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05年新疆维吾尔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发布时间:2013-08-08 09:33:27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1(单选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他们对词典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这段话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

  A.词典编纂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B.词典编纂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

  C.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D.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因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词句理解题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题。

  对于“基本要求”的理解关键在冒号之后的句子,因为冒号在其中起到的是解释说明的作用。对尾句进行仔细分析,可知该句关键在于“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这一句。所谓“走群众路线”就是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C项表述正确。

  A、B项均是针对文段中前几句话而谈的,予以排除。D项“由……决定”表述错误,显然不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现代社会似乎热衷谈论“大师”,越没有“大师”的时代越热衷于谈论“大师”,这也符合以稀为贵的市场原则。但“大师”,尤其是人文类的“大师”,一定是通人,而不仅仅是“专家”。但人为的学科分割,根本不可能产生“大师”,只能产生各科“专家”。学术文化真正的全面继承与发展,靠的是“大师”而不是“专家”。“专家”只是掌握专门知识之人,而“大师”才是继往开来之人。缺乏“大师”,是学术危机的基本征象。这段话支持的观点是( )。

  A.没有“大师”,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B.社会关注错位,并不存在所谓的“大师”

  C.人为的学科分割导致了社会缺乏“专家”和“大师”

  D.“专家”不一定是“大师”,而“大师”必须是一个“专家”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题目考查文段的表面主旨。

  D是文段中“一定是通人,而不仅仅是‘专家’”的同意替换,概括全面,表述正确,所以D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学术危机”偷换了概念“社会就不可能进步”,故排除A;大师至少过去是存在的,故B错;C选项也与文中“学科分割产生专家”冲突。

  3(单选题)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对这段话最准确复述的是,即人生价值( )。

  A.在于掌握真理

  B.体现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之中

  C.在于运用真理改造客观世界

  D.是由自己把握的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的表面主旨。

  句子是18世纪德国剧作家莱辛的名言,作者不认为人的价值在于掌握真理,而在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所以首先排除A。B项表述正确,是句子的同义替换。C没有涉及,D项属于无中生有。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农民刘某2005年10月的一天晚上,吃了从池塘钓起的一条鲤鱼,不久突然头昏脑胀,腹痛难忍,手脚痉挛,呕吐不停,高烧不止,不一会就气绝身亡。经过卫生部门详细化验得知,刘某的死与吃鲤鱼有关。环保人员对水塘进行的水质化验,结果发现由于当地农民长年在池塘里洗刷农药器具,使鱼体内也慢慢储蓄了足以使人丧命的毒量。

  这段话说明( )。

  A.池塘里的鲤鱼是不能吃的

  B.鲤鱼自身有很强的抗毒能力

  C.应该大力向农民普及农药安全知识

  D.刘某吃得太多而导致中毒身亡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隐含主旨题 解析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据文段可知,刘某的死在于吃鲤鱼中毒,而鲤鱼则是因为农民长期在池塘里洗刷农药器具,造成毒素富集。所以正确做法应当是向农民普及农药安全知识,C项表述正确。

  池塘里的鲤鱼不能吃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触及问题核心,A项错误。B、D项鲤鱼抗毒属于以偏概全,主观臆断。故正确答案为C。

  5(单选题)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最直接影响人类能否生存下去的生态因子。森林吸收C02,释放氧气,以此平衡着大气C02的比例;据估计,世界上的森林和植物每年产4000亿吨氧气。森林是造雨者,不但影响降水量,且减缓山坡上的土壤侵蚀。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森林( )。

  A.是造雨者

  B.吸收C02

  C.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D.是最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因子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表面主旨。

  文段是典型的总-分结构,所以重点在于一开头“森林是影响人类的生态因子”,故正确答案选D。AB都属于文段中的细节,并非文段核心,C则是一开头的引述,重点在于生态因子,而非摇篮。

  故正确答案为D。

  6(单选题)一个电视娱乐节目在播放之际,遭遇前所未有的收视狂潮和来自各个方面的、各种心态的高度关注,乃至升级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说,这是一个电视节目前所未有的成功,不如说,当一个新鲜的纯粹的电视娱乐节目出现时,观众、媒体、学者、领导以及社会都猝不及防。

  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

  A.个电视节目的出现,其新鲜程度决定社会人群对其关注程度

  B.该电视节目所引发的争论和关注源于社会人群对突如其来的陌生事物还未有足够的准备

  C.该娱乐节目获得各方关注的高度不失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功

  D.让人猝不及防的娱乐节目可以说是一定意义上成功的好节目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隐含主旨题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的隐含主旨。

  据文段可知,重点在于“与其说”后面的内容——“电视节目的成功,不如......”说明观众对于节目没有任何准备。而B项是此句的同意转换,故正确答案选B。

  A选项属于强干扰项,但根据文本,并不能得出新鲜程度决定关注程度的结论,故排除。CD选项则属于文不对题,并非文意主旨。

  7(单选题)记得他曾因某些作家在文字上过于拘泥于语法规范而向我表示过不满,以为这样太琐细,太刻板,这太学究气了。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

  A.他认为拘泥于语法规范太刻板

  B.他对某作家不满

  C.他向我抱怨

  D.他拘泥于语法规范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句子可以改写为“他因为作家拘泥语法而抱怨,认为太刻板”。所以他反对的应当是拘泥于语法的做法,所以中心论点应当是他认为拘泥于语法规范太刻板,A项表述正确。B、C皆不准确,都是句子中的部分内容体现,D项则是完全曲解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

  8(单选题)人与自然对峙中,如果明确无误的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轻松愉悦的美;( ),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当被自然征服时,那就是一种可悲了。

  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句子是( )。

  A.而当人与自然的力量势均力敌

  B.自然战胜了人类

  C.虽然没有绝对战胜自然

  D.如果明确无误地输给了自然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语句填空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填空。

  据提干可知,句子以“;”号为前后对应,所以括号中应当是与“如果明确无误战胜了自然”对应的内容。句子最后又有”被自然征服“,所以应当是“战胜—平衡—被征服”这样的逻辑关系,所以对应选项就只剩A、C,但显然A的描写更符合文中语境。B、D项表述皆与句子中内容有重复,所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9(单选题)真正的人,能创造工具的人,是出现在最近一百万年之内。对悠久的地球发展史来说,一百万年只是很短暂的时间,但和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相比,毕竟是太远了。人们总想弄清楚这一百万年之间发生的事情。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即( )。

  A.最早的人类起源于一百万年以前

  B.人类是自然界生物发展的特殊生物

  C.地球比人类历史太长了

  D.人类起源之迷总是引起人们对人类发展情况的探寻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段重点在与最后,前两句皆是对文段中心的铺垫,重点在于最后一句“人们总想弄清楚这一百万年之间的事”。与之对应的是文段前一百万年前人类的起源。所以正确答案是人类起源之谜一直是人们好奇的重点。D项表述正确。

  A与文本内容不符,B在文中没有涉及,C也属于主观臆断,与文本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

  10(单选题)中国古书上记载:“眼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是说血液对器官的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血液循环能力的下降对人体的衰老有直接关系。

  这段话表明( )。

  A.血液循环畅通,则人体器官功能正常;血液循环不畅通,则人体器官功能不正常

  B.血液循环决定了人体的衰老与否

  C.血是决定生命活力的根本要素

  D.人体疾病皆因于血液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古书上的引语属于无效信息,句中最后一部分说了“血液对于器官的重要作用”,重点部分在于“现代医学”之后,说明血液循环能力下降和人体衰老有关。所以这段话讲的是血液循环和生命活力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A选项是细节而非语意重点,B语意绝对;D无中生有。

  11(单选题)家族的淡化,裙带的脆弱,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现代文明,家庭不再重要

  B.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渐趋冷漠

  C.现代文明使“人情”逐渐淡薄

  D.文明的发展使狭隘的家族观念被抛弃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词句理解题 解析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原句说家族淡化,裙带脆弱,是现代文明标志之一。A说家庭不再重要,属于以偏概全,并不正确。B属于主观臆断,文本中并没有说明人与人之间关系冷漠的问题。C选项和B类似,从文本中部并不能得出。D选项中,“狭隘家族”被抛弃对应“家族”淡化,故正确答案为D。

  12(单选题)在原始社会,当社会生产力还十分低下,人们的劳动所得除了维持人们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外几乎没有剩余时,是没有所谓人权概念的。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伴随着奴隶制的产生和发展,奴隶的生存权利作为最古老的人权要求第一次被提出来了。因此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会有人权问题的产生。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A.人权要求是伴随着阶级的出现而出现的

  B.奴隶的生存权利是最古老的人权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人权要求的产生

  D.私有制是人权出现的根源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本题考查文段表面主旨。

  原文中说,“伴随着奴隶制的产生和发展......古老人权被提出”,落脚点又在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就不会有人权问题的产生。所以重点是生产力发展决定人权问题的产生,故正确答案为C。

  A选项属于以偏概全,阶级只是表象而已;B只是其中片段的重复,不是论点;D项中人权根源在于生产力,不是私有制。

  13(单选题)发生在华夏大地的“怪坡”奇异现象,以其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成为人们探奇的”热土“。饶有兴趣的是,类似”上坡轻松、下坡费劲“的”怪坡“,在世界各国亦已发现多处。

  通过上述文字不能推出的信息是( )。

  A.中国境内存在有“怪坡”现象,许多人热衷关注

  B.人们至今仍无法解释 “怪坡”现象

  C.“怪坡”现象出现于世界许多国家,并不罕见

  D.许多人热衷关注“怪坡”现象这种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对照选项可知,A选项是第一句的同义替换,所以排除。第二句谈无法解释怪坡现象,而原句中仅仅只是说怪坡发生在中国,还有在国外屡见不鲜,并没有说解释,所以不能推出,故正确答案为B。

  14(单选题)文字成为记录文化的有效工具是从意音文字开始的。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字、中国的汉字等都是意音文字。 。现在,绝大部分著名的意音文字都成为历史陈迹了,只有汉字,作为意音文字在今天的世界上巍然独存。

  A.它们在各自的地区留下了早期文化的灿烂记录

  B.它们辉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大都已经销声匿迹

  C.这些意音文字的共同特征是形与声的有机结合

  D.意音文字后来被具有音节特点的拼音文字取代了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语句填空 解析本题为语句填空题。

  文段以空格处为界,前面一部分展示意音文字的案例,后半部分陈述现在只有汉字存留的现象,所以需要一句能够承前启后的过渡语句。选项中,B选项与后半部分内容重复,所以不选。D选项则提到整个文本没有涉及的拼音文字,所以也不正确。

  C选项其中内容涉及的是意音文字的特点,而整个文段没有谈及特征的意思。而A选项则是对前文的一个起承转合,能很好的起到过渡作用,故正确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