. 从2005年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大幅回落
D. 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速度小于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增长速度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综合推断型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只给出了2005年和2009年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的情况,并没有给出中间的年份的就业情况,所以变化情况无从得到,故A和B选项均错误;
从上题可知,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的年均增加量超过1200万人,不可能是大幅回落的,C选项错误;
于是根据排除法,确定D项为正确答案。
验证D项,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率为(31120﹣27331)/27331≈(31﹣27)/27=4/27<50%,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增长率为3553/(9789﹣3553)≈36/62>50%,故正确答案为D。
根据下面资料完成各题。
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实现“三连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569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2010年增加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9.5%。同时,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96
(单选题)
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 )。
A. 2.1倍
B. 19.1倍
C. 1.1倍
D. 2.9倍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根据表格材料最后一行数据可知,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是2005年的3650/1740倍,该计算值大于2、小于3,故2009年比2005年增长的倍数大于1、小于2,仅C选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C。
97
(单选题)
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5年内差距缩小了( )。
A. 7.7个百分点
B. 3.4个百分点
C. 1.7个百分点
D. 17个百分点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趋势判断型
解析
根据图形材料可知,2009年我国人均总收入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1.4%,2005年为24.3%,差距缩小了41.4-24.3≈17个百分点,故正确答案为D。
98
(单选题)
2010年美国的GDP是( )。
A. 9079.6亿美元
B. 146246.3亿美元
C. 222569亿美元
D. 126083.8亿美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由题意,2010年美国的GDP为58791/40.2%亿美元,由于60/4=15,所以GDP的前两位数字应为14,显然B选项为正确答案。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首数法
99
(单选题)
与上年相比,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增加最多的年份是( )。
A. 2009年
B. 2008年
C. 2007年
D. 2006年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比较大小型
解析
根据图形材料,相邻两个柱形的高度差,即为增加量。从图形中易知,高度差最大的是2009年,故增加量最多的是2009年,故正确答案为A。
100
(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2009年居世界第125位,比2005年前进3位
B. 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2009年没有排进世界前10名
C. 2009年摩纳哥人均国民总收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4倍
D. 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2009年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综合推断型
解析
A选项中,根据表格材料最后一行数据可知,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居世界第125,比2005年前进128-125=3位,该选项正确;
B选项中,根据表格材料倒数第二列数据可知,在这几个国家中并没有出现美国,故2009年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未进入世界前10位,该选项正确;
C选项中,需计算两个数值的比值,而且需要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可先跳过该选项,进而先分析D选项;
D选项,根据图形材料中的数字标签可直接判断,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占世界平均水平的41.4%,不到50%,故该选项错误。
于是根据题干中选择错误选项的要求,故正确答案为D。
再回来验证C项,2009年摩纳哥人均国民总收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03900/8728≈23.4,该项说法正确。
根据下面资料完成各题。

为全面掌握我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活动情况,国家统计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于2009年联合开展了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清查对象是国民经济中R&D活动相对密集行业的法人单位。现将全社会R&D主要指标公布如下:
2009年全国R&D人员318.4万人,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48.9%;女性人员78.9万人,占24.8%。
2009年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的R&D人员全时当量229.1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115.2万人年,占50.3%。R&D人员全时当量是2000年的2.5倍。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16.5万人年,占7.2%;应用研究人员31.5万人年,占13.8%;试验发展人员181.1万人年,占79.0%。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分别是2000年的2.1倍、1.4倍和2.9倍。
2009年全国R&D总经费5802.1亿元,比2000年增长5.5倍,年平均增长23.0%。R&D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70%,比2000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按活动类型分,基础研究经费270.3亿元,占4.7%;应用研究经费730.8亿元,占12.6%;试验发展经费4801.0亿元,占82.7%。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是2000年的5.8倍、4.8倍和6.9倍。
按东、中、两部地区分,东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2759.4亿元,占73.1%;中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668.8亿元,占17.7%;西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347.5亿元,占9.2%。
101
(单选题)
2000年全国R&D总经费是( )。
A. 730.8亿元
B. 5802.1亿元
C. 1054.93亿元
D. 892.63亿元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由题意,2009年全国R&D总经费为5802.1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5.5倍,则2000 年全国R&D总经费为5802.1÷(5.5﹢1)=5802.1÷6.5(亿元),直除首位为8,故正确答案为D。
标签
直除法
102
(单选题)
2009年全国R&D人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有( )。
A. 229.1万人
B. 155.7万人
C. 318.4万人
D. 78.9万人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由题意,2009年全国R&D人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48.9%,约占R&D人员318.4万人的一半,约150万人,最接近的是B选项中的155.7万人,故正确答案为B。
标签
估算法
103
(单选题)
2000年全国R&D总经费中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达到( )。
A. 695.8亿元
B. 1054.93亿元
C. 730.8亿元
D. 1000.21亿元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数值计算型
解析
由题意,2000年全国R&D总经费中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为4801.0÷6.9(亿元),直除易知该计算值首位为6,故正确答案为A。
标签
直除法
104
(单选题)
2009年我国R&D经费投入最小的行业是( )。
A.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B. 金融业
C.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D.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直接查找型
解析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2009年我国R&D经费投入最小的行业是金融业,仅有10780万元,其他行业的投入均远大与该值,故正确答案为B。
105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9年,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2000年相比有下降的趋势
B. 2009年,我国的R&D研究经费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少于试验发展
C. 2009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在R&D经费投入中排名第三
D. 2009年,东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是西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的9.2%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综合推断型
解析
A项中,2009年我国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0%,比2000 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故该项错误;
B项中,2009年我国R&D经费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为270.3亿元,用于应用研究的经费为730.8亿元,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为4801.0亿元。因270.3+730.8<4801.0,故该项正确。
C项中,从表中可知,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在我国R&D经费投入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制造业,故该项错误。
最后分析D项,由材料可知,东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是2759.4亿元,西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是347.5亿元,明显东部地区工业企业R&D经费大于西部企业,所以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