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素材宝典 > 了望时评 > 2014年了望时评
申论素材宝典 导航:时事政治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半月测验 半月评论 重要会议及讲话 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社论 理论热点面对面 了望时评

2014年了望时评第12期:改革须处理好四大领域的风险

发布时间:2014-03-24 12:08:33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如果说中诚信托的“有限违约”还有遮羞的性质,“超日债”违约成为中国债券史上首单违约的公募债券,浙江兴润置业成为中国房企信贷违约第一单引发央行与商业银行讨论是否救助,这些事件短时间内纷至沓来,让我们不得不对危险保持高度警觉

  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两会,部署了2014年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预示着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除了完成2014年的改革目标之外,尚有一些具体的经济改革有待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就风险管控而言,2014年的任务并不轻松,地方债风险,金融市场风险等,在过去一年努力的基础上,今年该如何推进?

  改革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对观念、制度及生产要素的重构来创造出新的价值增长领域,另一方面也兼具通过重构来减少或管控损失的目标。从后一种意义上说,改革本身内蕴着化解风险的要求。

  风险的特征在于:它是欲望与能力的过度背离。适度超前的欲望可以拉动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供给来满足欲望。但过度膨胀或扭曲的欲望,却会蒙蔽人的神智,造成资源的错配和风险的积累。实体经济只能产生100的利润,虚拟系统却希望获得200的收益,由此产生的资源配置势必导向非生产性的分配活动,最终实体经济可能连100的利润都创造不出来。拥有权力、信息优势或“运气”的人获得了收益,多数人却陷入危机。

  而且,风险尽管是不断积累的,但爆发却往往很突然。如果不能提前化解或分散,风险一经爆发即成灾难。遗憾的是,在多数时候,在爆发之前,人们大都把风险视作机会,而这更是极大增加了风险演变成灾难的严重程度。

  风险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各种形式之间多存在复杂的关系,这使得风险治理者可能以为自己已经成功地识别和管控住了风险,殊不知风险很可能以别种形式、甚至更严重的程度绕过治理者的“马其诺防线”,对经济社会造成灾难式冲击。

  我国目前依然是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主要经济体,但潜伏的风险容不得我们丝毫懈怠与疏忽。近日,市场数据供应商信贷市场分析(CMA)提供的信用违约掉期(CDS)数据显示,我国的政府债券5年期CDS已经升至99基点,这远高于一年前的63基点。这说明,改革的顶层设计中,须嵌入风险管控的安排,改革才能平稳推进。

  概言之,当前我国的改革,面临着并且必须处理好四大领域的风险,分别是房地产、地方债、影子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

  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房价地价、迅速涌现的地方融资平台、令人应接不暇的理财产品,以及某些靠垄断和政府背书吃饭的国有企业等,已经由拉动需求对抗危机逐步转向侵蚀实体经济利润,造成资源期限与领域的错配,带来经济效率下降的隐患。这些风险领域之间,又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某些地方融资平台通过影子银行汲取资金,投入到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领域,拉动了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和危机。

  如果说中诚信托的“有限违约”还有遮羞的性质,“超日债”违约成为中国债券史上首单违约的公募债券,浙江兴润置业成为中国房企信贷违约第一单引发央行与商业银行讨论是否救助,这些事件短时间内纷至沓来,让我们不得不对危险保持高度警觉。

  风险必须提前治理和化解。从风险的一般性质来看,化解风险,第一要做好导向工作,将欲望分散化与多元化,要切实让民间投资进入更多原先被管制的领域,分散风险;第二,要加强满足欲望之生产能力的培育,尤其要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支持企业培育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化解风险需要系统的视角,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人民银行、住建部、国土资源部、银监会、统计局、审计署、国资委、地方政府之间应该有更通畅的信息分享与政策沟通渠道。

  关注:2014年了望时评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