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XML地图 最新文章
国考 | 北京 | 天津 | 山东 | 河北 | 湖北 | 广东 | 江苏 | 福建 | 四川
上海 | 重庆 | 山西 | 河南 | 湖南 | 云南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辽宁 | 内蒙古
广西 | 浙江 | 江西 | 贵州 | 海南 | 安徽 | 新疆 | 青海 | 吉林 | 深圳 | 黑龙江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答题技巧 > 申论范文
申论答题技巧宝典 导航:申论热点 申论范文 申论技巧方法  申论预测题  申论真题  申论素材宝典 半月谈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

发布时间:2015-12-23 10:06:52 来源:公务员考试网 

  这是一篇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该范文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请阅读: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二五期间,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经济发展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就业等民生重点领域的财政支出不断加大,民生持续得到改善。全文回望过去五年民生工程取得的成就,提出民生建设仍面临挑战,民生建设一直在路上。通篇用词精炼、语句流畅、结构紧凑,值得考生朋友借鉴。)

  “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央政治局会议标定“十三五”规划的价值指向。“13省份公布养老金并轨方案,多地确保待遇不降”“城乡医保并轨已在8省份实行,门诊病种有望增多,结算也将快捷省事”……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密集出台。在“十二五”和“十三五”交汇的时间节点上,这些举措是从过去延伸到未来的承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编者按:开篇提出“十三五”规划的价值指向,契合时代发展的背景,体现作者较高的理论素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中央的郑重宣示,贯穿“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始终。4年多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各项民生指标却逆势上扬、全线飘红。建立世界最大的社保体系,为亿万人民生活兜底;破解空前艰巨的就业难题,就业人数达到7.7亿;实行卓有成效的扶贫攻坚,使得全世界每10个人脱贫,就有超过7个来自中国……收入越来越高、负担越来越轻、保障越来越多,用群众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作证,“十二五”走过的这几年,彰显着一个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体现着一个国家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编者按:连续的排比句,很好地回望和总结了十二五期间民生工程取得的成就,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满。)

  站在“十二五”规划的终点瞩望未来,民生建设砥砺前行,也面临着“再上层楼”的阻力、“更进一步”的挑战。一方面,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教育、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涉及不同的利益群体,需要调和鼎鼐、协调各方的智慧;另一方面,群众期待水涨船高,对公平的更高诉求、对环境的更高追求、对生活的更高企求,这些“发展起来以后”的新期待,增加了民生改善的边际难度。“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未来5年,更需要把民生放在发展首位、贯穿改革始终,全面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收入、社保、食品安全等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更强幸福感。

  改善民生不是暂时性的政策安排,而是中国道路的本质要求。从这样的高度,才能理解为什么“获得感”是深化改革的最终目的,“公平正义”是依法治国的最高目标。“十三五”期间,无论经济形势如何风云变幻,不管改革发展遭遇多少阻力,民生建设只会加强,不会削弱;民生改善只会前进,不会停滞。这需要我们继续以“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决心,拿出“决不让一个地区掉队”的勇气,激荡“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的热情,把民生改善书写在时代新的年轮,把人民幸福镌刻在通向中国梦的里程碑上。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走过90多年风云激荡的岁月,我们党不变的宗旨,是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利益。历史已经证明,我们用奋斗改变了亿万人民的命运;历史将继续证明,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就是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就是让亿万人民与祖国共同成长的过程。

  (编者按:全篇行文流畅,一气呵成,篇幅适中,不拖沓冗长,不拖泥带水,从开篇的十三五规划民生指向,到结尾的90年不变的为人民谋利益宗旨,深化了文章“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的主题,不失为一篇高文值的好文章。)

  相同主题范文: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创新社会治理要实现“五个转变”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城市管理需要法治大局观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精准打击才能铲除传销土壤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创新网络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创新社会治理申论范文:“标题党”之风,该刹一刹了

  推荐内容申论真题范文电子书

Copyright (C) 2009-2014 Gwyzk.Com INC ◎ 公务员考试资料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法律顾问:陈家诚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 鲁ICP备12015734号-3