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务员考试真题及答案宝典 > 行测真题及答案宝典

2010年4.25联考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发布时间:2013-08-09 08:34:18 来源:公务员招考网 

【内容导航】:

 云南、湖南、海南、山东、内蒙古、重庆、广西、辽宁、宁夏、陕西、天津2010年4.25联考行测真题与答案之言语理解与表达

 51(单选题)有研究表明,生物的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 。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但即便是最 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

  A.必然性 乐观

  B.规律性 简单

  C.突发性 粗略

  D.周期性 保守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实词填空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搭配。

  先看第一个空,材料中说生物的灭绝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并且发生过二十几次。所以可以看出生物的灭绝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必然性”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突发性”是说突然发生,都不符语境,所以应在BD中寻找答案。

  再看第二个空,根据语境,“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中的“至少”,是“保守”的估计,而不是“简单”的估计。所以应选D不选B。

  故正确答案为D。

  52(单选题)19世纪的西方建筑师大多满足于把钢铁作为一种 手段应用于当时流行的古典式或哥特式建筑。很久以后,建筑师才 了古典和哥特模式,充分发挥了钢铁构架结构的各种潜能。

  A.次要 放弃

  B.补充 摆脱

  C.主要 超越

  D.典型 淘汰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实词填空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搭配。

  先看第一个空,从材料中“很久以后……才充分发挥了钢铁构架结构的各种潜能”可推知,19世纪的时候钢铁的潜能并没有被充分发挥,所以可以判断那时钢铁是作为一种“次要”或“补充”的手段,而不是“主要”或“典型”手段,所以排除CD,在AB中寻找答案。

  再看第二个空,“放弃”一般指主观方面,而“摆脱”有种客观意味,是被动中寻求主动。而材料中的意思是建筑师跳出了古典和哥特模式的约束,使钢铁发挥其本身潜能,所以选“摆脱”,所以选择B选项。

  故正确答案为B。

  53(单选题)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进行文艺创作时,为了使人物表现的更为 ,可以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适当”创作,但是大的历史事实、人物命运、主要矛盾、重要事件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人生层面”进行 和歪曲。

  A.完整 杜撰

  B.真实 虚构

  C.形象 改编

  D.丰满 臆造

  正确答案是 D

  考点实词填空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搭配。

  先看第一个空,题干提到对人物进行“适当”创作,在此意味着合理的加工,所以是会使人物表现得更丰满、有血有肉的。“丰满”都可以表达此意,任务塑造本身就是形象;“完整”是指不片面,没有语境支撑;“真实”是不虚假,不合“适当创作”的语境,所以基本锁定D项。

  根据与第二个空并列的“歪曲”一词可知,第二个空从色彩上看应是个贬义词,“臆造”是无根据的创造,含贬义。而其他词语都是中性词,都不选。综上,正确答案为D。

  54(单选题)坐在餐桌前,举筷享用食物,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却浑然不知盘中美餐在全球范围内 的利害关系。现代社会高度分工,我们远离春耕秋收,只有食品价格飙升的时候,粮食生产才会引起我们关注。去年,粮价一路攀升,为我们的长期 敲响了警钟。

  A.盘根错节 漠然

  B.纷繁芜杂 冷淡

  C.扑朔迷离 无视

  D.眼花缭乱 疏忽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混搭填空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混搭。

  先看第一个空,需要填入跟“利害关系”搭配的词语。“盘根错节”树木的根盘曲,枝节交错,比喻很复杂;“纷繁杂芜”是指多而杂;“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都可以搭配“关系”,而“烟花缭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不能和“关系”搭配,所以排除D,在ABC中选择。

  再看第二个空,由于前文提到了我们对美餐的利害关系“浑然不知”,即完全没有觉察到,所以照应在此处我们的长期态度应是“漠视”或者“无视”,而非“冷淡”,所以B也不选,在AC中选择。“漠然”是看到却没引起重视的意思,而材料前边也谈到食品价格飙升的时候才引起注意,可见只是不重视。“无视”指根本没看到,所以这一空格应选“漠然”。

  故正确答案为A。

  55(单选题)无论当下的生活多么衣食无忧,中国人还是爱假想将来可能遇到的 ,即使这些真正发生的机率接近于零。这只能从中国人 的传统心理方面进行解释。

  A.灾难 任劳任怨

  B.困难 克勤克俭

  C.变故 未雨绸缪

  D.麻烦 居安思危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混搭填空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和成语的混搭。

  此题可以先从第二个空入手,首先根据“这些真正发生的几率接近于零”可知是人们在事情发生前做准备或有所知晓,所以根据成语的理解则“未雨绸缪”或“居安思危”符合语境,排除A、B,在CD中做选择。

  再辨析“变故”和“麻烦”,根据材料中主体是中国人的概念,与之搭配的需要语意和范围比较广的实词“变故”,而“麻烦”偏狭窄,所以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56(单选题)战争文化研究运用了多种学科、多种理论和多种研究方法来解释战争与社会文化之问的互动关系,远比运用单一学科解释要 得多,可以修正过去一些错误或存在 的观点,也可以对历史进行另外一种角度的解释或观察。

  A.合理 偏差

  B.科学 误会

  C.深刻 误差

  D.客观 分歧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实词填空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搭配和填空。

  突破口在第二个空,可从搭配范围的角度来考虑:第二个空前面有一个动词“修正”,而“误会”“分歧”不能与之搭配,所以排除BD,在AC中做选择;“偏差”和“误差”相比较,“偏差”是指偏离了事物原本的面貌,而“误差”多用来形容一些具体的数字等,与“误差”搭配的动词,可以是“不能避免”“缩小”等,而不能是“修正”。修正“偏差”语义通顺,搭配合理,所以C错A对。

  “合理”放入第一个空格处语义通顺,且符合语境。验证A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57(单选题)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事业经营者均未能 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如梦方醒,结果往往是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也 。

  A.意识 于事无补

  B.体会 无力回天

  C.观察 无济于事

  D.认识 一事无成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混搭填空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和成语的混搭。

  先看第一个空,可从前后照应和搭配范围的角度来考虑。“经营者”与“决策”中存在的风险或隐患之间不能用“观察”和“体会”,所以B、C排除,在AD中选择。

  再看第二个空,题干的意思是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就算请来名气很大的人帮忙也对事情毫无补益,“于事无补”完整表达了这个意思,当选。而“一事无成”是指连一件事情都做不成,形容毫无成就,不符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A。

  58(单选题)亚洲有中印两个人口大国,然而人口的庞大却与人才是否 没有必然关系。人才供应缺口在一些国际化的行业中尤为 ,例如金融从业人员、工程研发人员等在全亚洲都供不应求。

  A.饱和 突出

  B.充裕 明显

  C.过剩 严峻

  D.流失 巨大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实词填空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搭配和词义辨析。

  突破口在第一个空。材料首句提到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所以第一个空格处填入的词很明显应与“庞大”构成照应。“充裕”是指充足丰富,人口庞大,与人才充足构成语义上的前后照应。符合语境,当选。

  “流失”明显不符语境,所以不选;“饱和”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溶液中所含溶质达到最高限度,比喻事物达到最大限度。“过剩”是指数量超过标准、限度或惯常界限,都有超过必要限度的意思,不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B。

  59(单选题)全方位开发风险保障产品,仅靠保险业自身的 还不够。因为这类产品往往保险面广、赔付金额多,巨大的经营风险令保险公司难以承受,大面积开发和经营这类产品显得 。

  A.条件 前途未卜

  B.努力 力不从心

  C.资源 得不偿失

  D.积累 提襟见肘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混搭填空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和成语的混搭。

  根据材料中的“自身”表明仅指主观因素,“努力”和“积累”符合语境,“条件”“资源”都是比较客观的因素,所以排除,在BD中做选择。

  再看第二个空,题干的意思是因为全方位开发风险保障产品存在巨大的经营风险,单靠保险业自己的努力做大面积的开发是力量上不够的。“有心无力”表示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符合语境,当选。“捉襟见肘”比喻十分穷困,不符合语境。

  故正确答案为B。

  60(单选题)当我们在谈论创意的时候,大多会认为这没有什么规律可循,或者说,创意应该是 的。我们会说:如果给创意制定一个框架的话,可能会束缚创意,让创意变成 的工匠活。

  A.天马行空 按部就班

  B.稍纵即逝 循规蹈矩

  C.自由自在 循序渐进

  D.标新立异 熟能生巧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成语填空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的语义辨析和语境搭配。

  突破口在第一个空格,根据“或者是”可知其前后的语义应是相近的,所以空格处的词应表示与“没什么规律可循”相近的语义,“天马行空”是天马奔腾神速,像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符合语境。

  “自由自在”指没有约束,也符合语境,但是不能与“创意”相搭配,所以不选;“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机会很容易过去。“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都不符语境。“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放在第二个空符合语境,且语义通顺,印证A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61(单选题)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相似的经验知识曾产生了相似的理论洞察力,比如亚里士多德和《墨经》对杠杆原理的认识。但是,古希腊的初始力学理论很快发展成理论知识的综合体,而中国墨家的力学传统在战国之后就中断了。不擅长观察、认识物体运动并形成系统的理论,这是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一个明显的“软肋”。相比之下,中国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建树更加突出。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

  B.中国古代科学传统中断的原因

  C.古代中国对于力学最初的研究不逊于古希腊

  D.力学理论的不完备是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弱点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隐含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先通过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对力学理论的认识和发展的对比,指出中国古代科学不擅长观察认识并形成系统的理论,这是古代科学的“软肋”。然后又说中国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很突出。可以看出,作者是本着客观的态度,从正反两面讲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的。A项正确。

  BCD项表述的都是材料内容的一部分。

  故正确答案为A。

  62(单选题)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但人口密度只反映人口与土地面积的一般数量关系,不能体现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人口成分,也不能体现人口与实际供养他的土地面积的关系。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出现了一些新的补充性密度指标,如生理密度、农业密度等,而以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称为人口的数学密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口密度含义演变的原因

  B.补充性密度指标的产生过程

  C.人口密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D.土地面积和人口成分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隐含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

  阅读材料可知,从“人口密度”到“人口的数学密度”,其实是“人口密度”这一概念从粗划分到细划分的演变过程。因为“人口密度”这一概念本来的涵盖面较小,为了弥补这一的缺陷,才有了新的补充性的密度指标。所以材料想要说明的是人口密度含义演变的原因。A项正确。

  B项所表达意思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所以不选。C项所提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材料中根本没有提到,也不选。D项偷换概念,是对作者意图的曲解。

  故正确答案为A。

  63(单选题)当年韩愈被贬到潮州做刺史,虽然只有8个月的时间,却不怕费力,大力兴办州学,捐出所有的俸银,用作办学费用,并积极推广唐朝的普通话,“以正音为潮人诲”。8个月后,韩愈就调离了潮州,几乎没有什么“政绩”可言,然而他给潮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到南宋时,潮州已是文化名城,有了“海滨邹鲁”的美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语言规范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B.潮州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

  C.文化建设对城市有深刻的影响

  D.评价官员不应只看短期的政绩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隐含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讲述了韩愈通过兴办州学,推广普通话给潮州留下了巨大精神财富,并且潮州在南宋时成了文化名城。通过这个历史故事,可以引申看到这样一个道理:文化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C项符合文意。

  而B、D项都是材料表面表述的内容,并不是引申的含义。A项只是就原文中“推广唐朝的普通话”所作的一个推断,表述片面,不是材料主要讲的道理。

  故正确答案为C。

  64(单选题)现代社会中,人们是在相对统一的时间里交往活动,这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推动社会发展。但全社会的“步调一致”容易导致交通的堵塞,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求,又对作息时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作息时间不统一,也会给人们的交往、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障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作息时间应在统一与差异中寻找平衡

  B.小问题可能会引起社会发展中的大矛盾

  C.调整作息时间是解决交通堵塞的有效措施

  D.作息时间需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调整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隐含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根据关键句“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其前后是并列的两层意思,前半部分强调了时间的统一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后半部分提到时间不统一也会给人们的交往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障碍。所以综合来看,是强调在统一与协调中达到平衡,所以选择A选项。

  B项表述过于宽泛,没有点出材料的主体“作息时间”;C项不是材料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交通堵塞”只是材料表述的一个方面;D项“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故正确答案为A。

  65(单选题)毫无疑问,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社会颇具影响力的人群之一。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主持人成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角色因此不同于普通人,而是集社会角色、媒介角色及个人角色于一体的特殊角色。选择了这一职业,不仅仅意味着选择了鲜花和掌声,财富和荣耀,更意味着选择了媒体和社会必然赋予他们的责任。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大众传媒的发展使主持人具备特殊的影响力

  B.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发挥着特殊的社会作用

  C.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所应肩负的责任

  D.主持人应借助传媒的影响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隐含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的主体是在谈节目主持人,先描述了主持人角色的特殊性。后面用一个递进复句强调选择这一职业意味着选择媒体及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所以可以引申得出是主持人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被赋予的社会责任。C项正确。

  A项“特殊的影响力”在材料中没有提到;材料并不是在说主持人发挥的社会作用是什么,所以B不选;D选项是主观臆断。材料只提到了主持人被赋予了“责任”,并没有说主持人要如何扩大社会影响力。

  故正确答案为C。

  66(单选题)一位著名企业家从百折不挠的拼搏经历中总结出了“冰淇淋哲学”,即卖冰淇淋必须从冬天开始,因为冬天顾客少,会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如果能在冬天生存,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

  根据本段文字,“冰淇淋哲学”主要强调了( )。

  A.逆境对培养企业的竞争力非常重要

  B.选择一个好的时机,企业就成功了一半

  C.企业在创业阶段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

  D.企业应注重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正确答案是 A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和材料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考查道理。

  材料提到的“冰淇淋”哲学是卖冰淇淋必须在冬天开始。因为冬天是卖冰淇淋的困难和逆境时期,如果能在逆境中生存就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所以材料主要强调了逆境对培养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A正确。

  B项“好的时机”表述错误,材料中说“冬天顾客少”,可见冬天并不是卖冰激凌的好时机;C项“创业阶段”表述错误,材料讲的是经营好企业,而不是创业;D项表述不是“冰激凌哲学”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A。

  67(单选题)对一项科学工作的评价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数字的大小,任何数字都不能取代同行评议及对该工作科学意义的具体分析和历史检验。然而,不好的评价指标有可能误导评审人员,导致错误的结果;而好的评价指标可以提供更准确的信息,使相应的评审更加客观和公正。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对科学工作的评价( )。

  A.应该是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统一

  B.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C.不应以数字结论作为主要参考依据

  D.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才能实现公正

  正确答案是 B

  考点隐含主旨题 解析据提问“意在”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第一句指出“同行评议”的重要性。之后,由转折词“然而”引出材料的重点,即不好的评价指标误导评审人员,好的评价指标才能提供准确信息,意思就是强调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故B正确。

  A项“主观评价”和“客观统一”,C项“不以数字做结论”,D项“参考多种因素”讲述的都是评价指标的内容。

  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