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答题技巧宝典 > 言语理解与表达技巧 > 片段阅读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 选词填空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 数字推理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 类比推理 定义判断 常识判断 资料分析 行测题库 行测真题

片段阅读解题技巧之细节判断陷阱时态偷换

发布时间:2014-04-25 10:23:26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细节判断题时态偷换常被列为错误选项来干扰考生,因此考生再作答过程中就要严格注意有关事态的表述,有意识的与原文进行比较,汉语虽然没有像印欧语系那样明显的形态标志,但还是有一些标志语素值得我们注意:

  如“将”、“要”一类的引导词均表示将来时态;“已”、“已经”、“过”、“了”均表示过去时态;“着”、“正在”等则表示正在进行时态。这些引导词虽说十分简单,但是在其内部却蕴含了一些语法意义,因此要引起考生的极大注意。

  例1、(2005年国考)颐和园附近要建的电塔工程,在一片反对的声浪中进入环保听证程序。事件到此并没有画上句号,它不仅考验着市民维护家园的决心和城市决策者的智慧,还关系到类似颐和园的众多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的命运。

  从这段文字我们不能得出的是( )。

  A.电塔工程至此还没有正式开工

  B.电塔工程不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C.多数市民维护家园的决心比较强

  D.受到此种威胁的景点不止是颐和园

  【答案】B

  【解析】一道典型的细节判断题,难度不高,但要求考生自己阅读进行辨别。从“颐和园附近要建的电塔工程”的“要建”二字可以判定电塔工程还没有开工。从“一片反对的声浪中”可以判定多数市民维护家园的决心比较强。从“还关系到类似颐和园的众多风景名胜资源和文物的命运”可以判定受到此种威胁的景点不止是颐和园。只有B项在原文中没有依据,无从得出。

  【纠错】事实上B项不但无从得出,根据阅读我们可以把握文段作者的态度是反对建电塔的,因此B项恰好属于与作者观点背道而驰的反向观点。

  【点拨】例1中考查了几个要点:时态、数量、作者态度的倾向性。

  其中时态通过“要”字表达了未然性的时态。数量通过“大多数”表达了较多量的概念。此外题目的字里行间隐含表述了作者的观点,考生在阅读时要注意把握这种不明确的观点,换言之其倾向性往往容易设置为选项迷惑考生,因此考生在阅读浏览过程中和备选项进行匹配的过程中要有意识进行区分,确保正确选项与原文的态度在倾向性上保持一致。

  想要掌握更多片段阅读解题技巧可去片段阅读特训题库进行专项练习!

片段阅读知识点详解

片段阅读
概括类 主旨概括 提炼标题  
推断类 劝导说服类 排序衔接类  
局部精读类 词句理解 代词指代 细节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