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医疗问题

发布时间:2011-03-10 17:29:16 来源: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浏览数:23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材料1】 标准表述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十七大报告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今年开始,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国城乡居民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三年内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今年要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定价、使用和医保报销政策,减轻群众看病就医基本用药费用负担。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要全面完成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以后逐步提高。增加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的专项投入。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鼓励各地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定价机制,建立由有关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我们要加强领导、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2】 看病难现象及原因

  问题。医疗资源总体不足,配置不均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医疗保险发展缓慢;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药价虚高;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医疗乱收费严重。

  原因。(1)医疗资源总体不足。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其中还有不少资源水平不高,公众不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2)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还没有真正改变,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增加了就医困难,也加大了经济负担。

  (3)中国的医疗保障覆盖面太小。中国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绝大多数居民靠自费看病,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的三重负担。”

  (4)医疗费用上涨过快。近8年来,中国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公众经济负担沉重。“这里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以及医疗销售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的影响,必须着力解决。”

  (5)政府投入不足。在中国目前的卫生总费用中,大约有60%靠居民自费,25%靠集体负担,政府投入仅占15%。

  【申论范文】新医改,坚持以人为本

  司马迁曾说过:“制国有常,利民为本”。近日,卫生部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我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实现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制度。这充分提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均期望寿命值不断提高,婴幼儿出生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疾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为许多老百姓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解民之忧是固国之本,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体现胡锦涛总书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以人为本”的原则。如何做好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新医改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落实科学发展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制度深刻提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第二,新医改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建立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制度建设。“无规则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成事之基,继续建立健全各种医疗卫生制度,完善,修订不合发展要求的卫生制度,根据城乡医疗不均衡、地区发展不均衡,社区发展不均衡等实际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符合国情、民意的医疗卫生制度,对新医改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新医改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大力推进城乡、区域、东西部医疗卫生均衡发展。城乡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是困扰医改的新难题,如何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做到人人享有的医疗卫生制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对西部、贫困边远地区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加大医疗基础设施投入、人才投入,切实保障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另一方面各地区要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的重视,切实深刻理解到医疗卫生基础建设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保障发展落后地区的卫生基础建设落到实处。

  第四,新医改坚持以人为本原则,要大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建设和管理,是保障新医改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合理分配,正确引导医疗人才到基层、边远、贫困地区服务是缓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制定激励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大力发展医疗科研事业,积极参与国际医疗研究,创新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水平,为我国的医改事业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保障。

  坚持以人为本的医改原则,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能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是检验医改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医改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医改原则,才能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医改原则,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坚持以人为本的医改原则,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真实写照。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医改一定能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远大目标。

(责任编辑:论文范文网)
相关推荐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