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内容导航】:
- 第1页: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 第2页: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2)
- 第3页: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3)
民意“被满意”,民众“不满意”,甚至“很生气”。尊重民意、顺应民意、采纳民意是服务型政府的执政要义,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题中之意。民意的力量一方面取决于民意征集占全民的比例,即广泛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政府对民意的尊重程度上。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就是要随时随地与民众进行多种途径的沟通、交流。民意内涵民智,民意关乎民生。我们不仅要从民意中看到民众欢迎什么、反对什么,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而且要充分发挥民智的作用。尊重民意、吸纳民智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政府亲民为民的重要标志。
阅读上面文字,选出最符合文意的一项。( )
A. 让民众“不满意”“很生气”的政府就不是服务型政府
B. 知情权是监督权的前提,参与权是表达权的前提
C. 尊重民意、吸纳民智是科学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D. 民意力量的发挥取决于民意征集的广度和尊重民意的程度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中“民意的力量一方面取决于民意征集占全民的比例,即广泛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政府对民意的尊重程度上”可知D选项正确。
材料中说“尊重民意、顺应民意、采纳民意是服务型政府的执政要义”,所以并不能说让民众“不满意”“很生气”的政府就不是服务型政府,而只是表明这些服务型政府做的还不够好,所以A项推断错误;B项的表述没有依据,材料并没有提到这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权的关系;C“决定性因素”与材料不符,材料提到的是“重要保证”。
故正确答案为D。
12
(单选题)
日前,一位领导同志在湖北视察时指出,要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湖北就此开展了一次“三谁”问题的讨论和教育活动。群众路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了谁,依靠谁”,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想特别强调的是,要着重弄清楚“我是谁”。因为,这个问题,对有些人来说,已经有点弄不清了。
根据文意,选出不能说明“我是谁”的一项。( )
A. 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B.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饱含深情的话告诉我们:人民才是父母
C.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说清楚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我”只是一个穿上了军装的老百姓
D. “我”就是某某长、某某总,站得总比别人高,看得自然也比别人远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群众路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三谁”问题的讨论和教育活动也应遵循群众路线。D项中“我”如何如何,是一种个人主义,不是群众路线,所以错误,当选。
A、B、C 三项都体现了群众路线,所以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3
(单选题)
“民众的幸福感只能是民众自己说了算,官员、学者、媒体说了都不算。”广西社科院研究员黄耀东表示,量化的幸福感指数只是衡量幸福感的一个方面或一种方法,不能完全代表民众的幸福感。目前,衡量幸福感的指标较片面,而且不同国家、不同学者选用的指标不一样,心理学家偏重心理因素,社会学家偏重社会因素,经济学家偏重经济因素,由于选择标准不同,所以无法测试出准确的幸福感。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奚恺元设计的幸福感指标,包括生活满意度、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和谐程度等三类主要指标,人情味、交通状况、医疗条件、教育质量、自然环境、房屋价格、物价水平等,成为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阅读上面文字,关于“幸福感”的指标问题,下面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
A. “民众的幸福感只能是民众自己说了算。”因此“幸福感”是无法测量的
B. 不同国家、不同学者选用的指标不一样,所以无法测试出准确的幸福感
C. 量化的指数只是衡量幸福感的一个方面或一种方法,不能代表民众的幸福感
D.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奚恺元设计的幸福感指标,成为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指标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中“不同国家、不同学者选用的指标不一样……由于选择标准不同,所以无法测出准确的幸福感”可知B选项表述正确。
A项“幸福感无法测量”表述错误,材料提到的是无法测试出准确的幸福感,并非是无法测量;C项材料中说的是“不能完全代表民众的幸福感”而非“不能代表民众的幸福感”,所以C错误;成为衡量幸福感的重要指标的是“人情味、交通状况、医疗条件”等,而不是奚恺元设计的幸福感指标,所以D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14
(单选题)
公开公平公正应体现为制度安排,但领导干部是否出以公心,仍是关键所在。任何人看问题都有局限性,一人所见以为是,未必即是;一人所见以为非,未必真非,故当求公是公非。有公心,就应拒绝制度之外的“例外”。至少,这个“例外”应被多数人所认可,并有据可依。有公心,就不怕把所有应披露的信息高度透明地呈现给大家,绝不藏着掖着。对所有询问,给出合乎实际、合情合理的解释。有公心,就应该不折不扣地依规章、依程序办事,不以个人好恶改变规则,增减程序。是否出以公心,检验的标准不是表态,而是对规章制度的敬畏和坚守。
阅读上面文字,选出不属于“有公心”的一项。( )
A. 有公心,就不怕把信息高度透明地呈现给大家
B. 有公心,就应拒绝制度之外的“例外”
C. 有公心,就不会以个人好恶改变规则
D. 有公心,就会坚持对规章制度的敬畏和坚守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中“就不怕把所有应披露的信息高度透明地呈现”可知A项表述错误,把“应披露的信息”偷换成了“信息”,当选。根据第三句可知B正确,根据倒数第二句可知C正确,根据最后一句可知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15
(单选题)
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必须坚持,但在推进过程中也要注意解决简单以票取人、拉票行为蔓延和干部不敢坚持原则、做老好人等问题。一方面,要合理确定参加人员范围,本着增强代表性、知情度和关联度的原则,既要保证覆盖面,又要尽可能让更多的知情人参与。另一方面,要正确分析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既要看得票情况,又要对得票情况作具体分析,把得票情况同以往推荐测评、平时了解、年度考核和民意调查等情况结合起来,相互印证,综合分析,避免评价干部简单化。
根据文意,选出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原则
B. 尽可能让更多的知情人参与是对群众知情权的尊重
C. 测评结果与平时了解和民意调查的结合,是加强群众监督的具体体现
D. 确定测评参加人员范围会损害群众的参与热情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材料中“要合理确定参加人员范围”,可知D选项推断错误,当选。
根据材料中“民主”“合理确定参加人员范围”“保证覆盖面”“让更多的知情人参与”可知民主推荐与测评坚持的是群众路线,也是对群众知情权的尊重。所以AB推断正确;根据材料“把得票情况同以往推荐测评、平时了解、年度考核和民意调查等情况结合起来,相互印证,综合分析,避免评价干部简单化”可见这样是加强了群众的监督,所以C项推断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6
(单选题)
按照中央“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国有文化单位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民营文化创意企业快速发展,鼓励非公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推动一批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抓效益,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这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
根据文意,选出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
A.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C. 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D. 鼓励民营文化创意企业快速发展,鼓励非公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根据材料中“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可知A项中“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表述错误,当选。BCD项在材料中都有原文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
17
(单选题)
最近,四川万源市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各个审批环节“全裸”,来自四面八方的说情风很快销声匿迹。事实上,公开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已然超越了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应用范畴,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更适用于公共治理的诸多层面、环节和程序。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的治理事项、程序等,公开都应当成为一种价值共识、一种制度设计、一种自觉选择。
依据文意,对“公开”的价值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公开这一价值理念,超越了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应用范畴
B.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治理事项、程序,都应当建立一种价值共识
C. 公开这一价值理念,适用于公共治理的诸多层面、环节和程序
D. 此次公开,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
根据材料中“事实上,公开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扩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而并不是D项所说的“此次公开”就拓展了……。“此次公开”只是公开的一个具体事例,因此D项不恰当。
根据材料第二句话可知AC项正确,根据最后一句可知B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8
(单选题)
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促进全社会的参与,统筹优先配置社会资源,而且可以协调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发展目标,还可以规范居民个人的生活行为,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
阅读上面的文字,选出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A. 居民健康这一社会问题已深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关注
B. 居民健康战略是对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有效补充
C. 实施居民健康可以规范居民生活行为,是推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发展战略
D. 实施居民健康战略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统筹配置和部门之间的责任协调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材料中说的是“实施基于居民健康的社会发展战略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可知C项表述错误,并不是“实施居民健康”可以规范居民生活行为。所以C当选。
根据“居民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政府所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可知A项正确;根据“充分体现了与其他社会公共政策的互补性”,可知B选项正确;D选项在材料中有原文体现,所以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19
(单选题)
住房商品化就意味着将住房推向市场,主要依靠市场调节来解决住房问题,同时也就意味着要大大减轻政府的负担,减少政府对住宅业的干预。但政府绝不能从大包大揽一下子就变为撒手不管。在迈向住宅商品化的过程中,住房的社会福利成分日趋下降,经营利润会逐步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旧的住房分配制度中的不合理现象很可能会被一些新的不合理现象所取代。在经济动荡期间,新的不合理现象同样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在市场调节乏力时,政府的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段话主要说明的观点是( )。
A. 住房商品化是必然的趋势
B. 住房商品化后也会有不合理现象存在
C. 住房商品化后,政府将不再直接干预住宅业
D. 政府在住房商品化过程中仍然要加强干预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首先提出住房商品化后悔减少政府对住宅业的干预,然后用转折词“但”引出材料的重点,即政府绝不能撒手不管,在市场调节乏力时,更需要政府的干预。所有材料主要说明的观点就是政府在住房商品化过程中仍然要加强干预,D项正确。
A项“必然趋势”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到;C项“政府将不再直接干预”明显与文意不符;B项存在不合理现象是政府仍然要加强干预的原因,不是材料的重点。
故正确答案为D。
20
(单选题)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品的选择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心态,根据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在决策过程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和影响因素,在实际购买活动中青睐低碳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低碳消费方式的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因此,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根据文意,选出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A. 推行低碳的消费方式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低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
B. 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决策和实际购买与消费的活动会受到心境与价值观的影响
C. 消费者在消费中把低碳消费的指标作为重要的考量就会更多地青睐低碳产品
D. 低碳消费方式是以“低碳”为导向,着力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
细节判断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A项因果关系有误,材料中说推行低碳消费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文化和习惯等诸多因素”而不是A项中表述的原因。所以A项错误,当选。
根据材料“低碳消费方式……其实质是……”可知B项推断正确;根据材料第二句可以推出C项正确;根据材料“碳消费方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可见低碳消费是着力决绝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共生型消费方式,所以D推断也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